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通辽市政协委员、吕氏中医第三代传人吕会志风采录

[ 发表时间:2019-06-04 09:36:00   ]

    2016年2月3日,习总书记到江西考察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

 

                                                                     ——题记

 

他出身于中医世家,行医足迹遍及海内外;他的中医医术造诣颇高,曾在国际中医交流中一显身手,为国争光;他心系贫困群众,成立吕氏中医爱心联盟,组建健康扶贫医疗队,穿梭于科尔沁地区的城乡之间,为患病群众送医送药……他就是内蒙古通辽市政协委员、吕氏中医第三代传人、通辽市吕氏中医疑难杂症专科医院院长吕会志。不久前,记者慕名来到通辽市,通过一番走访,了解到吕氏中医三代传人的传奇故事,领略到第三代传人吕会志大夫别样的风采。

 

【医家之人】

 

名医之后“身不由己”,从被迫学医到悬壶济世

 

1960年3月,通辽大地万物复苏,绿意初现。吕会志就降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说到吕会志,不得不提到他的外祖父胡殿明和他的父亲吕景文。吕会志的外祖父胡殿明是清朝末期驰名热河省(位于目前河北省承德市)的中医奇人。相传当年光绪皇帝到热河微服私访时,曾造访益寿堂,胡殿明为其诊脉,对老先生的医道非常赞赏。御笔题字:“小胡先生”。自此,胡殿明名声大振,方圆数百里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求医。然而,到了民国期间,年迈的胡殿明不幸遭遇绑匪,家财被洗劫一空。胡殿明也因此急火攻心,导致双目失明。遭此横祸后,胡家家境每况愈下。谁来接过自己的衣钵?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考虑到儿子尚幼小,为将自己的中医学绝学传承下去,胡殿明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训,将医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女婿吕景文。吕景文因酷爱中医,且悟性很好,深得岳父真传,不仅医术精湛,还精通日、俄、蒙、韩四国语言,因此曾有“神手吕大先生”的美誉。

 

在吕会志的记忆里,父亲既是个才华横溢的医生,又是对孩子管教非常严厉的家长。吕会志出生后,为了能够让子承父业,吕景文就决定将毕生所学悉数传授给小儿子。据吕会志讲“记得上小学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警察。可父亲却强迫我学习中医,要我长大后当医生。这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很不理解。但我终究拗不过父亲,只能老老实实地按照父亲为我设定好的轨迹成长。”吕会志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当其他小伙伴们在屋外一起玩耍嬉闹时,他只能待在家中,一遍遍地背诵汤头歌、四百味歌诀等中医知识。到15岁时,吕会志已读了无数遍《寿世保元》。吕会志说,《寿世保元》是他系统学习中医的开始,也是他读的第一本中医读物。如今,在吕会志的案台上,依然摆放着这本中医读物。尽管这本书的封面已经掉了,内页也发黄甚至破损,但吕会志一有空就常常拿来翻看。吕会志说,中医看病,可以从最基础的理论中得到启发。“旧书常读有新意”,也许道理就在于此。

 

除了背诵中医理论之外,吕会志还要常常为父亲碾草药,有时候碾草药因不能达到父亲的要求,吕会志没少挨过训斥责罚。碾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有时草药受潮,韧性变强,药碾子根本碾不碎。为免受父亲的责罚之苦,吕会志不得不狠狠发力,用脚反复滚动碾盘。一天下来,脚心早已红肿一片,疼得他无法迈步。

 

 熬过了难捱的童年,吕会志又开始艰苦的修行。受“文革”影响,我国的中医一度陷入困境。为保祖业医术不被失传,吕景文不得已携17岁的吕会志开始四处行医,漂泊四方。这期间,吕氏父子二人走遍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以江湖郎中的身份行医济世。不过,正是在与父亲行医的过程中,吕会志逐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父亲身上学到了针灸、诊脉、配制中药的中医“三绝”。1998年,吕会志的父亲去世后,他接过父亲的祖业,继承父亲的遗志,把祖传的中医“三绝”发扬光大,悬壶济世,先后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大连、北京和内蒙古通辽等地行医,造福一方百姓。

 

【医术精湛】

 

国际擂台“同题考试”,吕会志大显神通 

 

