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长三角:内如“指”,外成“拳”

[ 发表时间:2019-01-30 10:55:11   ]

清晨6时40分,家住在无锡的殷妤涵到达火车站。前往上海的高铁6时46分开,单程42分钟,7时58分,殷妤涵就能乘出租车准时出现在南京西路嘉里中心的公司楼下。

殷妤涵是数以万计过着“双城生活”的“长三角”人之一。这样的趋势并非偶然——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城市群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体化发展理应成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上海两会会场内,“长三角”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全力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不仅能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也对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有重要意义。”

一体化中如何凸显个性优势?上海“龙头”如何舞动?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盘棋、一家人

“长三角”未来是怎样的画面?上海市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用“六个一”表达了他的愿景畅想:战略一盘棋,统筹考虑,每个棋子作用不同但彼此呼应;规划一张图,既分工又协作,均衡中体现差异;交通一张网,各种交通彼此联通,甚至可以考虑长三角城市间取消高速收费;环保一根线,所有城市统一环保标准;民生一卡通,各城市居民共建共享区域中教育文化医疗成果;而最终的效果则是居民一家亲——“大家就像一家人。”

“长三角一体化是打破行政界限约束、促进地区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过程,是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各区域区位条件差异性,进行分工配置有机协调的过程。”上海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区委书记章曦认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发挥“1+1 2”协同效应,从而提升长三角区域的整体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在一些代表委员看来,长三角“高标准的均等化”,从宏观上说是规则、标准、监管规范、环保领域及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等协同一致;从微观上说,则是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和文化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立法协同非常重要。”上海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表示,立法的区域协作,要找到共同点,具有可规范性、必要性、可行性,需要对长三角地区法治保障作出顶层设计。吴坚代表认为,长三角立法要探索协调、协商、协作、协同达到制度的创新、引领和保障:“确立一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区域性立法,基于协商达成行政协议,然后进一步纳入到各省市的立法计划。”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要打通,交通首先要一体化。”方玉明代表直言:“长三角之间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可以取消吗?”市政协委员梁顺龙、李栋樑、张玉萍、吕建中等也表示,交通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最直观、最基础,也是群众最易感受到的,但目前长三角地区与人口密度相当的世界都市圈相比,交通线网还有不小的差距。蔡宁代表建议,长三角地区要形成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互联互通的有机连接,完善省级断头路的打通工作:“特别要注重规划先行。”

“解决‘谁来干’,可以通过‘载体化’。”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说,需要一批载体来承担区域项目建设和一体化运营:“长三角此前多年来设立了很多专项合作,为何推进慢推进难?因为没有具体的运营载体,没有资金保障,缺乏政策配套,光靠协商解决,基础不牢。”他建议,三省一市要通过共同谋划、共同出资,并通过机制创新建设一批覆盖长三角的专业机构:“这类机构越多,表明我们在一体化发展上越有重大基础。”来自企业的市人大代表时筠仑表示,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发挥更多作用。

“竞争”到“竞合”

在马春雷看来,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手掌上的手指:“伸出手来,五个手指各有差异,却能握指成拳——长三角各座城市,应该各有特色、有差异,但这种特色和差异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机整体。”

“一体化发展不是简单的资源均等化、成果均摊化,而是要通过推动要素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内的无障碍流动、高效率配置,实现从‘竞争’到‘竞合’的转变。”市人大代表、金山区区长胡卫国表示,要让长三角三省一市和城市群共同把发展能级做强、市场蛋糕做大。

“各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如果一味同质化竞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可能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章曦认为,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才能推动各地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城市除了继续打破基建、交通等硬件屏障外,制度壁垒也需要软化。”市政协委员李儒新以国家大科学装置为例,规划建设应加强统筹协调,共建共用,避免重复建设。穿越上海松江的一条普通高速公路G60,近年已从松江的“点”变成沪嘉杭的“线”,形成G60科创走廊。上海市人大代表、松江区区委书记程向民告诉记者,G60科创走廊在尝试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市场配置要素机制,近三年来集聚逾3万家来自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和江苏省苏州市的企业。

“对外成拳”与“对内如指”,关系不能反过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要有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既要避免‘简单均衡’,也要避免马太效应。”市政协委员尧金仁表示,长三角一体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载体,加速形成完善的产业协同链及价值共享链,形成强大的上下游集群创新能力,形成功能分工、错位发展、融合畅通的新格局。刘宏代表建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跨区域合作,要形成利益分享的机制,包括跨区域协调利益的布局机制:“一定是要考虑到各方利益的作用和诉求,因为利益是跨区域合作的核心机制。”

“龙头”带“龙身”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上海在这场深入改革中如何起“舞”?

“‘龙头’和‘领头’不一样,‘领头’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但‘龙头’必须有带动能力。”张页等代表提出,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要有责任、有能力、有能量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随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将通过舞动长三角这个“龙头”牵动长江三角洲这个“龙身”全面腾飞。程向民也认为,上海首先要干好自己的事,要在科创驱动和制度创新上进一步探索尝试。

“‘龙头’绝对不是‘龙头老大’的意思。”在一些代表委员看来,上海的“龙头”还意味着服务:“贡献创新经验、分享创新资源,都是服务,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理应成为‘龙头’。”胡卫国等代表和委员也表示,上海必须在资源配置能力、服务能力、市场能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改革开放本就是“探路”,上海理应探求“无解之解”,尝试“无路寻路”,在改革开放上先行先试,并且首先进行压力测试,为国内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未来全球范围内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少数大城市及都市圈之间的竞争,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民建上海市委在建议中提出,上海要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内生型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来自复旦大学的臧志军代表认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发展,应该以建设一个以上海为“符号”的“多核城镇圈”,而不是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放射状卫星城:“随着互联网和区域内公共品供给的均等化,轨道交通网分布进一步均衡,城乡布局将变得更加扁平化。上海都市圈既要破除行政区划的束缚,也要破除行政层级本位,注重在更广域的范围里加强轨道交通结点上的中小城镇的建设。”他还特别希望上海保存江南水乡风情:“这是长三角宝贵的资源,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稀缺的资源。”

“世界上比较成熟的都市圈在推进过程中,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聂明代表强调,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和弊端要有清醒的认识,加强研究,制定应对策略。臧志军也建议辩证看待国际经验:“有些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是无奈的选择,甚至是城市‘痛点’,上海不能直接照搬。”(解放日报记者 茅冠隽 简工博)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