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珲春:用心浇灌“幸福花”

[ 发表时间:2018-08-16 15:47:13   ]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珲春市上下众志成城,以“钉钉子”的精神,以增加贫困户、贫困村收入渠道为核心,坚持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实施生态扶贫作为双赢之策,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有效措施,打出了一套精准脱贫的“组合拳”,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近年来,珲春市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首要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对全市121个行政村“三类人群”进行再识别。经过精准识别,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3户1837人。为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2017年,珲春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10元,16个村退出贫困村行列,556户917人实现脱贫。2018年,计划2个村退出贫困村行列,实现贫困村全部摘帽,181户353人脱贫。力争2019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

 

为让贫困户早日脱贫,珲春市因村施策、因户施策,不断创新举措,切实破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难题,推出社保兜底、健康扶贫、教育资助、残疾扶持、产业增收、权益保障、社会各界帮扶等脱贫路径。同时,出台配套特困人口救助、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大病救助全覆盖、信贷支持、法律援助等具体措施,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夜幕降临,十几位穿着靓丽服装、头戴发饰的村民,在村内的小广场上随着音乐不断变换着舞姿,周围的村民无不欢呼叫好。这是珲春市春化镇桦树村近年来常见的场景。该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经过不断努力,该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摘掉了“穷帽”。“以前,我们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很差,大家伙儿的日子都不富裕。为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改善村容村貌,在乡政府、包保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们村发展起黄牛养殖、黑木耳种植产业项目,加大投入为村民修房建路。我的生活也变了样,房子被修葺一新,院子里还铺上了彩砖,屋里的自来水也改造完毕了,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好,分红越来越多了,我们日子越来越好了。”该村贫困户咸忠益感慨地说。春化镇桦树村只是珲春市全力推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珲春市不断筹措资金,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实施学前三年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加大医疗巡回及村屯卫生所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保障贫困户基本生活,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珲春市各乡镇根据各村实际,不断深化“一村一品”战略,光伏发电、黄牛养殖、温室大棚、黑木耳种植等扶贫产业项目百花齐放、争先落地,拓宽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渠道,看得见的实惠让贫困户喜笑颜开。

 

走进珲春市杨泡满族乡泡子沿村,干净整洁的村路旁,村民李永七正在为自家小院中的辣椒除草。提及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她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去年,我家的房子被修葺一新,还通过‘一张网’领到了工资。今年春天,村干部来到我家,帮我在院子里种上了这些辣椒,说有补贴还能统一收购,我们日子越来越好了。”李永七与儿子均患有重病,行动不便,是村里的贫困户。为帮助她发展庭院经济,乡、村干部和邻居对她很照顾,帮她侍弄辣椒秧,如今辣椒秧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再加上低保和村里光伏发电等项目的分红,她的收入越来越多。今年,杨泡满族乡结合实际,积极发展庭院辣椒种植项目,引导贫困户种植辣椒2.76公顷,村两委班子试验种植1.85公顷,乡政府示范种植0.9公顷,合计5.51公顷。目前,辣椒苗成活率达95%以上,可为乡内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该乡还计划投资270万元筹建辣椒加工厂,进一步扩大利润,带领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珲春市全口径投入扶贫资金5.2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45个。并坚持因户制宜、靶向施策的原则安排扶贫项目,持续加强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保证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坚决遏制返贫现象发生。积极引导贫困户利用“小庭院”发展庭院种植养殖业,贫困户稳定增收3000余元。同时,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出台《珲春市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方案(试行)》,优先聘请133名贫困户、69名边缘户开展农村环境保洁,户均年收入14000余元。 

 

同时,珲春市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全力落实好国家的优惠政策,破解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确定PPP模式的运营方法,继续通过“特色项目”“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等方式,实现“一村一特色”和“一村特色”产业品牌,为各乡镇、村屯发展注入了活力。

 

脱贫攻坚工作中,珲春市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相融合,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的新路子。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选派最能“打”的人。珲春市择优选派年轻的领导干部到乡镇任职,为脱贫攻坚带来新思路、新办法。

 

今年2月,共青团珲春市委副书记孙居峰到板石镇政府挂职担任副镇长。“来到基层、来到村民身边,才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根据板石镇扶贫产业特色,孙居峰有的放矢,经过协调沟通,拿到了几个食堂的蔬菜供应许可,拓宽了几个村扶贫大棚绿色蔬菜的销售渠道。他还协调市内大型超市开设板石镇扶贫农副产品专柜,销售情况极好,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关注,为板石镇的脱贫攻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珲春市敬信镇玻璃洞村基层党建工作乏力,村民老龄化严重。珲春市委办农村经济科科长郑一自2016年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就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发展了光伏发电项目和苗圃项目,现均已盈利,村民们也都得到了实惠。”郑一自豪地说。在村民们的眼中,郑一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很多变化:村党组织堡垒作用增强了,村里新建了特色民俗房,招聘了村医,各项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村里老人多,我还设计实行‘联保看护’制度,联合较年轻的村民对上年纪的村民进行帮扶,实现村民自我救助,‘第一书记’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村里的变化,我发自内心的高兴。”郑一说。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珲春市不断明确“第一书记”职责,制定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利用企业微信手机APP,探索搭建第一书记“掌上”协调、管理平台,实行第一书记上、下班打卡,每日报送扶贫工作的制度。“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扎实工作,激活了各村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让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孙业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