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同济医院携手120打造“急危重症”智能化院前院中一体化救助体系 智能化救护车首发

[ 发表时间:2019-05-21 20:37:38   ]

18日,一位模拟胸痛病人,进入了这一抢救流程: 120接到一位普陀区的(模拟)病人的急救电话,紧急赶赴现场, 120抵达现场后,第一时间与同济医院急诊科进入“在线工作模式”,通过智能可视化系统病人的数据的回传,心电图,各项生命体征出现在大屏幕,救护车的位置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医院急诊医生与救护车急救医生通过现场视频互动,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胸痛发作,院内立即启动胸痛绿色通道,当病人抵达医院时,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患者被紧急送至心脏介入中心,为病人的抢救节省出了宝贵的时间,而患者收治后的情况通过这套信息系统再次回传给120急救中心,为今后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宝贵经验。

近年来,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持续攀升,交通事故、中毒等事件发生率呈渐增趋势,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使得急诊与重症医学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社会责任。“急诊与重症医学一方面是守护社会与公众安全的刚性需求,另外一方面由于人才、医患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国内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程黎明教授说,“我们始终将承担社会责任和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作为医疗机构的责任和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在上海市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同济医院联合上海市急救中心着力打造沪西北区急诊和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智能化综合救治体系。”

据介绍,院前急救信息告知系统是通过有、无线相结合的方式,把120急救系统与医院急诊室进行系统对接。120急救医生在病人上车后,判断救护病人为危重病情时,即通过随身携带的工作手机及时将患者呼救信息、急救车的车辆行驶轨迹、预估病人送达时间、急救车内视频信息、生命体征信息预先告知送往医院急诊室,急诊室提前做好相应的接收及救治准备;同时,接收医院在接到信息后,反馈给随车急救医生,最终将病人的院内诊断反馈至120急救系统。据悉,同济医院于2016年正式启动与市医疗急救中心的这一项目。

朱勤忠表示,这为提高上海急救的速度与质量插上了翅膀。据他介绍,该系统上线运行一定时间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将携手同济医院尝试院内专家 通过视频、电话指导现场急救医生对特殊危重病患者进行急救,从而优化脑卒中、胸痛等专科病人计分量表地设计。据透露,医院也可将急诊床位等相关信息提供给急救中心,为重大突发事件的伤病员分流提供决策依据等,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完善院前、院内相关信息共享机制,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据介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联合上海市急救中心、多家单位共同创建沪西北地区急诊与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智能化综合救治体系。该救治体系将围绕MODS早期识别与干预、血管梗塞性疾病早期优化干预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损伤早期救治与全程康复开展联合攻关。程黎明对记者说:“我们还将逐步形成可推广救治规范及相应前沿新技术,目前医院已建成国家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并建成国内领先的急危重症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 

打造区域急危重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高效联动数字平台

据悉,同济医院在急性脑出血、急性脑颅脑损伤、急性脑梗死、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收治数居沪西北地区第一,上海市级医院前列,医院整合学科优势,着力打造急诊危重医学科,老年医学科,检验科,临床药学四个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平台。2016年同济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及急诊危重医学科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建设。

据介绍,同济医院领衔打造的沪西北急危重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数字平台,主要有三个重要的系统,即急危重症急救分级分层响应系统(院前+院内);群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系统(院前+院内)和专科ICU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院内)等三大系统建成,以实现快速救治患者,不仅力图实现急诊的“与死神赛跑”的使命,更将着力使疾病或伤害对患者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通过治疗方案的优化为患者带来救治后更好的生活质量。

程黎明表示,实现既抢救患者生命,又要更好的维护其生命质量。这对医疗机构的创新力和流程提出了新的课题。医院还将通过学科交叉合作,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急危重症诊治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凝练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控制与早期康复、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标准化干预、心肺脑血管梗塞性疾病再灌注治疗三个主攻方向,不断完善和规范诊治流程、提高急危重症诊疗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