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安徽:牵手沪苏浙的新故事

[ 发表时间:2017-10-09 15:14:47   ]

滁宁轻轨即将全面启动建设,从汊河新区站到浦口星火路站20分钟就可以到达。夫妻俩很高兴,“以后来回方便多了”。听说与南京琅琊路小学共建的汊河第二小学工程已进入尾声,夫妻俩正商量在汊河买一套公寓,带小孩到汊河上学。

走在汊河的街头巷尾,汊河90%的私家车用的都是南京车牌。在汊河,安装固定电话时,可以在南京、滁州区号之间自由选号,再过一年,可以在建好的汊河兴茂文旅项目游玩,汊河已经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市江北人民医院、南京414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实现医保联网,汊河人的日常生活,已经与南京紧紧融合在一起。

“中国碳谷”里的新棋局

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今年8月4日,淮北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四方在合肥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的建设,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会见了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和王浩伟教授团队。淮北,这个安徽最北的城市,在着力打造“中国碳谷”的进程中,将目光投向了上海。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淮北到上海的直线距离是624.2公里,但在很多淮北人和上海人的心中,两座城市仅仅是左手和右手的距离。从60年代开始建市,淮北和上海就结下了深深的情缘。曾经有人说,走在淮北的大街上,10个人里有5个是上海人。而现在,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又将这两座城市紧紧的“粘”在一起。

纳米陶瓷铝合金,看着是铝,其实里面有陶瓷。在常人的意识里,铝很轻,但很软;陶瓷很硬,但很脆。如何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是陶铝新材料的核心。“一般的结合是物理结合,把陶瓷掺到铝里面,我们是让它有机结合,让纳米级的陶瓷从铝里面长出来。”王浩伟说。

上海交大教授王浩伟出生在安徽皖北的一个小城镇上,“刚开始也选了很多其他的地方,在市里黄晓武书记多次诚恳的邀请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淮北。”

如果把陶铝新材料比作面粉,那么陶铝研究院解决的是怎样把“面粉”做成“面包”的技术。

国庆前两天,29日,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淮北成立,王浩伟被聘为首席科学家,同一天,第一个由陶铝新材料做出的“面包”——发动机活塞新鲜出炉。

“在这之前,高端活塞的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人的手中,而现在用陶铝新材料生产的活塞可以媲美世界上最好的活塞技术”王浩伟说。

卖面粉和卖面包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带来的产业链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材料,除了做成“面包”,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糕点”。

很显然,四方形成的陶铝研究院产学研“棋局”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推进,“交大30多年五代人才把这个新材料做出来,能让这样的成果落户淮北,带动淮北在历史转型期快速发展,是一件有情怀有价值的事情。”在王浩伟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光”。

“大数据”背后的小名片

无形的数据线,又怎样将淮南和沪苏浙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挖煤炭到挖数据,当淮南从资源型城市转身迈向大数据新产业,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需要握向新伙伴的有力双手。

10月5日上午,50开外的何留进风尘仆仆赶到淮南高铁站,迎来五家企业的老总。握手,寒暄,因为此前已经十分熟悉,省却了互递名片的环节。让何留进高兴的是,这次来的南京一家做智慧医疗底层软件的企业,已有落户意向。

不光在线下,国庆这些天,何留进在线上还没有闲着,他跟长三角等地的大数据企业进行全天候的互动交流,目的就是一个:用鹰一般的眼光,寻觅能够到淮南落地的客户。

何留进,淮南市人民政府大数据办公室主任,淮南大数据产业的代表性人物。今年起,何留进不断地下上海、到杭州、奔南京,把他跟大数据企业老总、技术总监交换的名片排列一下,可以铺成1米见方。

宋小波:杭州半云科技有限公司CEO,“他们已经有11家与阿里云相关的企业落户淮南。”

杨凯: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对方考虑用业务驱动阿里云落户淮南。”

陈刚: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副总裁,“已经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年底前银行征信系统、中国联通数据集市等项目会汇聚到淮南。”

…………

“今年年底,还将与上海、杭州、深圳联办大数据产业论坛;网云小镇等项目也在谋划实施中。”

“目前,淮南在建大数据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115亿元,今年产值将达40亿元以上。”

“共轭模式”,这种在物理学上出现的名词和效应,也被淮南引入到大数据的浩瀚经济海洋中,造就出中国大数据行业令人瞩目的“淮南创新”。

何留进说,在以往的大数据产业格局中,淮南只是利用其电力、水资源、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充当着“数据存储器”的角色,难以与上海、杭州这样大数据的产出地进行更高层次上的“交易”,加上现有的行政区划限制,利润分成模式一直难以突破:象水一样流淌的数据交易成本如何精确地计算?淮南正在探索与上海突破彼此间处理、存储的无形疆界,“让大数据真正象皖江之水一样为安徽造福!”

大数据,在不断生成着淮南新的产业版图,而何留进的名片夹,也一直在增添新的面孔。

苏州创业团队进入“合肥时间”

在合肥,不仅有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这样的科技参天大树,也有众多像蒲公英一般生命力顽强的创业团队,它们共同描绘出一幅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画卷。合肥,正以它丰厚新颖的创新土壤,吸引着越来越多操着吴侬软语的沪苏浙创客。

在合肥包河经开区花园大道17号互联网产业园,集聚了不少互联网创业公司,在8号楼,正如这条道路的名称一样,确实有一种“花”扎根于此,它叫“蒲公英”,这颗“蒲公英”来自苏州。

其实,花园大道17号的这颗“蒲公英”,是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型孵化器,一大批优秀的创业企业,如齐家网、同程旅游、蜗牛游戏、旭创科技,从蒲公英孵化器诞生、成长。去年10月,李锦斌、李国英率安徽省党政代表团,来到苏州市金鸡湖创业长廊的蒲公英总部。不到一年,有了“回礼”:今年8月16日,“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在合肥启动,合肥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基地就坐落在8号楼,这个基地由合肥包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而运营方正是总部位于苏州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蒲公英。

合肥市也是蒲公英落地苏州、昆山、上海、杭州、南京、常州等城市后的第12个站点。目前,孵化项目包括酷回收、贝壳计划、云艺化VR、美车用油、尖峰能源等,创新创意并存。

来自蒲公英苏州总部的负责人张洋,80后年轻人,说话语速极快。除了张洋外,让我们记住这个团队的其他名字:王琴、李茜、王嘉骏、季文文、高原、尹雪婷。

看看这个苏州团队进入合肥后的“时间印迹”吧:

9月1日孵化基地第一期项目入驻典礼

9月7日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来人洽谈

9月8日微软0365培训

9月16日包河区双创周活动

9月22日阜阳市团市委领导来孵化基地参观

9月22日“合工光魔”项目洽谈

9月29日微软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开发训练营活动

…………

合肥市包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江宜看好蒲公英手中的“王牌”——独特的孵化投资生态链。蒲公英孵化器背后的顺融资本,拥有着16亿元的产业基金,而微软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使它如虎添翼,能为创业者提供从孵化到天使到成长到IPO或并购的投资孵化生态链闭环。“我们只有通过专业的股权投资和优质的创业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