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自觉承担起使命任务 为新时代新青海新舆论新融合作出新贡献

[ 发表时间:2018-11-08 09:46:25   ]

11月8日是记者节,我们依然行色匆匆于采访途中,奋笔疾书于案牍之前……因为脚下有泥土,笔下才有正气。虽然忙碌,我们仍想对我们自己,对我们同行说一声节日快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省委书记王建军昨日在全省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牢记职责使命任务,传播好党的声音,记录好人民足迹。

“铁肩担道义、笔下有乾坤、身心接地气”,我们将牢记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为推进“一优两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新贡献。

此刻,我在玉树采访!

11月7日,又快到一年记者节。此刻我在玉树采访。

五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让人浮想联翩,脑海里不时闪现着玉树抗震救灾时的采访片段。我清晰记得,玉树地震后,我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玉树。当抵达玉树看到满街倒塌的房屋,群众脸上悲痛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此刻,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加入到这场战斗,与遭受苦难的玉树人民共渡难关。

那段时间,我和同事早出晚归,夜晚急着赶稿子,第二天早上又投入到采访中。20多天里,我将玉树的所见所闻记录在采访本上,为读者呈上灾区的一线报道。此后,我多次到玉树采访,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玉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玉树采访的经历,是我记者生涯里重要的一段历程。

今天,当再次站在当代山上,俯视新玉树,心情格外高兴。我在心中默默说,要把玉树的所见所闻记录在笔记本上,和读者共同分享新玉树的新气象。

当一名记者

感觉真棒

11月7日一早,我辗转于省城多家小学门口,采访减负提质的一篇调查稿件。下午下班时分才完成了整篇稿件。

这一天交织着寒冷和忙碌,但写完稿件后酣畅淋漓的感觉让我格外温暖。

打开微信朋友圈,不觉今年的记者节已经悄然而至,用什么来总结这一年的工作呢?忙碌和收获。忙碌是从寒假、开学、招考、暑假、教师节……奔走在教育一线,挖掘教师、学生、学校中间的故事。收获是感受到一场又一场助考活动为考生送去的希望,也是采访单位、采访个人一如既往地支持和认可。

此时,内心深处突然传来一种强烈的呐喊声:当一名记者,感觉真棒!从业6年来,一刻也不敢怠慢这份工作,总有一种正义感、责任感在脑海中回荡。喜欢这份艰辛、尊重这份使命,所以固守这份职责。在新闻这条道路上,我将勇往直前地走下去,用我的真情和笔触,记录更多沾着泥土、带着露珠、散发着芬芳的新闻作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不懈奔跑

拥抱变化

从传统纸媒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我们的身份没什么大变化,但我们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发布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我们是媒体融合转型的先行先试者,我们借用互联网新兴技术,实现新闻真正的及时传播,实现传统纸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蝶变。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晃眼又到记者节,向小伙伴们说一声: “你们辛苦了!”因为你们的奋斗,我们的事业才亮点频出;因为你们的坚守,我们的未来才充满希望。

相信年轻的力量,相信奋斗的幸福。顺势而为,不懈奔跑,拥抱变化。全媒体只是融合发展的一个起步阶段,也许,未来它会是融媒体、智媒体,还可能是无法想象的一种存在。但我们还会是记者,还是那个不忘初心的时代记录者。

让阳光洒在版面上

11月8日,第十九个记者节。可我们顾不上为自己庆祝节日,因为我们依旧要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

我是一名夜班编辑,虽然不像记者要东奔西跑,但身处报纸出版的“总装车间”,我们担负着将稿件分拣上版、设计版面、确保稿件准确无误的重任。稳稳把住最后一道关卡,每一个环节都加强审校、精益求精,将最好的报纸呈现给读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变成了“夜行者”。这种昼夜颠倒的工作,感觉身体“被掏空”,但是我们并不后悔,我们甘愿工作在热点新闻的背后,甘愿与黑夜做伴,而将那些普通的、高尚的、勤劳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则是我们无上的荣光。我们设计出来的每一个报纸版面,就是我们心里的阳光。

我热爱我的职业,因为这里有我的责任、我的快乐、我的梦想、我所有的心血。我为我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是编辑,我们是奋战在新闻背后的“无名英雄”。

在火热的生活中感受文化的热度

今年,是西海都市报创刊20周年。20年来,专刊部始终以挖掘本土文化为使命,推出了一大批在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策划报道,专刊部承担采编任务的两个栏目,也因此获评“青海新闻名栏目”。

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可堪报道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新时代对于文化建设有着新的要求,对于文化报道更是提出了新的标准,弘扬先进文化,挖掘优秀的文化资源,使之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从而达到鼓舞人、激励人的效果,是文化类记者的使命。

鲜活的新闻资源在一线,鲜活的文化资源在基层,一名优秀的文化记者既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弘扬者,要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文化记者就必须扎根基层,全身全意地投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捕捉到优秀的文化因子,采写出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火热的生活,是产生优秀新闻作品的沃土。埋下身子,低下头,全身心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让基层的生活陶冶自己,铸炼自己,是一名文化记者应有的操守和坚持。

我为读者“送”新闻

2018年,西海都市报创刊20周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来到西海都市报社发行部已经十四个年头。

发行是一张报纸发展的晴雨表和基石。这些年来,我们订报上门、送报到家,栉风沐雨,用脚步丈量成功,靠服务赢得口碑。

记得2010年到城北区帮助兄弟发行站送报纸,每天骑自行车往返50多公里,送报区域是二十里铺、青海大学周边等城乡接合部,时值盛夏,那是一种体力与意志的双重考验,两个月下来,我瘦了一大圈,但每天送报时订户的笑容和亲切的问候,顿时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相信,这些年来,每一个西海都市报人都有各自的心路历程和感人故事,20年对个人而言并不短暂,而对一份报纸而言还很年轻,风华正茂!忆往昔,我们二十载耕耘,砥砺奋进;看今朝,我们凝心聚力,续写新篇章!(作者:赵俊杰 莫青 史凯 何涛 李皓 秦彦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