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酒泉金塔县“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发表时间:2019-03-27 15:30:11   ]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7日电 据酒泉市政府披露,近年来,金塔县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打造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创新行动,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着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加大经费投入,教学信息条件大幅改善。坚持软硬件并举,持续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学校教育信息化条件大幅度改善。夯实网络教育基础。以建设“金塔教育城域网”为抓手,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县22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配备了高清录像设备,17所学校装备了高标准的多媒体自动录播教室,468个教学班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建成“智慧课堂”教学试点班132个,城域网内所有中小学校实现千兆光纤互联、光缆进大楼上桌面,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保障。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以打造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抓手,建成集教学、教研、管理等近30个应用于一体的金塔智慧教育云平台,与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无缝对接,突破时空限制,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了与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深度共享,做到了资源生态化、学习网络化、教学互动化,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必要条件。强化网络教学管理。

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和部署信息化教学环境,结合微课制作和翻转课堂经验,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统一规划、部署,架设互联网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应用层防火墙、无线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加强对学校人、物、事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上网行为可管、可控,营造了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强化师资培训,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大力实施教师信息化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实现教师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加强全员培训提升。按照“先校长后教师、先骨干后全员、逐步推进、人人过关”的原则,以“校长要懂、骨干要精、教师要会”为目标,以制定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为引领,以信息化综合应用能力过关考核为保障,实行校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分岗、分类、分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提升了校长和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水平。

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训青年教师200多名,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区教师培训资源和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健全完善研修体系。依托金塔智慧教育云平台,大力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社区,积极开展教师网络互动交流。采取学分制管理办法,推行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整合式培训,形成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与学习机制,实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以线上培训代替实地培训,积极引进上海沪江网校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免费对全县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三年的在线培训,并组织配套线下培训活动。创新教学教研模式。以城乡教育联盟责任区和教育城域网为依托,积极推进“专递课堂建设”,推广“一校带多校、城区带农村”的教学和教研组织形式,大力推进“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以线上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形式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带动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水平提升,进一步提升广大校长、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打造一批业务精、善应用、能力强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

深化应用创新,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积极整合智慧课堂、互动录播和金塔智慧教育云平台等各类资源,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以形式新颖的“智慧课堂”为阵地,信息技术贯穿教学全过程。依托建成的“智慧教室”,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融为一体。

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打破传统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课内师生、生生互动,问题精准反馈,课后自主复习,打造“智慧、灵动、高效”的幸福课堂,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以功能齐全的教学软件为载体,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依托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软件,从需要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环节入手,着力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创新中小学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培育了新型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以成熟优质的网络课程为支撑,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

采用“3+x”方式,引入网络课程,通过教育发达地区名师网上授课,本县教师线下组织学生互动,打破传统“教”与“学”的围墙,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弥补乡村学校课程开设的缺口。组织县内名师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定期将名师课堂推送到全县每一所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初步实现了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形成了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