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看公众号文章, 做点儿思维训练

[ 发表时间:2017-08-07 13:12:00   ]

写了一篇 支付宝怎么打败微信支付?收到超过 600 条评论。把这些留言看完,不由得感慨大多数人思维是有问题的。如果按照收割「韭菜」的操作手法,应该对这些人打个标签,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再接下去,就可以发财了。当然,我还不至于那么做。

因为话题是关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市场的,很多读者其实不知道到底哪一家的市场份额更高。当然,他们也不会对具体的市场份额感兴趣。如果真的有人搜索一下,肯定会发现支付宝目前是市场第一,财付通是第二。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找到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搜关键字「第三方支付 市场份额」来找,如果再加上一个日期,比如「2017」,可以找到 2017 年 Q1 的数据。

但是,99.99% 的人估计看完了也还是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更不会去想,这个市场数据怎么来的?我应该相信哪一家的市场统计数据?即使是阿里和腾讯这两家公司的员工也未必能搞得懂数据准确性到底怎么样。我在很多年前,因为工作的原因,偶然发现,其实这些出市场报告的公司本身拿不到什么数据,都是从第三方支付公司公关手里拿,公关也不会给准确的数据,很多时候是滞后的,或是故意透露一个不准的信息。然后呢,这些做报告的公司就回去编数据,有的时候,都能让人看出来数据里的马脚来。

一般看数据报告,除了看历史信息的对比(有没有穿帮),至少要看有没有数据来源。遗憾的是,市场上流传的各种数据图,能给出可靠数据来源的,少之又少。给不出数据来源的话,很难让人相信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写这么多,也就是要强调一下:这些数据看看当个参考就行了,别真的当回事。

市场报告的数据不可靠,那么信谁的?信自媒体作者的?我是个可信的自媒体作者么?我不能告诉你我是否可信。但我可以告诉你哪一类自媒体不可信,但凡看到那种文章前后作者自己给自己弄一大堆头衔还不嫌臊得慌的,写出来的东西都不可靠。这类作者的文章你看的越多,人越傻。在朋友圈经常看到一些朋友转发文章,一个人转的文章是来自一个权威信息源还是一个类似街头小报一样的媒体,就能知道这个人信息素养到底怎样。

我说的可信吗?比如我说微信超过支付宝,微信就超过支付宝了?有读者说,你确实说了啊。那么,限定语是什么?原文写着:「线下,微信支付已经把支付宝打得找不到北。线上,微信支付交易总量未必有支付宝多,但交易笔数,远远超过支付宝了。」注意,这里,没说交易额。有的读者根本没仔细看,就以为我宣布微信支付全面超越支付宝了,就上来把我批驳一番,你这样做,等于你也有责任呀,年轻人。

前面提到做市场报告的公司,请问,你注意到这些公司的数据口径了吗?他们是以交易总额还是以交易笔数计算市场份额的?还是以用户覆盖来计算市场份额的?再想一下,共享单车大战,摩拜和小黄车都说自己市场第一,自说自话,每家的市场份额用的什么指标来衡量的?骑车的次数,还是骑车的人数?还是有其他指标?

数据可以用来参考,但不可尽信数据。那么,你的个人经验呢?就更不可信。600 多条留言里,有不少都是拿个人经验说事儿的,要么是看到周围的人都用支付宝,就说还是支付宝第一啊,要么,自己一直用微信,就说还是微信赢了啊。你不能用你观察到的这一块天空当做整个世界,这太蠢了,遗憾的是,90% 的人几乎都是这样的蠢思维。对这个事情要下结论,最起码也得有个统计数据吧?你随便数数手指头,就能得到自己的结论,这个世界能这么简单吗?

统计层面的数据从哪里来?比如你是个做共享充电宝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接入的话,看看交易笔数和交易额怎么分布的?至少让你可以得到这个场景下,哪一个支付工具更受欢迎。再比如你是个独立的电商平台,你也可以得到相关的统计数据。读者留言里有人提到掌阅科技这家公司的上市文件,里面有相关的支付数据,2015 年支付宝占比 26.40%,财付通是 14.3% ,到了 2016 年,支付宝占比 15.44%,财付通则是 46.64%,这个变化怎么发生的?

提到读者留言,有个别的读者留言对我也是有启发的。至少,他们的留言会留下有价值的线索,看这样的留言会令人心生愉悦。而那些用自己个人经验来代表全世界的留言,看一千条也不会有任何启发,只会让一个作者心生沮丧。

既然写篇文章惹这么多烦恼,为什么还要写呢?是为了几百块的赞赏?赞赏的那点钱其实不值钱,值钱的是,从这样大量的用户反馈中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我不会都放出来)。什么样的信息有价值?用户对这两个支付工具真正在意的地方,用户选择一个工具的倾向性是什么,一款产品相对竞争对手真正的卖点是什么。越多用户反馈,越逼近统计数据的结果,但不会等于真实世界的结果。因为,一篇文章的受众是有特征的,用户群体更是有限的。

有的读者,读一篇文章,喜欢从里面找错误,偶尔找到一处不严谨的地方,甚至是错别字,标点符号什么的,立刻就要留言纠正作者。这会让他们瞬间产生优越感,可能他们看东西就是为了找优越感。这会导致什么呢?慢慢的,他看的都是非常简单的内容,看完了也不往心里去。

有些读者则不然,他们读一篇文章,主要看是否有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是否对自己有帮助,除此之外的内容,对他几乎不会造成干扰,看完就走。

还有的读者,能根据作者文章里透露出来的一些线索,主动找到更多背景知识,然后补充到作者文章下面。

有的读者看到跟自己观念观点相悖的文章(比如中医和转基因话题或是以前我写的这篇 我为什么不炒国内股市?)想都不想立刻留言反驳或是大骂作者,然后愤怒取关;有的读者一看到跟自己观念观点相悖的文章立刻仔细再看一遍,然后把作者更多文章都看完,去找更多参考信息,校正自己的观点。

有的读者一边看文章一边揣测作者动机,是不是软文是不是广告是不是拿了钱黑竞争对手…(比如,这篇文章给哪家公司做广告了?)

你是哪一类读者?你的思维习惯是什么样的?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

你看到的,不是全部;你以为的,没有那么简单。

嗯,「小道消息」读者专用赞赏通道,受到启发的人自然会赞赏:

插播一则小故事:

秦穆公对伯乐说:「你老了不方便出山,有没有儿孙能帮我寻找良马呢?」

伯乐说:「千里马可不好找,我们家没什么人才,但我有个朋友九方皋,技术不错。」

穆公面试九方皋,派出去找马。过了三个月,回来说:「找到一匹好马。」

穆公问:「是什么样的?」

他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儿马。

穆公不爽,跟伯乐说:「不太不靠谱啊,你推荐的那人,马的公母都分不清。」

伯乐长叹,说:「这哥们儿太牛了,直接看到马的本质,外在皮毛根本不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