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以前逛公园就算旅游 如今自驾游上千景点

[ 发表时间:2018-07-17 10:24:26   ]


谷向东、高志侠夫妻旅游途中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七十年代,“旅游”对于谷向东、高志侠这对夫妻来说,就是一年去一次家门口的公园。现在,这对年逾古稀的夫妻已经携手自驾游走遍全国,写了4本旅行书籍,并在旅途中战胜病魔。19年来,他们一直在路上。

1984年,黄玉兰和爱人新婚旅行归来,他们把结婚的聘礼全花光了,朋友们很不理解,都说他们疯了,“旅游能当饭吃吗?日子不过了吗?”

今天这篇报道讲述的是两对辽宁夫妻的旅游故事,他们见证的不仅仅是中国旅游市场的繁荣、交通的便利、景区开发的成熟,更是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

世界一直很大,但是40年前,大多数人却未必能、也未必有机会出去看看。

改革开放之初,旅游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如今,曾经的“奢侈品”成了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

经济发展让中国人“看世界”的脚步越走越远,人们也在旅游中学会了休闲和享受生活。同时,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从散、弱、小,逐渐成为地方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数说变迁

10年来,辽宁旅游业主要指标呈大幅度上涨趋势,发展迅猛。以沈阳市为例,2005年和2006年接待游客的总量呈井喷式增长,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24.2%和28.9%。进入2010年,沈阳市接待游客数达到57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28亿元人民币。到了2014年和2015年,沈阳市旅游业收入突破千亿。

2017年,辽宁实现旅游收入4740.8亿元,增长12.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620.7亿元,增长12.1%;入境过夜旅游收入17.8亿美元,增长2.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0318.4万人次,增长12.1%;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278.8万人次,增长1.9%。

6月份,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到1.31亿人,出境旅游花费达到1152.9亿美元。2017年,中国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6.9%。数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从842.56万人次增长到1.31亿人次,年均增幅15.5%,增长了15.5倍。

他们→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那时候对旅游没有概念 就连家附近的公园都不常逛

沈阳73岁的谷向东、高志侠这对夫妻,已自驾游19年,两个人,一辆车,从西藏、新疆、青海、四川到云南……19年携手走遍祖国各个省份的1095个景点,还开车去了老挝、泰国等地。

这对旅游达人的事迹一直被很多人关注着,旅游带给他们快乐,也让曾经身患重病的高志侠摆脱病魔。

谷向东和高志侠退休前都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工作,回忆年轻时对旅游的印象,高志侠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大家对旅游是没什么概念的,那时候买东西还用粮票呢,如果出省办事,还得把粮票换成全国通用粮票,公派出差要带着单位介绍信才能住旅店。那会儿还没有双休日,一周就休息一天,绝大多数人生活中是没有旅游的。”

相对如今,在旅游业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业余生活相对单一,“出去玩”大多数是到距离自家不远的公园“溜达”。一年逛一两次公园就能令很多人感到满足。

【1982年】

借上学机会游上海登黄山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1980年,在职的高志侠考上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这座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出版印刷类学校,中国出版印刷专业教育的摇篮,在当时是很多印刷系统人的梦想。

如果去上海学习三年,孩子谁来照顾?在丈夫谷向东的鼓励下,高志侠还是选择了继续深造。1982年夏天,也是高志侠在上海的最后一个假期,想念家人的她跟丈夫商量,让丈夫带着9岁的大儿子一起来上海玩一圈。于是,谷向东带着儿子从沈阳坐绿皮火车到大连,又从大连坐船到达上海。一家三口一起登黄山看日出,那是高志侠第一次与家人旅游。“那时候黄山门票是8毛钱,还没有缆车,我们仨就一步步走上去。当时工资都不高,花钱也是思前想后的。”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百姓才开始有了旅游意识,国内游逐渐兴起并日益红火。当时景点不多,北京、西安等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成了少数几个热门的旅游城市。

患乳腺癌决定旅游换个环境 从此后一走就是19年

谷向东、高志侠真正改变生活方式是在1996年。高志侠带着班上学生在拉萨实习,回到沈阳后查出乳腺癌晚期,三年的住院生活很影响人的情绪,夫妻俩就商议着出去旅游,换个环境。

