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这就是辽宁人的文明高度

[ 发表时间:2018-01-13 20:13:52   ]

新闻闪回:1月8日早高峰,正逢沈阳降雪,新民的胡先生突发脑梗,急救车被堵在白山立交桥,电台和交警通过电波架起一

条生命通道,数百辆车打开右转向主动让行。正常需要90分钟才能到达医院的路程,最后仅用了21分钟。

周一早高峰,在沈阳,数百位司机跟随广播打开了右转向灯,为危重病人让出一条路。

交警用背影“开”出一条反向车道,让车辆能够快速通过。

那是一幅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人画面。

如果您是一名沈阳人,看到这一幕,相信您心底的感动和自豪之情会油然而生。

情义与善念的凝聚,让我们看到城市文明的希望和力量。

还有更多外地人从此认识了沈阳,全国各地的网友、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纷纷为沈阳人点赞。

他们看到的沈阳,不再是印象中气候寒冷的都市,而是一座充满正能量的温暖之城。

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付晨明

重情重义、助人为乐是辽宁人文明的“底色”

这是一个能够带给人们感动、值得人们点赞的事情。数九寒冬,辽宁人的心被这件事儿温暖着。随着各地媒体对这件事的关注,相信全国人民的心也跟着暖了。

人们常说东北人“讲究”,辽宁这事儿做得就很“讲究”。其实这种“讲究”说的是豪情义气、大爱的胸怀,是乐于助人、雪中送炭,是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拔刀相助……这些恰恰是咱们辽宁人的美德,是咱辽宁人骨子里的底色,可以说,在这场弘扬时代新风的“大戏”中,辽宁人在本色出演。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辽宁人对生命的尊重,看到了辽宁人的素质和辽宁人的文明程度。

这件事儿做出了辽宁人的一种精神。辽宁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我们这块丰厚的土壤孕育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人们所敬仰和追求的精神文化,雷锋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辽宁人的精神品质。雷锋精神不是抽象的,是在关键时刻,人性所闪耀的光芒,是数百辆车能够主动打起右转向,让出一条生命通道的实际行动,这是辽宁人对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辽宁人的内心充满了强大的正能量,一旦激发出来,一定能够在全社会凝聚起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这就是一种文明的力量,这种文明的力量会春风化雨般形成我们辽宁的时代新风。

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仅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播宣传辽宁人的这种文明风尚,还要在志愿服务、文明风尚行动等活动中搭建更多平台和有效的载体,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形成互助、友爱、诚信,奉献的精神气质,大力倡导“文明在辽宁,新风满辽宁”的时代风尚,进而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邓国胜

为有温度的社会管理点赞

1月8日沈阳早高峰的暖心事件引发了很多关注,当时一位沈阳出租车司机听着广播里的“直播”,眼看着这辆被让行的救护车从逆行车道上超越自己呼啸而过,甚至不自觉地鼓起掌来,在出租车司机的微信群里,也进行了另外一场直播,他们说,“沈阳交警够意思!真给力!”

有温度,有正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评议说,这起事件一方面说明沈阳人真是有爱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交警部门积极作为,负责任,处理问题能够原则性和灵活性兼具,值得点赞。

邓国胜称,萧山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是类似的,当时萧山使用大数据的计算方式,临时调整了交通信号,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及时缓解了一次危机。沈阳人采取的方式特别温暖,是沈阳市民发现了被堵在车流中的急救车,这辆车来自城郊,不用问也能判断出他们是来市内大医院急救的。市民们没有坐视不管,而是马上把这条信息通报给了媒体,请求帮助,说明沈阳公众有爱心,能够主动伸出援手。通过媒体这座桥梁,交警部门积极介入,及时处理,成为这次救援行动的权威倡议者,反映了工作的灵活性。沈阳人对社会事件的公众参与度高和爱心值得称赞,政府部门反映出的有温度的社会管理,也同样值得点赞。

《长江之歌》作者 胡宏伟

向善向爱共享温暖 城市文明得到升华

“生命大于一切”是每个人的心声。这是大家向善向爱、共享温暖的表现,通过这件事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都得到了升华。

首先,这是一个尊重别人生命、生命高于一切的举动。让路的人当中也有人急着去医院,有人再迟到可能会被老板辞掉,但他们让病人先得到救治,这种做法非常让人感动、温暖人心。

其次,这是一个全社会向善向爱、共享温暖的表现。正常90分钟的路程最后仅用了21分钟,是大家奉献了爱心才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就是因为这简单的“伸出援手帮一把”的想法,才成为了城市文明程度升华的风向标,大家向善向爱,社会也会越来越温暖。

同时,这种温暖寒冬、温暖社会的精神也是全体沈阳人、辽宁人的精神。沈阳人骨子里就有这种热情、善良、关爱他人的精神。其实,当时除了有些司机听到电台广播给急救车让路外,还有很多市民是自发的。

这件正能量的事件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春天的气息。我们应该多鼓励、宣扬这样的善举,多传递这种正能量的精神。如果将来大家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美好,社会也会越来越温暖。

首届全国道德模范 武秀君

文明精神需要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来体现

城市文明、道德体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交通文明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沈阳这么多人主动给救护车让路,说明了沈阳城市的文明程度在提高,人们已经在自动自觉地弘扬文明精神。这也包括了行人要走斑马线、车辆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等。

