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如何提高当前农村基层治理效果

[ 发表时间:2019-05-23 09:39:47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生活不再愁基本的吃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生活逐渐富裕,思想观念也更加开放,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更高,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也受到了挑战,传统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不再“万能”,治理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农村现实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症下药,从而减少行政资源消耗,提高治理效果。

一是要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当前,农村大量的人员进城务工,留在家里的大部分是老、幼、妇、弱群众,他们思想不解放,观念上的桎梏未曾改观,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信息传播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广大群众权利意识越来越强,义务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却越发淡薄。如在脱贫攻坚中,部分群众缺乏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等着来帮扶,面对国家的政策和干部的帮扶,靠在墙边“睡大觉”,甚至以干部服务对象自居,把我是贫困户当资本,依赖思想极为严重,致使帮扶规划难以实施,帮扶干部消极帮扶。个别群众甚至挖空心思争贫困、争低保,不信法只信访,不为公只为私,干部耗不起拖不起,迫于上级压力,避免不良影响只能“搞搞特殊”,从而起到反面示范效应,造成不良风气盛行。

对此,应以加强“四种意识”即感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法治意识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要内容,使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感恩意识就是要让群众明白党和国家的政策背景、目的、优越性等,使其懂得感恩,感恩党的领导,感恩各级组织,感恩各方帮扶人员的帮扶,从而摒弃等靠要思想,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强责任与义务意识就是要让群众懂得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不能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和责任。重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孝、善、礼、义、信等,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形成好风气,发扬正能量。在形式上可以探索机制,把政策享受与义务履行适当挂钩,树立群众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如通江县目前大力推行的村规民约制度和村公益服务中心建立。加强法治意识就是要让群众明白我们的所有政策是有规定和原则的,不是想当然的,更不是无理取闹就能享受或者占便宜的。不能鼓励对信访不信法的群众“搞特殊”现象,营造崇尚规则、崇尚法律的氛围。形式上可以利用农民夜校在行政村开办法治教育讲堂活动,正确宣讲各项政策,让广大群众知政策、明法律,引导他们学法懂法用法,遇事用法治的途径解决;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将农村基层治理纳入延伸范畴,对农村乱象行为进行有力惩治并树立典型,切实维护良好的基层法治环境。

二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支部作为教育党员的学校、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服务对象发生明显变化,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題,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高度重視。如一些党组织领导班子不团结,组织软弱涣散,与群众有距离,缺乏服务意识等;一些党组织工作脱离实际,形式化严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三会一课”等党的好传统走了样,被抛到一边;一些党组织出现空缺、空转等现象,党务工作无人管、没人抓、还有的经费短缺、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使党的主张、决定等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

要努力化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使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推动活动从“偏于形式”向“突出作用”转变,科学设计支部活动内容,把解决问题作为活动重点,紧扣实际谋划实施;拓展组织活动方式,依托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共享活动资源,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展机关党支部、社区党支部等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优化党建资源的配置。强化党员的党性教育,引导党员敢于同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以此加强组织力、号召力和领导力,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认真执行党的决定,有效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大力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着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支部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意识,调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改善党群关系。

三是要转变治理理念。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以前形容基层的工作情况,而现在变成了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上级部门随时可以敲打一下。这就导致了基层治理行为具有鲜明的“眼光向上”的特征,使乡村两级基层组织成为单纯的机械执行者,治理失去了自主性、创造性。而更严重的是形式主义在各级泛滥传递,基层不堪重负,无所适从。基层面临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任务一项接一项,报表多、文件多、检查多等是大多干部的心声,尤其是软件资料上,材料报表层层加码,许多基层干部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补资料、记台账、编数字上,为了应付检查,很多业务需要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做, 工作过度留痕,造成部分干部疲于应付,无暇顾及实事工作。

因此,我认为在保证中央权威及政令畅通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视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和规律,尊重农村基层治理的逻辑和特点,尤其是应给予基层治理基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予基层干部充分的信任,让制度有温度、有弹性,避免官僚主义和泛政治化。另外,要切实遏制形式主义蔓延的趋势,让基层干部从那些无谓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干实际工作中去,用在真正解决问题、真正走进群众中去。

四是要注重人才培养。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等因素,现在农村留守的人口很少,即使常年留村的大多也是老弱病残者,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空心村,因而农村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基层工作环境差、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等因素,优秀人才不愿到基层特别是乡村两级基层发展。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人力资源保证,要靠人才,基层治理也必须要靠人才。近年来,各级组织也意识到到这一问题,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支持人才向基层流动,到农村发展,但效果并不理想。

培养农村基层人才应从内外两方面考虑。从外部来说,就是组织上直接培养懂农业农村、会做农村工作的人才队伍,充实农村基层工作力量;出台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人才特别是广大青年人才到乡村两级基层锤炼。更重要的是从内部发力,在农村就地发现和培养使用人才。一是号召鼓励农村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发展,给予政策优惠;二是适当提高村社干部待遇,吸引留住人才;三是要发挥农村“能人”作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退休干部、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群体的带头引领作用;四是要培养农村青年后备干部,把那些有文化、有理想、政治素质较高又想为家乡发展奉献力量的农村青年及时充实进支部村委,大胆培养使用,让农村基层治理力量增加新鲜血液,让党的基层事业有合格接班人。(靳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