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辉煌四十年 浓浓民生情——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平市民政事业发展综述

[ 发表时间:2018-10-09 15:54:08   ]

回望过去40年,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如花般在百姓心中绽放,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一个不少——

老弱孤残共享发展成果

秋日的午后,在北门街道东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6岁的王文福大爷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下棋边聊天,温暖的阳光洒在他们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上。

让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是民生工程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40年,我市社会福利事业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状态,养老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近年来,以村为单位建设的农村养老大院也逐渐兴起,全市市区已有50%的村建立了农村养老大院,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市儿童福利院,成为全省第二家独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完成了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新建的市社会精神病院疗区大楼,收养收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保持在 500 人左右,成为收治精神疾病患者的一座家园,为维护社会秩序作出了独特贡献。

城乡低保——

为困难群众筑就保障网

自1997年开始,我市实施城市低保制,2005年,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并建立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比以往提高了4.09倍和20倍。我市还建立了涵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方面救助制度在内的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为了给因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的农村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保障,我市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市政府设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加大财政投入,并积极争取省民政厅调拨救灾物资。灾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救灾应急预案以及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动员社会力量互助互济等措施,解决灾民基本生活问题。

双拥慈善——

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积极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优待抚恤标准逐年提高,资金做到了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同时,坚持社会化拥军方向,实行教育拥军、科技拥军和社区岗位拥军政策,其中为官兵子女择校入学、“军嫂柜台”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受到沈阳军区的好评,社区岗位拥军工作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我市成为全省社会化拥军试点市。

2000年,市慈善总会正式成立,随后,各县(市)区先后成立了慈善总会。通过开展“慈善救助双日捐”、赈灾义演等一系列活动募集资金,开展了“情暖万家”“圆梦大学”“慈善助春耕”“慈善进军营”等品牌救助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8 年,市慈善总会不断创新募捐方式,建立了“四平慈善爱心群”,开通了微信捐赠渠道,建立了微慈善平台,培育了一批公益慈善组织,发展了1000多名爱心志愿者,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实施帮扶关爱,对其中的特别困难儿童实施长期精准帮扶,弘扬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殡葬改革——

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为形成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的新风尚,我市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禁止市区内搭灵棚、烧纸钱、吹奏鼓乐等封建迷信活动,丧事活动扰民现象得到根治。各县(市)区全部取缔了医院太平间,建立了5个殡仪服务公司和7处公墓,提高了殡仪服务质量。殡仪馆禁止辞灵、守灵活动,开办了平价超市,提供平价丧葬用品,实行贫困群众6项基本丧葬服务费用减免制度,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一度流行的“殡葬行业存在暴利”的说法在四平彻底杜绝。

今年,市政府将公益性节地生态公墓建设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拟投入资金4000万元,建设4000座墓穴,全部建成后,可满足市民20年的丧葬需求。

海阔帆直春潮涌。经历了40年的风雨洗礼,我市的民政事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稳健的步伐再出发,不断朝着让四平百姓更加幸福的目标努力奋进。

 

(来源:四平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