艺海无涯,学无止境。吕会志一边行医,一边潜心钻研,中医理论和医术治病救人的本事日益提高。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中医事业逐渐得到重视,吕会志也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这期间,吕会志受邀在辽宁省大连市老干部中医专家门诊部坐诊,并在北京疑难杂症治疗研究中心继续深造。1991年,他曾代表国家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并成为国际中医药联盟成员之一。2009年,吕会志作为中国代表团15名成员之一,参加了在斯里兰卡举行的国际中医交流大会。与其说是中医交流大会,不如说是一场中医诊病大比拼。尽管距今过了整整10年,但吕会志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次大会共有23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中医大夫参赛,比赛时间持续进行了13天,比赛的方式相当于高考的“同题考试”,主办方每天从当地医院找来20多名患者,让参赛者望闻问切,给患者诊病开方,各显神通。比赛中,尽管在与患者交流上存在语言沟通的困难,但凭着深厚的医术功底和出色的诊脉功夫,吕会志对摆在自己面前的“考题”——200多名患者的病症,一一诊断准确,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开出了药方。会议结束当天,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主考官宣布:中国参赛医生吕会志在200多名参赛选手中获得第七名!这时,吕会志终于体会到,此刻的自己代表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国家。

 

吕会志的医术精湛不仅体现在参加国际中医交流大会上取得好名次,还体现在他的行医生涯当中。2003年至2008年间,吕会志受邀赴马来西亚槟城华人区中医施药所当大夫。这家中医施药所是当地佛教协会开办的公益性医疗机构,吕会志在那里给当地居民看病。在槟城行医期间,吕会志记忆最深刻的是给马来西亚的一位拿督看病。这里所说的拿督,是马来西亚一省或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的称呼,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省长。当时这位拿督患了一种病,肚子胀得鼓起来,很是难受。后来,他了解到槟城来了一位中国大夫擅长中医治病,尤其是针灸功夫非常了得。于是,他就慕名找到吕会志,请吕大夫帮他治好腹胀的疾病。吕会志对拿督进行一番把脉问诊之后,给拿督施以针灸之术,只见在隆起的腹部扎了几针,不适症状顷刻消除。没过几日,拿督的腹部便由“高山”变成了“平原”,先前坐立难受的感觉没有了。为表达对吕会志这名中国大夫的感激和敬意,拿督跪在吕会志面前,磕头致谢。这一幕,令吕会志颇感意外。他说,这是他从医以来,第一次遇到外国患者给中国大夫跪拜致谢,并且还是一个外国地方长官给中国中医大夫跪拜致谢。

 

记者采访期间,曾亲眼见证了吕氏中医“三绝”中的“针一绝”。4月14日上午,诊所来了一对母女,脸上写着痛苦状。经了解,母亲四十来岁,女儿二十来岁,通辽市市区人,母亲是颈部疼痛,女儿是头疼、眩晕。来到治疗室,只见吕会志取出银针,在患者患处快速地扎了两下。少顷,这对母女说,感觉好多了。过了一会儿,这对母女感觉没事似的,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至于吕氏中医的“药一绝”究竟如何?在诊所住院部,来自通辽市木里图镇68岁的李淑英,将自己的治疗经历告诉了记者。李淑英说,她因腿脚麻木、疼痛,很长一段时间行走不了,曾到长春医科大治疗,但效果不好。后来打听到吕氏中医也许能治疗。于是,在女儿小韩的陪同下,当时她是背着母亲进来。李淑英在吕氏中医诊所住院治疗,经每天在腿上的疼痛患处敷上吕会志大夫配制的草药,六七天后,终于可以在女儿的搀扶下走路了,感觉也没有那么疼了。说到这,小韩对吕会志大夫满是感激。

 

【医德高尚】

 

医者仁心不忘责任,健康扶贫惠及百姓

 

2014年,吕会志回到了家乡通辽市,办起了吕氏中医院。因为早就听闻吕会志的事迹,医院一开业,周边的患者就纷纷慕名前来求医。

 

都说医者仁心。在实际接诊当中,吕会志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比较贫困,并且不少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了帮助到更多的贫困患病乡亲,2016年3月,在沈阳学雷锋传承团的帮助下,在吕氏中医院建立学雷锋基地,以此为切入点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近几年吕会志帮助了许多特困患者,已经记不清了,其中有几个典型的病让我难以忘怀,至今感动不已,一位是通辽开鲁镇村民齐艳母女,她女儿刘睿曦刚满六岁就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为给孩子治病,她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几十万元的外债,他们在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对此病也束手无策,将其劝回,别再浪费钱了,而她丈夫不堪重负,以外出为孩子治病筹钱为由,一去不返。手机换号,至今杳无音讯,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齐艳一个人,就是这样齐艳也没有放弃为孩子治病,她与母亲一同承担起孩子的供养治疗,就在她走投无路之际,一位好心的朋友将齐艳母女介绍到了吕氏中医院,于2018年2月1日来到吕氏中医院,当吕会志大夫了解到,齐艳母女的情况,当场表态要无偿帮助这对母女,定为学雷锋扶贫对象,一晃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刘睿曦的病情明显好转,经医院各项指标检查报告显示,血小板基本正常,孩子已经重返校园,而且学习成绩非常好,吕大夫为小睿曦治病花掉了医药费62.3万元。

