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俞东华:以海明志砥砺前行 护偏远海岛文物安全

[ 发表时间:2019-04-03 14:45:07   ]
 

一、人物点评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看似平淡枯燥的安全工作,在他的手里却做的有声有色。在他心中,完成一项工作不难,难的是尽心尽力,唯精唯细。从安全工作的门外汉,到精通于此的业务骨干,他从零学起,不仅勤学多思升级为理论专家,更是活学活用,以实践出真知,锻造出把握全局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工作之余,他还坚持读书读报,了解相关行业信息,学习同行好的做法和经验。7年的光影,2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一直默默坚守在海岛文物安全第一线。

二、人物事迹

现年39岁的俞东华,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于2012年入职舟山博物馆,历任技术防护部工程师兼保卫干部、主任助理、副主任等职,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在文物安全第一线。

从舟山博物馆新馆建设之初,俞东华就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加班加点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不仅周末守在工地,每当需要值夜班时也主动担当,把便利让给别人。新馆落成后这一习惯便被延续下来,7年来以馆为家,甚至因为工作辛劳而患上了慢性肠炎。对于这些,他却鲜少提及。

作为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博物馆,文物安全至关重要。从最初的协助技术防护部主任,到自己执笔制定安全制度,每个安全制度的制定他都经过调查、研究、借鉴、意见征求、起草、审核、试行、修订,让海岛的文物安全规范化、高效化运行。

三、人物故事

安全先行是博物馆的第一生命

2014年12月27日,舟山博物馆新馆试开馆运行。馆舍位于新城海天大道内侧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新馆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为14100平方米,陈列展览总面积为6120平方米。

 

图为舟山博物馆

新馆翻倍增加的面积对消防的要求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保障博物馆安全,在俞东华的建议下,舟山博物馆建立了舟山市首个馆级微型消防站。

在微型消防站,所需消防器具一应俱全。“微型消防站设立在取用方便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俞东华解释道,“微型消防站还有一整套治安防爆器械,博物馆开馆前,我们经常组织队员进行器械训练,因此,这些器械使用频率也较高。”

除了微型消防站外,俞东华还组织购买了担架、轮椅、急救箱等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图为俞东华检查消防栓

“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是俞东华常说的一句话。据悉,舟山博物馆总共40名队员,采用安保服务外包,人员流动大,技防部只能是通过队长间接的管理保安队员。尽管人员流动大,但俞东华能将所有的每个保安队员的姓名牢记于心。

“尽量减少出入口”“守好所有出入口”“所有工作人员离开后,保卫人员必须立即离开,关闭展厅,安防布防”“不允许任何人单独留在布展现场”“文物开箱必须有保卫人员现场盯守”……这是日常布展时,俞东华现场叮嘱保卫人员的话。

图为技防部日常安防会议

对于布展、撤展、文物运输,舟山博物馆制定了一整套的安全制度进行保障。每次的临展布展,技防部均需按照规定由保卫干部带队在现场做安全保障,此时的俞东华便犹如一只警醒的雄鹰,时刻关注着现场的一举一动。

打造“数字化”博物馆

事实上,除了负责安全工作外,俞东华还担任了馆里的防护部工程师。

“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作为工程师我有在IT企业较为丰富的工作经历。”谈及自己擅长的领域,俞东华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聚焦文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改革发展问题,俞东华和团队提出了打造数字化防卫博物馆的想法。

“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俞东华表示,“数字化绝不仅仅是表面化的点缀,更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改变,最终要实现的是在博物馆现有基础上的一次实质性的融合创新。”

而这就要求从事博物馆数字化工作的人具有创新思维,拥有开放意识,具备跨界、跨学科融合的能力,做出具有引领性的数字化产品。

   

图为俞东华检查博物馆线路安全

以舟山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为例,在舟山博物馆新馆建设之初,俞东华就指出当时的安防系统设计方案存在重大缺陷,建议铺设数字线路。俞东华说:“数字线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时我建议数字线路也铺设一套,将来可能用到。”在他的建议下,舟山博物馆铺设了一套数字线路。因为提前铺设了数字线路,博物馆需要安装高清摄像头时仅需安装即可,并不需要再铺设线路。事实证明,俞东华这一创新建议不仅很好地适应了博物馆安防提升的需要,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省却了重新布局建设的诸多麻烦,为舟山博物馆创造了更为充足的发展空间。

以海明志 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舟山博物馆建筑外立面以银灰色的几何块面分割,凹陷间隙处以蓝色填充,象征舟山岛礁林立。

 

图为《定海湾中的中国船》

“新馆运用现代化展示方式向观众介绍舟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别具一格的渔风民俗和源远流长的海岛历史。”对舟山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历史,俞东华熟记于心。

大海是俞东华最为向往的净地,在诸多馆藏中,俞东华最为喜爱的便是法国画家让·享利·祖贝儿的油画《定海湾中的中国船》。

据悉,该画作是让·享利·祖贝儿于1865年在舟山定海洋面所画。此画笔法细腻,画面呈现落日下美丽宁静的定海湾与所处时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俞东华说:“因为这幅画就像是晚清统治下中国的一个缩影,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真理,激励我们在岁月静好中不忘历史、奋发图强。”

在他心中,博物馆是记录时间的地方,守护文物不仅是守护变迁的历史,更是守护国家与民族之魂。而这个看似儒雅的男人,却凭借着自己的辛勤与智慧,不仅守护着舟山博物馆数千件文物的安危,更推动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场馆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光彩。

海岛看似偏僻、遥远,但一直有俞东华这样的 “守卫者”守护着海岛文物的安全,守护海岛文化遗产。

(素材来源:舟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