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内容变现遇瓶颈,新媒体行业在高成本环境下该怎么撑下去?

[ 发表时间:2018-08-28 14:21:55   ]

从2015年底至目前,几乎找不到比新媒体更火爆的行业,整个网络环境中,每150个普通大众就有一个人拥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含微博微信)。直播、网络红人等一个个超级IP崛地而起。在此基础上各路大佬对内容生产方的高估值,使这个行业日趋火爆。

在自媒体已然成为“未来信息”产业的时代背景下,一些新“大佬”们却发现,作为内容生产者,或将迎来他们的瓶颈期。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到底还能不能撑下去呢?我们就“咪蒙”“牛事”“一条”三家新媒体公司展开对应分析。

遇见包袱,想法存活

知识付费曾是无数自媒体人的目标,简单点说,是因为“需求”,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也能从侧面证明中国在进步,有“需求”就要有“供给”。知识付费和上学交学费,看书花钱买是一个性质。

但随着大批量良莠不齐的内容介入,占据了大量用户的碎片时间。而原本知识付费在这样的内容共享环境下,显得异常无力,甚至已经出现大面积作者处于运营难的状态。

在“知识付费”和“内容共享”的双背景的环境下,一些头部创作者却表现的异常淡定,比如不久前号称宇宙第一网红的“咪蒙”,就凭借“一篇洗脑软文,能在北京付首付”的口号红极一时,而她的这一口红好正响应了一个道理,内容生产必须自寻活路。

甩掉包袱,继续前进

互联网的诞生,对传统行业是一种打击,新媒体“牛事”创始人孙丛伟曾就相应问题提出质疑,比如,淘宝的出现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从传统出租汽到现在的通过手机下单直接滴滴打车。同样,新媒体的诞生确实也会对传统媒体产生一定影响。

自2017年初牛事诞生,它将自身定位于短纪录片生产者,励志颠覆传统纪录片的模式。由此分析:牛事或将运营传统媒体的一些模式,并对其加以改造后投向新媒体行业。孙丛伟认为:跟所有的移动互联网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都是通过更便捷的渠道和方式让用户获取信息。他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形式以更贴近用户需求方式对外传播。

设想如果在没有内容变现的压力背景下,牛事的纪录片或许真的能够实现理想。也正因为这一问题,传统媒体原有的广告模式“以博眼球的内容吸引观众,顺便让他们看广告”的思维,就不成立了。对此,牛事实现商业化增值服务由此诞生。截止目前,牛事官方平台累计更新约50部短篇幅纪录片,经调查已经存在不低于3篇创意广告植入现象,整体趋于稳定。

从“内容创作”到“服务创作”

相较于“咪蒙”、“牛事”,一条的内容变现模式相对独立,在互联网上,对于一条的评论参差不齐,每天依靠推送一条视频,并且将自有广告完美植入的形式,并不被大众看好。但是由于强大的资本注入,他们显得并不担心未来前景,也并不会被所谓“瓶颈期”吓到。

一条创始人徐沪生此前总结,一条的发展先是享受了微信带来的流量红利,继而又享受了消费升级的红利。对于一条来说,其优势是能够定制商品的视频,为电商导流。徐沪生将一条的电商打法归结为“将内容优势发挥到极致,单点打爆”。当电商行业的增速下滑之后,各家公司都在追求建立新的竞争壁垒。一条依然选择了平台模式,库存、发货均由供应商负责。

资本方的创新

在自媒体迅速崛起之时,对于投资人来说有两个选择:要么参与到新项目当中去,要么早期参与到资本结构中去。Fellowplus合伙人、猎聘网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马松涛选择了后者。

而在自媒体出现瓶颈时,同样有两个力量在支撑整个换行业的发展,资本和变现能力。那么,如果一旦两者都不具备,这个时期的到来,或将成为众多“大佬”们真正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