 

还有通辽市扎鲁特旗五道井子村民刘志刚,年仅44岁就患上了肝癌,肚子胀痛,到沈阳陆军总院、北京301、302和北京中医医院全看遍了,也没有见好,还欠了30多万元的外债,2018年11月12日,他来到吕氏中医院,吕大夫当时正在开展精准扶贫,鉴于他是建党立卡的特困家庭,作为扶贫对象对待,免费为其治疗肝癌,现在已有半年多时间,刘志刚的病情明显好转,先是有人陪护来医院看病,现在就自己一个人往返看病抓药,现在看他已经没有一点病态,好人一样,吕大夫为他免医药费23.2万余元。吕氏中医开展精准扶贫一年多,就为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100多万元。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中国现有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身为政协委员和大夫双重身份的吕会志明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各级党委政府扶贫的难点,也是硬骨头。自己必须负起一份社会责任,那就是用自己的医术专长,为健康扶贫做点贡献,为贫困患病群众多做点实事。主意定下之后,就要付诸行动。2019年初,吕会志斥资买了一辆7座商务车,专门用于下乡开展健康扶贫活动。记者看到,该车车身上印着:“精准扶贫学雷锋,吕氏中医在行动”的字样。有了健康扶贫专用车之后,吕会志与通辽政协机关联手开展健康扶贫,具体去哪个旗县镇由通辽市政协定,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送医送药。下乡期间,诊所停诊。据了解,开展健康扶贫活动以来,通辽市共计九个旗、县、市区。已经去了七个旗县市区,吕会志已免费接诊人数2600多人次,投入价值300多万元的药费。

 

如果说下乡扶贫义诊是响应号召,那么在诊所接诊、服务患者那是作为医生的本分。吕会志的家就安在诊所的对面,中间隔着一条马路。吕会志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诊所里,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坐诊,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然后巡查病房、看望住院患者、接诊、开方、配药,这些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一位从湖南长沙来的住院患者告诉记者,吕大夫没什么业余爱好,他不打牌、不玩微信、不逛街,晚上不用接诊了,不是在看《绘图针灸大成》《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等一些医书,就是跟住院病人聊天,走进患者的内心,了解他们生活中的情况,从而了解病从何来。聊着,聊着,吕会志对每一个病人的情况乃至治疗方案就了然于胸了。采访期间,记者私下问了几个住院患者,请他们对吕会志大夫做个评价。患者们都说,吕大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也正像患者说的那样“神医神药神针,疑难杂症除根。”

 

吕会志大夫待患者如亲人,还真有实例。几年前,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因子女工作的原因无法在身边照顾,就在吕会志的诊所住下来疗养,一住就是好几年。在这期间,吕会志每天悉心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有病治病,嘘寒问暖。寒来暑往,几年下来,老人与吕大夫结下深厚感情,虽然彼此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医风可嘉】

 

传承中医弘扬祖业,与时俱进再续华章

 

采访中,吕会志评价自己时说:“我是个有理想的人。”的确,吕会志也一直在为理想而努力。在大量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吕会志深研祖国中医医学,继承并发扬了祖传医术,赢得了“河西小吕大夫”的美誉。如今,尽管诊所里挂满了数百面锦旗,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但吕会志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认真经营科尔沁吕氏中医的同时,心中还有一个目标:在未来的10余年时间里,争取在科尔沁大地上发展10所中医美容馆,将吕氏祖传的中医美容疗养技艺发扬光大;同时将自己毕生所学以师带徒的方法传授给热爱中医的人,培养出200名中医传人,壮大祖国中医人才队伍,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此外,吕会志还承诺,他将每天免费为5名前来通辽吕氏中医就诊的贫困、弱势群体患者进行诊疗,为健康扶贫奉献爱心,为感恩家乡父老尽点力。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此,把中医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吕会志自然有清醒的认识。他感慨地说:“我赶上了好时代,中医的春天来了!”

 

经过吕氏三代人的努力和传承发扬,吕氏中医已成为科尔沁地区的一个品牌。目前,吕氏中医针灸绝技已被列入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如今,位于内蒙古通辽市新城区二道河街上的科尔沁吕氏中医院,正乘着国家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东风,顺势而为,日益发展壮大;吕氏中医的传承人吕会志大夫,正张开双臂拥抱中医事业的春天,努力书写更加出彩的人生乐章。    (记者 赖远武)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