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海东持续释放团结进步新“红利” ——海东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报道之二

[ 发表时间:2019-02-20 16:31:34   ]

自启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来,海东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多渠道多层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落脚点,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改善民生等措施,引导各民族营造共同的精神家园,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全市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特色农副产品亮相农展会 特色农副产品亮相农展会

宣传入心入脑 心理认同感持续增强

据记者了解,在宣传教育方面,海东市各县区将《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政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市、县区党校把民族政策法规纳入培训计划中;在全市机关单位中集中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编印了《民族团结进步应知应会知识口袋书》等宣传品,帮助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

文艺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生活 文艺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生活

同时,市、县有关单位和创建办借助简报、网站、微信、报纸、电视等媒体,定期推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的相关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去年市创建办开展了“河湟盛开团结花·媒体海东行”大型采访活动,编发新闻稿件40篇,并开通了《海东创建》微信公众号;海东时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开设“团结海东栏目”;各县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挖掘本地区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资金,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十进”示范点建设。

独特民俗风情尽情展现 独特民俗风情尽情展现

在人流量较大的汽车站、集镇街道、城乡文化广场、居民小区等场所,通过电子屏、展板橱窗、文化墙等表现形式,市民随处都可了解和学习民族团结知识,从线上到线下、从户内到户外,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已融入全市群众的生产生活中。

走进学校,海东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大力宣讲民族团结故事,采取手抄报、主题作文、班(队)会、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知识竞赛、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去年以来,平安二中开展了以“维护民族团结 爱我锦绣中华”为主题的升旗仪式、“红领巾相约新时代 争做民族团结小使者”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队会;化隆县民族中学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互助县丹麻中心学校开展民族团结专题讲座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使“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在广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平安区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活动现场 平安区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活动现场

创新交流载体 提升民族文化融合度

近年来,海东市依托独特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持续举办环湖赛、射箭比赛、黄河挑战赛等国际赛事,这些赛事不仅扩大了对外宣传、深化了各民族交往交流,还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举办“团结杯”民族民间射箭赛、民族团结歌曲征集大赛、民族团结文艺演出以及河湟旅游文化节、三川纳顿节、撒拉族旅游节、丹麻花儿艺术节等民族文化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不断丰富着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尤其去年九月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全面展现了海东蓬勃发展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厚重的农耕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和鲜明的新青海精神,集中展现了各民族群众团结拼搏、全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的时代风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拉面店宣讲活动现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拉面店宣讲活动现场

近期,海东市正在开展“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连日来,海东各地精彩的社火表演将活动推向了高潮。2月14日,在互助县南门峡镇的集镇广场上,南门峡镇东沟村和老虎沟村的社火队前来贺新春,锣鼓声和音乐声引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前来围观,大家齐聚广场凑热闹,场面沸腾。当天的社火一直持续到12点左右才结束,使得在场的村民享足了“社火瘾”。“这几年,随着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国家富农政策的实施,我们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也越来越好。今年村里组织耍社火,大家都特别团结,积极性也很高,有130多人参加,希望来年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东沟村村主任李世全说。

此次“青海年·醉海东”活动,充分展示了海东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丰富的高原土特产和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体现了“青海年·醉海东”的群众性、民族性和广泛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这一系列活动更是增强各民族团结互信、展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市新风貌的良好平台。

近年来,海东的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在最初的回族、撒拉族的基础上,逐步融入了汉族 、藏族、土族等民族群众,各民族从业人员相互扶持合作,开创了民族团结新局面。同时,海东市把拉面经济作为民族团结创建的有效载体和品牌工程来抓,制定了《海东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进拉面店”工作推进方案》,积极开展流入地、流出地共建共创,创建“进拉面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海东再次组建两个宣讲团赴上海等20多个城市,开展中央和省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拉面店宣讲活动。循化县驻上海市拉面办事处主任韩仲伯说,近年来,广大拉面人见识广了、思维宽了、思想更加解放了,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服务当地群众,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理念,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为了当地社会和谐文明发展的一份子。

夯实民生基础 书写团结进步新篇章

2018年,海东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打造各民族命运共同体,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182.6亿元,累计投资21.68亿元整体搬迁97个村,有4.69万贫困人口脱贫,特别是全面完成平安、循化国家级第三方脱贫摘帽评估工作,而循化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性整体脱贫摘帽的县城。

同时,我市还认真落实国家和青海省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近年来投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51510万元,实施各类项目1133项,涉及交通、水利、公共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特色种养业、文化旅游等领域;按照《少数民族发展规划》的五大目标和23个主要定量指标逐步开展工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土族、撒拉族)的发展和脱贫攻坚步伐,为全市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全面实现“一达到、二退出、三保障”目标,实现“四通八达”奠定了基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年我市完成12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工作,在“厕所革命”中,我市建成26896座厕所,一批公共基础项目落地结果,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全市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释放的红利。

通过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扎实创建,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得到长足发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已经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心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书写了海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时报记者 杨璐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