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寒冬暖心三下乡 古镇腊八味飘香

[ 发表时间:2019-01-23 11:20:15  作者:向晓玲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3日 11:2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向晓玲 2019年01月23日 11:20

  “腊八到,粥飘香。”

  腊月初八,浦市古镇里,年味浓浓。

  走在浦市的巷子,每家每户都煮上了“腊八粥”,粥香四溢,李家书院里,忍不住尝上一碗,莲子干百合混着红小豆、红枣等香甜在嘴里散开来,浓浓地沁人心脾,久久品味着这一年一次的味道。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这个传统节日,浦市古镇的老百姓煮粥、尝粥,庆祝丰收,祈祷健康平安幸福的喜庆日子。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

  这一天,由泸溪县委政府举办的浦市古镇“腊八节”暨2019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如期启动。

  启动仪式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传统戏《放告》、女声小组唱《火辣辣的日子》、女子群舞《万山之巅》等节目让现场近千名群众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群众赞不绝口。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现场更是人山人海,送春联处,群众求一墨宝,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看着拿在手中墨迹未干的春联喜笑颜开。

  县图书馆送书倍受欢迎,一大早,500余册生活、科技、学生读物被一抢而空,扫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参与全民阅读。

  县科协的科技种养殖书籍台前,前来询问的络绎不绝,一边拿着书籍,一边留下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过了腊八就是年”,整个浦市古镇笼罩在一片喜迎新年的快乐气氛中。

  李家祠堂里,杀年猪、祭拜李家祖先,见证了浦市大家族李家的族规,严肃而庄重,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时空。

  蒸好的糯米饭热气腾腾,一大瓶子倒进石臼里,弥漫着糯米特有的香味,打年粑开始了。

  游客们迫不及待地拿起舂一试身手,围着石臼一人一边,双手扛起舂你一下我一下夯打起来,慢慢地捣碎的糯米变得越来越黏稠了,但速度也慢了下来,额头间冒起了细汗,围观的游客们笑意渐浓,技术活搭配着力气活,着实让游客们体验了一把打糍粑的不易。

  捣、打、拉、扯,使尽了浑身解数终于把糯米变成了洁白如玉的糯米团放到圆桌上,手脚利索地的大妈们把它分解成无数个小糯米团。

  游客们吃着自己打的年粑,韧劲和香味在口中散开来,竖起大拇指,累并快乐着。

  年粑吃完,喝上一碗腊八粥,那真是个淋漓畅快。

  踏着青石板,穿过人来人往的巷弄,扶着老墙,看着老院,铺子门楣上,挂着一串红红的小灯笼,感受着穿越的时光。

  三五孩童围在一起,手里的小吃竞相媲美,小碗的腊八粥诱人甜香;金黄油亮的灯盏窝,吃起来外焦里嫩,香气四溢;还有浦市传统特色小吃之一的桐叶粑粑,看着便想一尝,经孩童指点,便一路寻去。

  在古镇中正街找到了近耄耋之年的谭世端夫妻俩做的灯盏窝,以优质黄豆和大米为原料,磨浆放盐,加入香葱等配料,装在铁制容器内,如需根据个人口味,之前还可在里面放入酸豆角,腊肉等配菜,在放入油锅炸熟后,其色金黄,由于手艺好,品种多,卖得特别吃香。

  不远处便是邓婆糍粑铺,桐叶粑粑又名蒿菜粑粑,由糯米、蒿菜等组成,发酵后将原料混合,做团并拈成漏斗状,放芝麻、糖等做的馅料,包好后,洒上香油,放在桐叶和管竹叶上,压平打包放入蒸笼蒸熟,其味清香,口感细腻。

  走进李家书院,浓浓的墨香扑面来面,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写春联送春联;一个个福字倒挂红了老墙,一对对春联喜满了老院。

  万寿宫里,游客坐在台下边品尝浦市特色小吃、品茶,古戏台上一场接着一场的辰河高腔、傩戏、坐堂戏、阳戏等民俗表演,讲述着这个千年古镇的曾经辉煌。

  浦市古镇位于泸溪县南端、沅江中游西岸,通江达海,距县城20公里。古镇历史悠久,镇内有1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7800年前高庙文化遗址,各个时期遗址35处,明清古建筑206座。

  两千多年以来浦市是中国大西南物资集散的重要商埠,享有“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湘西四大古镇之首”的美誉。

  她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地、多元文化的融合地、民俗风情的博物馆、英雄豪杰的大舞台、经济繁荣的大通道、红二、六军团革命活动主要根据地。

  这里有中国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古驿道,是全国迄今保护最完好的古驿道之一。辰河高腔、踏虎凿花、苗族挑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市菊花石雕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2008年“浦市发现”被列为湖南省考古十大发现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人文之旅、红色之旅的绝佳旅游胜地。

