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最美“乡警”——黄美燕

[ 发表时间:2019-05-31 16:40:01   ]

最美“乡警”——黄美燕

她扎根乡镇基层10年,从不会说一句方言的城里姑娘,成为村民口中能唱“山歌”宣讲法律的“大燕姐”;她践行群众路线,因地制宜组织“户籍咨询队”,服务百姓构建和谐;她发展“枫桥经验”,创新“大喇叭”下乡上网,维护辖区平安稳定;她不忘初心,行程10万公里,踏遍辖区山山水水,把最美年华、最真爱心全部奉献给了莲塘人民。

她是黄美燕,横县公安局莲塘派出所三级警长,优秀共产党员、敬业奉献模范,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坚守党员民警的初心和誓言,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先后被评为全区“阳光警察”、全区优秀人民警察。

一、践行群众路线,服务百姓构建和谐

莲塘镇位于横县西部,总面积149平方公里,全镇管辖1个社区居委会、11个村委会,49个自然村,229个村民小组,人口近50000人,派出所民警6人。2009年,28岁的黄美燕从横县戒毒所提拔到莲塘派出所担任警长,负责人口管理等工作,从此与这方水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练“口语”办实事,“莲塘大燕”飞入百姓千家

“啊女,你讲个尼我队木识得(莲塘白话,意为:姑娘,你讲的我们听不懂)”。初到莲塘,黄美燕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莲塘的乡村分布着几种不同方言,在县城长大的她一种也不会说。面对群众疑惑的眼神,黄美燕急上心头:说不上话,那就难打开群众的“心门”!为了能尽快融入群众,她一面拜所里熟悉情况的民警、协警为师,学习莲塘白话、莲塘壮话等,一面“扎”进基层。她利用平常生活和同事“切磋”,回到房间后又对自己“说话”,努力让自己尽快变成“本地人”。只要办完派出所窗口业务,黄美燕就骑上一辆旧摩托,一个村屯接一个村屯地走访。一路上,她主动介绍自己并发放警民联系卡,遇到有空的村民就和人家用方言攀谈,从户口办证到治安问题,从家长里短到致富脱贫,群众关心什么她就聊什么,临别还不忘叮嘱一句,“我是‘莲塘大燕’,有事找我!”边走访,黄美燕边记下群众的服务需求、当地的社情民意,回去后及时办理,及时回应。随着她为群众办的实事越来越多,写满的工作笔记本越摞越厚,莲塘百姓逐渐喜欢上了这位真诚开朗、服务热情、本地方言还有些“夹生”的女民警,土生土长的乡镇领导也都夸她是莲塘的“活地图”,掌握情况比许多驻村工作队员还熟。

(二)“土办法”放管服,“户籍咨询队”解决群众困难

黄美燕没有就此满足。她算了一笔账:莲塘镇的面积虽然不大,但行政村大多分布在西津水库沿岸,不少村屯离镇上20多公里,群众出行还得翻山、渡船,跑一个来回至少要花半天时间,车、船费都得40多元。一些村民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不了解政策,申办材料不齐,办一次户籍业务有时需要跑上几个来回,耗时几天、花费上百元,群众感觉不便,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户口、身份证事关低保、医保等切身利益,在村民眼中是“头等大事”,但面对4万多居住分散的群众,单靠民警自己进村来回穿梭,还是难以及时了解和满足群众的需要。黄美燕想到,自己在各村都有一些熟识的村干部和热心村民,经常协助、配合她工作,“如果把他们发展成民警办理户籍业务的助手,群众会不会感到方便?”

想干就干。针对群众跑腿难、咨询难、写字难、领证难等问题,2015年5月,黄美燕召集起各村干部及热心群众,组建起了一支10多人的“户籍咨询队”开展便民服务,通过定期给队员们讲解户籍政策及户籍业务办理的知识点,让他们成为群众身边的“咨询员”,协助民警发放“户籍便民服务条”,解答群众常见问题、协助填写申请、收集材料,然后及时转交黄美燕,实现一次性办理。在尚未能普及“网上办”的乡村基层,“户籍咨询队”发挥出了“预受理”作用,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短短4年时间,黄美燕和她的队员们就为辖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2000多人次,为辖区1000多名群众办理了户籍业务,有效减少了群众来回奔波。

