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用声音塑造吉林故事

[ 发表时间:2017-09-29 09:44:24   ]

近日,由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精心打造的广播连续剧《宝贝回家》荣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部作品以“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我省通化市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为原型,以“中国梦、团圆梦”为创作主题和精神内涵,以本土化的现实主义题材为创作源泉,成功塑造了以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为代表的时代先锋人物群像。主创人员通过精当选题、匠心创作、艺术表达,使《宝贝回家》成为时下国内主旋律题材创作中高扬时代奉献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佳作。

精当选题有意义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传承弘扬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和优势,坚持从白山松水间发掘题材,提炼吉林大地先锋人物的时代精神。使得我省的广播剧创作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这是继《草原童谣》《山湾小站》《野鸭岛》等剧连续斩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广播连续剧《宝贝回家》又一次获此殊荣。

该剧讲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张巧燕以“宝贝回家”寻子网站为阵地,不避风险、不畏艰难、不辞艰辛,在公安部打拐办等单位的支持下,和全国广大公益志愿者一起成功解救被拐儿童并与人贩子斗智斗勇,最终推动了全国的打拐行动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位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为社会奉献大爱的先进典型人物。本剧的生活原型是我省通化市的张宝艳,她于2007年创立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寻子网站“宝贝回家”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多年来已经帮助1600多个家庭团聚。2016年2月,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宝贝回家”公益品牌以吉林大地为中心,联结了全国几十万志愿者,集合了整个社会的向善力量,成为了中国寻子网站和公益组织的代名词。之前以“宝贝回家”和张宝艳为蓝本的文艺作品有电视剧、电影、戏曲等多种样式,但以其为原型创作广播剧在全国还是首次。广播剧《宝贝回家》直面当下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拐卖妇女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和被拐儿童不幸的生活,展现社会各界“爱心凝聚力量,奉献成就团圆”的精神。作品弘扬和歌颂真善美,批判和鞭挞假恶丑,是一部格调高昂、唱响主旋律的作品。

匠心创作有担当

2015年初,经过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周密策划,通过业内专家的论证,一致认为《宝贝回家》题材的选择具有独特的思想力量和艺术感染力,适合以广播剧这种艺术形式来生动再现。于是,本剧策划黄云鹤、包长青和编剧于亚南等多次对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进行采访,深入他们创办的“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和志愿者协会了解寻亲细节,并与有关部门、网站的志愿者及被拐失散家庭展开深度交流,力争挖掘出人物原型鲜为人知的故事,积淀更加翔实的创作素材。

2015年起,主创人员多次在通化、长春和北京召开由相关专家、学者、剧中原型人物参加的研讨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听取意见。之后,广播剧《宝贝回家》创作小组又力邀国内一级编剧饶津发加入到编剧团队当中。初稿完成后,主创人员再从主题、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各个要素,逐项、逐段、逐句地反复打磨。两年多的时间内9易其稿,剧本从最初的三集最终变为四集广播连续剧,使《宝贝回家》剧本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在北京的剧本研讨即创作筹备会上,多位国内广播剧专家都被剧中的朴素情怀、跌宕情节、人物刻画等深深打动,众多我国顶尖广播剧人才加入到《宝贝回家》的创作团队中来。其中,78岁的我国著名导演胡培奋毅然决定担纲《宝贝回家》的导演,房大文、王敏等担任广播剧的录制工作。著名演员邓小鸥、齐克建、林美玉、洪涛、任杰等倾情加盟承担演播任务。为了使剧中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感人,剧组全体主创人员在录音过程中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大家连续两天从早8点到晚8点,在录音棚奋战了24个小时。录制到剧情高潮时,棚内棚外的主创人员都热泪盈眶。

为了增强全剧的艺术效果和满足剧情、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宝贝回家》音响采集团队针对剧中的不同场景地点进行了音响采集工作,较好地串联起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清晰地勾画人物命运的发展轨迹。同时还聘请著名作曲家于祥国为本剧创作了主题歌及46首配乐曲并由乐团精心录制。广播剧《宝贝回家》凝结着创作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血,洋溢着专业、真诚、好听、感人的“精神颜值”。

艺术表达有魅力

广播剧《宝贝回家》高扬人文关怀的大旗,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拐卖儿童、失孤、收买人口等社会敏感问题,以真实的艺术表达给予真诚关切和真切反映,这使该剧不仅富有时代感和大众认同感,更充满震撼人心艺术魅力。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矛盾冲突,巧妙呈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了诸多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例如,通过把一个又一个难题设置于主人公身上,并在其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展现主人公张巧燕豪迈、大气的人格魅力,执著、乐观的人生信念,展现了一个心怀大爱、执著无私、不畏艰难的伟大女性形象。同时剧中秦书文、秦母、罗勇、魏甘林、陈刚等人物形象也个性鲜明、丰满平实、活灵活现。

在剧情发展中,既有紧张的矛盾对峙,又有心平气和的人物对白,浪高风疾与波澜不惊交替出现,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性的善与恶有了强烈对比。同时,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和个性也在曲折的剧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令该剧具有独特新颖的审美效果和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

在人物语言上,该剧的人物语言很有艺术感染力和欣赏性。剧中浓郁的东北语言和四川、贵州等全国各地的方言交叉使用,体现出了各地群众的淳朴民风和东北人热情憨直的性格,让该剧充满浓厚的地域特色,于细微之处见真情,于平淡之中见不凡。

此外,音乐的运用也是该剧一大特点。每集的开头都通过小女孩与成年女性合唱原创主题歌曲的方式引出剧情。演唱以童声与女声象征孩子和妈妈,而在故事情节展现的每一个关键点,配乐或欢腾,或紧张,或哀恸……生活实景等各种音响恰到好处,为剧情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渲染了气氛,提升了全剧的艺术气质和情绪感染力。

广播剧《宝贝回家》录制完成后,于2017年3月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首播,随后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交通、音乐等九频率陆续播出。同时,《宝贝回家》还注重多媒体传播手段,在吉林广播网、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和各频率微信公众号广泛传播。播出后带给听众强烈的震撼和感动,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播出时段收听率为历年广播剧中最高。有听众留言说:“通过《宝贝回家》,我们听到了用声音巧妙构筑的广播剧艺术形式中呈现出的美好。这种美好,来自坚强的主人公张巧燕和她的心灵,来自现实的事件艺术地叙事方式。”

业内专家对该剧也不吝赞美。广播剧专家、《戏剧文学》主编孙桂林评论该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头撞入隐秘而特殊的生活领域,截取生活原型的横断面,用声音传播了一个展示人间大爱的吉林故事,成为当前广播剧创作中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有力篇章。”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授敖柏说:“这部剧借助大开大阖的制作风格,沉稳大气的声音塑造,直面社会现实的主题构思,呼唤人们关爱失孤群体。可以说这部剧在艺术性思想性的统一上,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现实主义宣誓。”

 

(来源: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