1999年,在朋友介绍下,谷向东夫妇参加了辽宁省自行车队,车队组织大篷车旅游,就是一帮老人乘卧铺汽车环游中国。走了一圈感觉这种旅行形式很好,就又组织老朋友继续大篷车旅行,这一次去了西北。玩了一大圈后,回到沈阳,高志侠将一路的风土人情写成了旅游日志,并出了一本《西北万里行》的书,印刷了400多本发给同行的老朋友们。从此,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喜欢跟着谷向东、高志侠一同出游。

这次出游,高志侠的心情好转了,身体也恢复得很好。

经过七次大篷车之旅,夫妇俩走遍了大江南北,写了四本游记,他们还结识了全国各地的“驴友”。

现在,高志侠是“中国中老年床车自驾游”的QQ群和微信群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是在从前,谁能敢想老头老太太自驾出去游山玩水啊。”

他们→

【1984年】

最疯狂的决定——旅行结婚 从辽阳到桂林花了三年工资

“如果要问我这辈子做过的最疯狂的一件事,恐怕就是1984年我和爱人决定旅行结婚,当时几乎没有人旅行结婚,也没有人度蜜月。我们两家的聘礼一共两千元,在路上全部花光了。”回忆起30多年前的往事,辽阳市宏伟区居民黄玉兰仍然觉得很快乐并值得。

黄女士当年设计的旅行路线是从辽阳市出发,坐15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从北京买火车票去桂林,从桂林再坐火车到上海,从上海回到辽宁省会沈阳,最后从沈阳回到辽阳。整个旅行两人用时一个月,可见当年旅游一趟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

整个结婚旅行的费用大约在800元钱左右,当时像黄女士这样的国企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60元钱。黄女士的爱人是音乐发烧友,当年到达上海以后,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日本进口录音机,售价近1200元。小两口把剩下的钱全都用来买了录音机和一些旅游纪念品,花光了全部积蓄。

去年,黄女士和朋友又去了一趟广西旅游,从沈阳到桂林飞机直飞只需要4个小时,聊聊天的工夫就到了。“30年前去趟桂林,真是下了好大决心,觉得路太远了,要跟单位请一个月的长假,现在真是说走就走了。”

家门口景点越来越多 旅游不再等于远游

为什么把新婚旅行的目的地选择在桂林?黄女士说,因为当年国内进行旅游总体开发的城市很少,桂林是当时旅游业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而且在人们的意识里,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事实上,桂林之行也确实没让黄女士和爱人失望。在桂林,他们第一次看到了画中的阳朔美景,也第一次见到了外国人,第一次住进了高级宾馆。“那时候星级宾馆是难得一见的,普通城市只有招待所,我们当时住了一天漓江饭店,100多块钱一晚,算是天价了,绝对的豪华体验。”

新婚旅行之后,黄女士和爱人在10年内游玩了广州、杭州等东南沿海城市,此后又去了三亚、云南、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区。慢慢地,他们发现家乡辽宁的旅游景区也越来越丰富,设施越来越全,出去玩并不代表要远走,家门口也能享受旅游的乐趣。

出境游从“难以想象”到“说走就走”

“刚结婚的时候,觉得去趟上海和桂林就特别满足了,走出国门从来没敢想。”到了2006年,旅游市场上的出境旅游产品已经较为普遍,比如“新马泰港10日游”。那年正值女儿高考结束,全家跟随旅行社体验了一次出境游的乐趣。现在,不论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黄女士一家人每年保持至少一次的出境旅游频率。

改革开放之初,大多数国人并没有出国旅游的概念,只有部分政府及公务考察团才能有机会出国,而且手续之繁杂、机会之稀缺,在现在看来难以想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逐步放开,中国出境旅游事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旅游从业者,张冰亲身经历了旅游行业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一段变迁过程。以前,不少人为了旅游而旅游,每到一个景点,匆忙留下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如今,旅游对很多人来说是“享受世界”,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转变。从“走出国门都很难”到“手持五年十年多次往返签证”,从“难以想象”到“说走就走”……张冰表示,20多年来,国人出游频次提升,也在不断推动整个市场作出改变。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月宏 首席记者 兰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