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众,黄美燕和“户籍咨询队”采取上门服务。2015年6月,“户籍咨询队”队员向黄美燕反映,莲塘镇廖村的廖月珠、廖月恒姐弟俩没有户口,父母离家出走后一直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蜗居在一间简陋的土坯房里。黄美燕和队员们一起来到廖家,不仅为姐弟俩解决了户口、入学问题,申请了低保、住房等保障,还经常自己掏钱为他们送去粮油衣服等生活用品。弟弟廖月恒因从小缺少父母陪伴,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谈,黄美燕就像妈妈一样给他讲故事、讲道理。如今,廖月恒姐弟一家已搬进了新房,每次黄美燕的身影出现,廖月恒都会撒了欢似地飞奔过去牵起黄美燕的手,在这对姐弟眼里,黄美燕就是他们的亲人。

2017年冬天,黄美燕通过户籍咨询服务队员了解到,廖村住着老两口,其中70多岁的邓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老伴廖爷爷要照顾她的起居,外出劳作时间有限,收入很少,生活非常困难。黄美燕上门走访,得知老两口有一个儿子,曾是家里经济支柱,但因酒后打架被判刑,目前仍在服刑,由于家庭成员中有这名壮劳力,老两口不符合办理低保的条件。针对这一特殊情况,黄美燕多次向上级领导汇报,又前往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了解情况,前前后后跑了几个星期,终于落实了对这户人家的帮扶政策。在办完分户手续、申请低保后,黄美燕又专门开车把邓奶奶接到县城,办理医学鉴定和残疾人证明。如今,老两口有了每月几百元的补助,日子起色不少。“大燕亲啊!儿子都远远比不上!”廖爷爷逢人便夸“大燕”的好。

“户籍咨询队”队员人少事繁,也没有一分钱报酬,但10多名成员从戴上“红袖章”开始,从没有人抱怨过辛苦。大家说,“大燕”远远比我们辛苦,她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每天忙前又忙后,是我们的榜样。“依靠这些热心的队员,我们就能服务更多的群众。”黄美燕说。2016年以来,黄美燕和户籍咨询服务队员累计走访排查出符合落户条件的无户口人员50名,目前已全部解决落户。爱唱山歌的莲塘村民还专门编唱了一段山歌:“户籍咨询有好处,方便群众办实事,走乡串户来帮忙,不愧燕姐一片心”,诉说对黄美燕和“户籍咨询队”的感激。

(三)“好助理”管“闲事”,乡村共建共治越走越宽

由于热心服务赢得了群众口碑,“户籍咨询队”在村民中的威信越来越高,“闲事”也越管越多,大家们平时遇到什么难题,都喜欢找黄美燕和“户籍咨询队”队员们反映情况,请她们帮拿主意。在黄美燕的引导下,“户籍咨询队”的服务范围也逐渐从单一的户籍服务延伸到了治安信息收集、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调解等多种社会服务,队员们也逐渐成为了不拿工资的“警务助理”。

禁毒工作一直是横县公安的重点工作。谈起对社区戒毒人员的帮教,黄美燕直言警力不足是这项工作遇到的最大难题,“有时候下一次村,来回跑一天时间都走访不了几户”。黄美燕把“警务助理”们组织起来一起参与这项工作,他们结合日常走访主动上门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帮教,再将情况通报给派出所和村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民警在此基础上重点走访、重点帮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8年,杨彭村社区戒毒人员为28人,比2015年减少了11人。”杨彭村的“警务助理”吴林欢说。2018年底,一名外村的吸毒人员窜至杨彭村行窃,村中老人发现情况后立即把情况告诉吴林欢。吴林欢一边报告黄美燕,一边组织村民继续监视对周某的举动。莲塘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在村民的配合下,将周某抓获归案。“别看事情挺多,但能让村里治安稳定、群众生活安定,我们乐意去管。” 说起自己管的这些“闲事”,吴林欢等人一样都“成就感”满满。村里的群众也高兴地说,只要坚持这样“管”下去,治安肯定越来越好。

2018年4月,六香村的“警务助理”潘昌勇向黄美燕反映,六香小学取水水源附近突然出现了粪便污物,如果水源被污染,后果不堪设想。黄美燕立即赶到现场调查。经过查访,发现附近一户人家正在清理化粪池,运输过程中不慎导致粪便倾倒。一些学生家长得知情况后情绪激动,要找这户人家“算帐”,黄美燕见此情况,一边稳定住大家情绪,一边组织“警务助理”、村干部带头拿起铲子进行清理,在她的带动下,7、8个热心群众一起奋力清理了2个小时,终于把粪便污物清运到了远处安全区域,并对现场进行了消毒处理。随后,黄美燕又登门对涉事人家进行了批评教育,将这起纠纷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几年来,这些活跃在各村的“警务助理”,不但第一时间收集反馈准确的治安信息、社情民意,还积极协助派出所组织治安巡逻防范。仅2018年,警务助理们就在各自村委组织村民自行开展治安巡逻200多次,开展消防自查60多次,收集社会治安信息800多条,配合公安机关查处赌博、吸毒、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30多起,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群防群治、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2014年来,莲塘镇群众安全感连续5年排名全县前列。