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的行动,才能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充分发扬社会的文明精神,不能只靠宣传弘扬,更需要每个人发自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来。

常看到有交警一路绿灯护送患者的报道,还有司机为了送急症病人闯红灯的,只要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这些都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因为不管怎么说,生命是第一位的。

沈阳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刘庚杰

“热忱”是沈阳人的性情 更是城市的文化

在极端天气里,数百辆车主动打起右转向灯,为危重病人让出一条生命绿色通道,这体现了沈阳市民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这也充分说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不断提升。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好人有好报”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普遍共识,在危急关头,大家能够自觉产生帮助他人的内心动力,因此才会产生这样的社会效应。

这次的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偶然中带有必然性。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近年来,沈阳市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这五大行动,把文明的种子播种在市民心里,让文明的理念见诸于行动。这种社会正能量的聚合效应,为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东北亚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4年,沈阳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圆了沈阳人17年的文明城市之梦。为了进一步提升沈阳的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经过三年的努力,2017年沈阳又通过了国家复检,蝉联了全国文明城市。

这数百名司机,虽然我们不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无法对每个人进行表彰,但他们已经是这座城市里的道德模范,是传播正能量的无名英雄。市文明办将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近年来,沈阳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注重榜样的力量,“好人榜”“善行义举榜”起到了导向作用,让身边的普通人做了好事就能获得荣誉感,让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榜样。我们希望通过每一个小小的善举,能影响一个家庭、一个楼道、一个小区、一个社区,让“好人有好报”的传统文化道德理念深入人心。

在去年7月14日的那场暴雨中,涌现出一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鲜活故事。例如,积水的街道上到处有人帮忙推车;为了不让诊室断药,医大四院的医生蹚着水淋着雨取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事件中,我们的媒体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应急帮、出租车报道员等媒体优势,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服务民生。

不论是这次数百辆车让出生命通道,还是过去那些让人感动的瞬间,都体现出沈阳人一种“古道热肠”的精神特质。这种热忱,不仅是沈阳人的性情品格,更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随着沈阳文明程度的日益提升,好人现象越来越多,大爱文化越来越浓,沈阳正在建设成为一座道德之城、志愿之城、文明之城、温暖之城。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于海

沈阳市民交上一份素质大考的高分答卷

在很多时候,人们会为自己的利益拼得不可开交,会更多考虑自己,认为我的利益最重要,没有事比我自己的事情更重要。在沈阳这场让出“生命通道”的事件里,其实所有让行者也都有着自己的利益,正在降雪的早高峰,多少人或者在焦急地赶着上班,赶着送孩子上学,或者赶着一次意义重大的谈判。为什么能够积极主动地、无一例外地选择为急救车让路?因为沈阳人是非常善良和深明大义,他们能够清醒地、不计麻烦地响应倡议,全部选择暂时放弃自己的利益,集体判断并且认同急救车里有着“要命的利益”,进而做出统一让行行动。

在现实里,高速路上、快速路上发生过很多因为应急车道被堵塞导致的生命悲剧,其实为更高利益让路是基本人性,沈阳这一次数百辆车打开右转向灯让出生命通道,说明沈阳市民对“生命高于一切”利益的认同,统一调度也引起了参与该事件的沈阳市民的共鸣,进而齐心协力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在这起成功抢救回生命的事件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特别值得称道,一是交警和媒体的积极介入,交警通过媒体向所有附近驾车市民发出让行倡议,作为交通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赞扬;另一个就是沈阳市民的爱心和市民素质值得称道,不冷漠,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曲协主席 崔凯

那天的沈阳市民就是城市之光

1月8日那些让开生命通道的司机们,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城市之光,是严冬下的一份暖意,是沈阳人的骄傲。“一座城市,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它文明或者低俗,但是我相信城市是有表情、有感情和有温度的。”

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讲的是北欧某国家一个孩子掉进下水井,整个城市动员来救这个孩子,这样的城市令我感动,充满了人性,有温度,有情感,能感动人。”

我们沈阳这座古城一直传承着盛京文化,那盛京文化到底是什么?是豪放、是仗义还是热情?不应该是高楼大厦,不是马路,而是人,是人心,是人情。

“让路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沈阳人内心中柔软的那块,正义没有丧失,这是群体正义的展示。”我们总说要把辽宁文化、盛京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让路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沈阳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关键时刻的行为,值得我们向那些司机表示敬意,也为他们骄傲。

“对东北人的解读,我一直怀着敬畏心理。东北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网上有人说东北人脾气大,千万别惹东北人,酒量大、爱忽悠等等很多负面的东西,我觉得判断不能用盲人摸象的办法,以个别代表一般。沈阳这座国际化都市中,代表东北人情感和包容以及那种豪放,是在血液中流淌出来的。”

几十年来东北人、辽宁人、沈阳人的付出是不该忘记的。我在街头看到老工人修车、修鞋,这种坚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东北人性格里面的主要成分。所以,我认为辽宁精神是应该很好地去解读和发扬的,顾全大局、家国情怀是在细小的环节中表现出来的。

这次为生命让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由此我们就知道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大有希望的。辽宁人值得尊重,我们文艺创作者也要很好地解读辽宁人,要在生活中发现正能量并传播出去。

编辑:古漠

本文为商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用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纠错电话:024—235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