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挪用公款30多万潜逃14年 归来时已不记得儿子模样

[ 发表时间:2019-04-19 23:13:53   ]

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19日电 (见习记者 范宇斌 通讯员 颜新文 牟茜茜)“太苦了,早就想回来了。”潜逃14年,57岁的陈永志终于踏上了时常出现在梦中的家乡。

19日记者获悉,涉嫌职务侵占进而潜逃的陈永志,近日被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纪委区监委与黄岩区公安分局联合追逃专案组押送回黄岩,为这件延续10余年的潜逃案画上了休止符。

千里追踪,不负众望终猎“狐”

“40个小时几乎没有合眼,从获得突破到抓捕逃犯归案,一气呵成,干净利落。”谈及此次行动,参与追逃的黄岩区纪委干部如是说。

2019年3月中旬,专案组获得了一个重要线索:陈永志2015年的时候在西安出现过。3月18日,专案组前往西安追踪线索,经排查,初步确定了陈永志的工友圈和朋友圈。

“我们这个厂2016年的时候就解散了。”“我们也好久没联系了,他现在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当专案组工作人员联系陈永志的部分工友追问情况时,有工友翻出了陈永志的微信号。

专案组顺藤摸瓜,一名重要联系人进入了专案组的视野,目前此人是一家洗涤厂的运输员,这是本案的关键突破口。

3月28日晚上,专案组蹲点在运输员住处附近。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找到运输员,经询问,陈永志就在他手下当洗涤衣物的装卸工。

次日凌晨3点,在运输员的配合下,专案组来到洗涤厂简陋的宿舍,一个不到30平方的房间,上下铺住了6个人。专案组推门进来的时候,陈永志还在酣睡。

“陈永志,我们是你老家来的,还记得黄岩吗?”这是专案组第一次见到真实生活中的陈永志,对照14年前意气风发、身材匀称的照片,办案人员很难把他和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目光呆滞的干瘦男人画上等号。

陈永志被叫醒时还有点懵,听到“黄岩”这个词双眼蓦然瞪大,随即低垂着脑袋说:“我知道的。”随后,他被带上手铐,上了警车。

生活腐化,侵吞公款成硕鼠

2003年左右,正值壮年的陈永志被委以重任,成为中国石化公司黄岩石油支公司宁溪加油站站长,月工资2000元,在当时已属于中高收入。陈永志经支公司同意,用个人身份证在宁溪信用社开了一个账户用来收取加油站每日的销售款,银行账户密码和流水均由其一人掌握。他大概每隔一星期或者两星期,将钱打入黄岩支公司账户解款。

“我经常去KTV唱歌,跟朋友吃吃喝喝,也喜欢赌博,我当时工资哪够用啊。”“我想到了公司销售款存取存在的制度漏洞,就动了邪念。”陈永志回忆道。

为避免支公司发现问题,陈永志玩起了“时间差”,私自将公司定的缴款日期推迟三四日,将推迟那几日的销售款据为己有,少则六七千,多则上万。

2005年12月7日,黄岩石油支公司对宁溪加油站进行例行对账,发现有销售款没有及时入账。当时陈永志不在站内,对账人员就电话通知他12月8日一起盘点。

正是这一通电话,惊醒了陈永志,他一边表示同意,一边打起了小算盘。他估算近半年自己陆续拿的销售款已有十几万了。

自知无法逃脱的陈永志开始害怕了,他思前想后,决定远走他乡。于是,他从信用社的账户中取走了积存一星期的石油销售款十二多万元,连夜逃往上海。

12月8日,陈永志“失联”了。连妻子都不知道他的去向。当支公司的工作人员找上门的时候,其妻退还了销售款7万元。

辛苦谋生,亲情失落难修复

没想到陈永志这一出去,14年音讯全无。

他从黄岩逃出来后,先到上海玩了一个礼拜,但是上海消费太高,不是久居之地。于是又来到西安乡下,化名为陈永敏。十几万巨款花光后,陈永志开始了心酸的打工之旅。因自己的“特殊身份”,陈永志不敢用身份证,也没有好的找工作渠道,只能靠出卖劳力度日。

“他工作很积极卖力,虽然很瘦,但是一个顶俩。”洗涤厂的工友评价说。每天5点起床干活,搬运需要洗涤的床单、衣物,月工资3000多元,除去花销,陈永志十几年只有1万多元的积蓄。

“看到派出所就怕,提心吊胆。要不是老板拖欠了工资,我今年就回来了。”对比从前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陈永志很是后悔,“那时候头脑发昏发晕了,刚逃出去的那段时间看到加油站都会有去上班的错觉。”

“现在回家,老婆孩子都陌生了。”说到亲人,陈永志很失落。

陈永志出逃时,儿子才十多岁,等他被抓捕归来,儿子已成家。“得知儿子的婚期,我也不敢回来。”14年间,陈永志没有和家人联系过,但他在微信名中嵌入了儿子的生日。

“你儿子的样子,你还记得吗?”办案人员问。“我不知道了。”陈永志说。

“他当年抛下我们一走了之的时候,就当我们不存在。”他的儿子听到陈永志回来的消息后,毫无正常父子间的喜悦和温情,陈永志的出逃给这个家庭留下了深深的伤害和痛苦。

“我对不起他们,回来了,我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重新站在阳光下,弥补这么多年对亲人的亏欠。”陈永志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