二、发展“枫桥经验”,维护辖区平安稳定

(一)“大喇叭”下乡,矛盾纠纷巧化解

在村民们的记忆中,莲塘镇历史上曾是远近闻名的“茬架镇”,打架斗殴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村民法律观念不强,给社会治安管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带来一定难度,怎样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法制意识,一直是当地工作的难点。

黄美燕进村开展法制宣传时发现,相比看民警发的宣传单,村民们更乐于听民警给他们讲解传单内容。“我们村里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传单内容看不懂。但是大燕给我们讲解,我们听的明白,也喜欢听。”村民们说。

针对村民的喜好,2014年起,黄美燕开始拎着一个大喇叭给大家宣讲法律知识。“大喇叭”果然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兴趣。她宣讲的内容广泛,既有生活中的各种法律常识、案例故事,又有村规民约、文明新风,用的又是莲塘本地方言,风趣幽默,大家听了总是笑声一片,点头称是。从此,只要她的喇叭声一响起,保准围上来一群老老少少,津津有味地听黄美燕“讲故事”。闹市街圩、村头巷口、田间地头,哪里人多,黄美燕就提着“大喇叭”上哪里去讲。宣讲之余,她还常常撸起袖子给群众“搭把手”,插秧、晒谷、打芝麻饼,虽说在县城长大,黄美燕对农活却样样上手,什么都能帮上忙。

5年来,黄美燕先后组织开展400余场“大喇叭”宣讲,脚步遍布辖区每个自然村,不少人亲切地称她“喇叭妹”。通过宣讲,村民们也越来越明白法律规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自己的权益依法该怎样去维护。大家把黄美燕当成身边的“法律专家”,遇到矛盾纠纷,都喜欢叫“喇叭妹”来评一评,断一断。

2018年7月,莲塘村的陆大叔因为水田蓄水问题与同村村民吵了起来,大家互不服气,还差点动起了手。陆大叔回家越想越不甘心,打算再去找对方“较量”一番。碰巧这时,黄美燕拿着大喇叭来到村里宣讲,陆大叔便决定让“喇叭妹”来评评理。黄美燕马上到实地查看,向当事人双方了解情况。原来,当下正是插秧时节,大家都急着给田里蓄水,相邻的农户认为陆大叔田里的水已经蓄满,就自行截留了水源,想让自家田里也尽快蓄水。了解原委后,“喇叭妹”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耐心劝说:“一条田埂两边走,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各自让一点,农忙可别误时间!”双方当事人一听是这个道理,很快握手言和共享水源,避免了矛盾升级。

2019年春节期间,榃留村的村民们遇到了“堵心”事,一筹莫展之际,他们找到了“喇叭妹”。原来,村里有一段几十米的道路,几天前被人用泥土和砖块封堵起来,过往很不方便。黄美燕立即前去查看,实地了解情况,原来发现这个村子的其他道路都已完成水泥硬化,仅剩这段泥土路没有动工。这里的住户很不理解,认为是有意刁难,一气之下就把路给拦了起来。“大过年的被警察找上门。”这户人家一开始很不高兴,但看到是大家喜爱的“大燕”前来,又不好发作。“阿叔,这封路损人不利己,搞不好还会违法。”黄美燕耐心地给户主做思想工作。与此同时,黄美燕又把村干部和“警务助理”请来一起劝说,当这户人家了解到去年没有修路是因为村里指标用完,而今年的新指标已经下达,门前道路的硬化已经排进计划后,终于消除了误会,很快自行拆除了障碍。

近年来,莲塘镇矛盾纠纷逐年减少,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件从2014年的6起减少到2017年的1起。2018年,莲塘镇的各类矛盾纠纷已做到“不出村,不上交,就地解决”,没有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件。随着法制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气不断好转,村民们主动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矛盾纠纷。石柱村委有两片山林权属多年来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经济林的推广种植,争议又浮上台面,但如今大家已不像以前要“诉诸武力”,而是自觉通过司法部门调解、行政复议等渠道来解决诉求。“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乡亲们的法制观念确实提高了不少,‘大喇叭’的宣传、调解功不可没!”莲塘镇副镇长粟荣说。

(二)“大喇叭”上网,治安隐患早预防

莲塘镇是劳务输出大镇,90%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黄美燕就发现,逢年过节时,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乡后,打架斗殴、矛盾纠纷等开始增多,社会治安压力明显比平时增大。

怎样破解这一难题?2018年初,黄美燕想到一个方法:让“大喇叭”上网宣传服务。她开通了一个工作专用微信号——“莲塘大燕为您服务”,主动把辖区外出务工回乡青壮年加为好友,定期通过朋友圈向他们发布辖区治安状况、公安服务指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和外出打工安全防范知识,通过微信和他们保持联络,答疑解惑,掌握他们的近况。

一次,在广东打工的杨彭村青年叶林通过微信向黄美燕求助,称他在电话中得知小孩反复感冒发烧,感到十分担心。原来,叶林的妻子3年前离家出走,叶林常年在外打工,只好将5岁的儿子叶锦宇和3岁女儿叶锦玲留在家中由老人照顾。黄美燕马上赶到叶林家查看,并通过微信视频让叶林和家人见面。“快看,你们的爸爸在这里。”孩子们都激动得哭了起来。黄美燕还多次上门看望兄妹俩,资助他们书包、衣服鞋子等物品和学费。“大燕是我们一家的恩人!”叶林说。为了配合黄美燕工作,他把“莲塘大燕为您服务”微信号积极推荐给和他一起外出打工的老乡们。这些在外务工的青年也成了黄美燕收集社会治安信息的好帮手。

今年清明期间,黄美燕就收到在外务工的微信“好友”

提供线索:几名在广东打工的年轻人正准备返乡“干一架”。

黄美燕很快找到了挑头打架的陆某,详细了解纠纷起源。原来,纠纷双方在翻修相邻墓地时因未干的水泥地面被踩上脚印而发生口角,陆某一怒之下叫回了在外打工的亲戚,让他们回来替家里出气。“回来扫墓可以,回来打架不行!”黄美燕一方面对打架的意图严厉制止,另一方面从开导情绪、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进行安抚和疏导。冲突双方最终达成了谅解,这起打架事件也终止在萌芽状态。

“大燕姐在吗?我签了社区戒毒协议,是不是要回去报到?目前抽不开身,可能下个月才回去。”一些在外打工的社区戒毒人员,也在微信上主动向黄美燕汇报近况。黄美燕每次都花时间细聊,认真掌握他们的行踪和思想动态,积极提供指导和帮助。曾经的吸毒人员阿宽想搞运输,但因吸毒被抓获过,他考不了驾照。心灰意冷的阿宽在微信上向黄美燕求助,黄美燕专门给他普法,解读相关政策:“想考驾照,就要做到彻底戒毒不再复吸。”今年春节阿宽返乡期间,黄美燕通知他到莲塘派出所进行尿检,结果显示合格。黄美燕告诉阿宽,她会定期和不定期通知他到所里检测,只要三年内每次检测都合格,就有资格去参加考试。“太好了,我绝对不会复吸!”看到希望的阿宽重建了信心。受到“大燕姐”帮助的社区戒毒人员还主动向她提供线索。2018年7月,黄美燕收到举报,常年在外打工的吸毒人员邓某有复吸迹象,近期要返回村里。黄美燕立即安排布控,很快在村口找到了邓某,并将其带回派出进行尿液检测,果然结果呈阳性,邓某随后被依法送去强制隔离戒毒。

目前,“莲塘大燕为您服务”已添加了2000多名微信好友,覆盖了该镇外出务工青壮年的四分之一,“大喇叭”的号召力也在网上越来越响。

(三)“山歌队”唱响,防范入脑少发案

黄美燕发现,唱山歌是深受莲塘居民喜爱的沟通和表演形式,乡亲们的山歌,唱生产生活,唱家长里短,常常引得听众哈哈大笑。每逢圩日,山歌爱好者都要亮一亮嗓子,赶圩的人们也都驻足欣赏,里里外外能围个好几圈。

黄美燕看准了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尝试把法制宣传和安防宣讲与山歌结合起来。2017年开始,黄美燕自己试着改编山歌,把安全防范注意事项和法律常识编进歌词里。六莲村的“警务助理”邓志怀是山歌爱好者,每次写好歌词,黄美燕就交给他试唱,反复修改优化,确保能唱得清楚,大家听得明白。

目前,黄美燕已经改编了近10首山歌歌词,内容涵盖防范电信诈骗、拒赌防毒、举报涉黑涉恶线索等。她通过“警务助理”把山歌爱好者组织起来,每逢圩日,黄美燕和山歌爱好者们便一起来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唱响山歌,把安全意识、法制观念传递给当地群众。

在潜移默化中,村民们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今年初,龙田村民小黄找到黄美燕,反映自己的QQ最近连续收到信息——对方自称是外地的执法人员,还发来了工作“证件”,指出小黄的身份信息被人盗用干了坏事,要小黄配合调查。“这是诈骗!”得到黄美燕明确答复后,小黄立即拉黑并举报了这个QQ号,没有上当。近年来,莲塘辖区各类案件警情持续下降。据统计,2018年,莲塘辖区的发案数较2014年下降了25%,其中车辆失窃案件下降了60%,“两抢”案件自2016年来一直保持零发案。

三、牢记使命宗旨,扎根基层矢志不渝

(一)爱心呼唤,真情感化吸毒人员

黄美燕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由外公、外婆照顾长大,这让她对爱和陪伴倍加珍视。2003年,广西司法学校毕业的黄美燕考入横县公安局,成为了横县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的一名管教民警。“从入警的时候就想,自己要用爱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黄美燕说。

面对形形色色、随时可能毒瘾发作的“瘾君子”,尤其那些“几进几出”、不配合管教的“老学员”,初出茅庐的黄美燕没有退缩。“吸毒人员也是人,也期待关心,也需要爱”,黄美燕说。于是,她努力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感染着戒毒学员,为他们注入爱的正能量。

横县横州镇的甘妹(化名)是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孩,因为误交朋友沾染上毒瘾。2006年,甘妹被送进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进所后,甘妹十分颓废,甚至企图自杀。年纪相近的黄美燕,更能读懂甘妹的心情。为了有效帮助她,黄美燕在给甘妹进行专门的戒毒治疗之外,还特意给甘妹制定了一套“康复办法”:每天和她聊感兴趣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为她描绘未来阳光明媚的生活,帮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半年后,甘妹成功戒毒出所,随后又嫁人生子,生活过得稳定平静。直到现在甘妹都没有忘记黄美燕,在她眼里,黄美燕不仅是她的姐妹,更是给了她新生的恩人。

6年间,黄美燕累计帮教戒毒学员1000多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她也磨炼了自己的耐心和沟通能力,寻找到了快乐和自身的价值,更使她坚定了从警的初心。

(二)不忘初心,爱民本色从未改变

由于工作出色,2009年,黄美燕被调到莲塘镇莲塘派出所担任警长。一开始,领导看黄美燕是女民警,只分配她负责户籍窗口的工作。但黄美燕很快发现,乡镇派出所人少事多,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于是她主动请缨,同时肩负起人口基础工作以及材料内勤、绩效等工作,同时协助配合男民警办案。为了尽快掌握各项公安业务,她就像一块海绵,没日没夜地吸收着派出所工作的一切知识,短短半年,她便成长为莲塘派出所的“好管家”和“万金油”,不管是办案区还是户籍窗口,哪里需要她,她就出现在哪里。

但黄美燕更喜爱的还是和群众在一起,为群众办事。“就是真心喜欢和群众打交道。”在黄美燕看来,群众工作并不是一项任务,更不能称为“负担”,而是她的心愿和乐趣。

为了能多跑几趟村屯,多给群众办事,黄美燕恨不得自己长有三头六臂。天亮时分,黄美燕就乘车、乘渡轮到水库对岸的偏远村屯走村串户,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一直到傍晚才沐着夕阳回来。每天看到这个女警察上上下下过渡轮,已经成了两岸居民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下村为群众办理业务,都希望时间再慢一点,自己可以多做一点。”黄美燕说。10年间,她没有过正常午休,常常顶着烈日就往村里跑。为了节约时间,她在街边拎起一袋包子,边走边往嘴里塞。10年间,她一脚深一脚浅地踏遍山乡,往返2600多趟,路程累计近10万公里,先后跑坏了3辆摩托车、面包车、电动自行车, 20多双平底鞋。“哪里要帮忙,哪里就有她。”莲塘镇廖村村委吴爱华说,过去村里小孩见到民警进村,喊的是“警察来抓人了”,如今见到黄美燕,喊的是“大燕姐来了”。年纪小的喊一声“大燕姐”,年纪大的就喊一声“大燕”,这份亲切如同家人。

“我亲儿子都不如她对我好。”说起黄美燕,横县莲塘镇杨彭村的卢金凤老人总是止不住自己的眼泪。卢金凤老人已经80多岁,是村里的贫困户,儿子在外打工,儿媳精神失常在家,还有一个孙女正在念书,经济非常困难,但因为儿媳没有户口的问题,卢金凤老人一家一直没能办理相关的低保。2017年7月,黄美燕得知这一情况后,带着“户籍咨询队”队员来到卢金凤老人家里了解情况。发现卢家儿媳头发打结蓬乱,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黄美燕马上烧了一盆热水,帮卢家儿媳一点点清洗、梳头。回到派出所后,从不因为自己的事给领导“添麻烦”的黄美燕,主动给局长打电话,希望能给卢家儿媳户口的审批“快一点”。户口问题解决后,黄美燕又一路帮着陆金凤老人把各种补贴手续办好送上门,并给老人买来补品、药品。黄美燕发现卢金凤老人每次出门采摘经济作物茉莉花都光着脚,还特意买来一双鞋,小心翼翼地为她穿上,老人一看是新鞋,赶忙把脚抽回。看到这,黄美燕眼泪顿时在眼眶打转,赶忙宽慰老人把鞋穿上:“阿婆放心,有大燕在!”老人听了眼泪也一直往下流。

“她是真心爱我们,我们也爱她。”群众都这么说。一次,组织派员上来召开群众座谈会,听取大家对黄美燕的意见。参加座谈的群众认为黄美燕可能会“提拔”,争相发表意见,有的说:“该提拔!不提拔可惜了人才,但提拔了又舍不得!”有的说:“美燕不能提拔!她如果走了我们去哪里找这么好的民警?”还有一次,县公安局的干部随黄美燕入村走访,村边几户人家看到她乘车经过,竟然拿着花生、鸡蛋追上来往车窗里塞。细问之下,县局干部才知道原来黄美燕都曾为他们解决过困难。

在连续几年的群众满意度考核中,群众对黄美燕的工作满意度都是百分之百,县局的一面“流动红旗”流到她的服务窗口便常年悬挂,再没“流动”过。

(三)扎根基层,践行宗旨不忘誓言

黄美燕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公安工作后,她更以党员民警吃苦在前的标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黄美燕的家在县城横州镇,距离莲塘镇也就20分钟的车程,但她一年回家的时间却很少。10年的春节,她有9年在所里度过。每个月除了几天休息日去看望父母之外,黄美燕吃住都在所里,方便群众有事随时能找到她。“莲塘镇都是我的家”,黄美燕说。

黄美燕工资不高,这些年来却经常自己掏钱给困难群众买衣服、鞋子、买各种慰问品。有一年中秋节,她担心村里的困难群众可能吃不上月饼,专门从南宁采购了1000多元的月饼挨家挨户送去。她为困难家庭买小孩子的鞋,一买就是七八双,还都是不同的尺码,卖家感到好奇,一打听得知她是去送给困难儿童,便主动提出加送一双。黄美燕觉得开心,感觉这份爱能传达和感染到更多人。据不完全统计,黄美燕资助困难群众开支累计已超过5万元,而她自己连化妆品都不舍得买,卧室的陈设也简朴得像学生宿舍。很多人劝她:“美燕你别过得太苦了”,可她还是乐此不疲地甘当这样的“月光族”。

因为工作出色,黄美燕有多次机会可以调回县城工作,但她都拒绝了。一次,领导考虑到她群众工作能力强,准备抽调她到局机关,巡回全县开展法制宣讲、平安宣传工作。黄美燕一听就急了,连续打电话给领导:“千万别把我调离莲塘,我保证能同时做好工作两不耽误!”“舍不得这里的群众。”黄美燕说,“他们把我当亲人看待,这份情我不能辜负。”

黄美燕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忱也深深影响和带动了她所在的集体。“燕姐一个人的工作量能顶两个男民警。”莲塘派出所负责人颜世武说,“有这个榜样在身边,无形中推动了全所民警工作!”“燕姐工作处处带头,又关心照顾所里的同志,有她在,派出所就感觉像家一样。”年轻民警李富杰说。在黄美燕和全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莲塘派出所绩效工作连续几年位列全县派出所第一,2014年以来,该所三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评为全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由于一直以来忙于工作,38岁的黄美燕至今还是单身,她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莲塘辖区,花在服务群众上,全心全意用爱去浇灌这片警民连心的热土,践行人民警察的宗旨和入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