  一曲高腔曲腔幽雅,婉转悠扬随沅水流长。浦市,一座有腔调的千年古镇,在寒冬的沅江边,“小南京”的热闹久远,腊八的情怀却代代相传,静享着这原味远古的时光。

团结报[db:来源网址]
]

走在浦市的巷子,每家每户都煮上了“腊八粥”,粥香四溢,李家书院里,忍不住尝上一碗,莲子干百合混着红小豆、红枣等香甜在嘴里散开来,浓浓地沁人心脾,久久品味着这一年一次的味道。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这个传统节日,浦市古镇的老百姓煮粥、尝粥,庆祝丰收,祈祷健康平安幸福的喜庆日子。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

这一天,由泸溪县委政府举办的浦市古镇“腊八节”暨2019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如期启动。

启动仪式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传统戏《放告》、女声小组唱《火辣辣的日子》、女子群舞《万山之巅》等节目让现场近千名群众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群众赞不绝口。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现场更是人山人海,送春联处,群众求一墨宝,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看着拿在手中墨迹未干的春联喜笑颜开。

县图书馆送书倍受欢迎,一大早,500余册生活、科技、学生读物被一抢而空,扫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参与全民阅读。

县科协的科技种养殖书籍台前,前来询问的络绎不绝,一边拿着书籍,一边留下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过了腊八就是年”,整个浦市古镇笼罩在一片喜迎新年的快乐气氛中。

李家祠堂里,杀年猪、祭拜李家祖先,见证了浦市大家族李家的族规,严肃而庄重,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时空。

蒸好的糯米饭热气腾腾,一大瓶子倒进石臼里,弥漫着糯米特有的香味,打年粑开始了。

游客们迫不及待地拿起舂一试身手,围着石臼一人一边,双手扛起舂你一下我一下夯打起来,慢慢地捣碎的糯米变得越来越黏稠了,但速度也慢了下来,额头间冒起了细汗,围观的游客们笑意渐浓,技术活搭配着力气活,着实让游客们体验了一把打糍粑的不易。

捣、打、拉、扯,使尽了浑身解数终于把糯米变成了洁白如玉的糯米团放到圆桌上,手脚利索地的大妈们把它分解成无数个小糯米团。

游客们吃着自己打的年粑,韧劲和香味在口中散开来,竖起大拇指,累并快乐着。

年粑吃完,喝上一碗腊八粥,那真是个淋漓畅快。

踏着青石板,穿过人来人往的巷弄,扶着老墙,看着老院,铺子门楣上,挂着一串红红的小灯笼,感受着穿越的时光。

三五孩童围在一起,手里的小吃竞相媲美,小碗的腊八粥诱人甜香;金黄油亮的灯盏窝,吃起来外焦里嫩,香气四溢;还有浦市传统特色小吃之一的桐叶粑粑,看着便想一尝,经孩童指点,便一路寻去。

在古镇中正街找到了近耄耋之年的谭世端夫妻俩做的灯盏窝,以优质黄豆和大米为原料,磨浆放盐,加入香葱等配料,装在铁制容器内,如需根据个人口味,之前还可在里面放入酸豆角,腊肉等配菜,在放入油锅炸熟后,其色金黄,由于手艺好,品种多,卖得特别吃香。

不远处便是邓婆糍粑铺,桐叶粑粑又名蒿菜粑粑,由糯米、蒿菜等组成,发酵后将原料混合,做团并拈成漏斗状,放芝麻、糖等做的馅料,包好后,洒上香油,放在桐叶和管竹叶上,压平打包放入蒸笼蒸熟,其味清香,口感细腻。

走进李家书院,浓浓的墨香扑面来面,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写春联送春联;一个个福字倒挂红了老墙,一对对春联喜满了老院。

万寿宫里,游客坐在台下边品尝浦市特色小吃、品茶,古戏台上一场接着一场的辰河高腔、傩戏、坐堂戏、阳戏等民俗表演,讲述着这个千年古镇的曾经辉煌。

浦市古镇位于泸溪县南端、沅江中游西岸,通江达海,距县城20公里。古镇历史悠久,镇内有1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7800年前高庙文化遗址,各个时期遗址35处,明清古建筑206座。

两千多年以来浦市是中国大西南物资集散的重要商埠,享有“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湘西四大古镇之首”的美誉。

她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地、多元文化的融合地、民俗风情的博物馆、英雄豪杰的大舞台、经济繁荣的大通道、红二、六军团革命活动主要根据地。

这里有中国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古驿道,是全国迄今保护最完好的古驿道之一。辰河高腔、踏虎凿花、苗族挑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市菊花石雕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2008年“浦市发现”被列为湖南省考古十大发现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人文之旅、红色之旅的绝佳旅游胜地。

一曲高腔曲腔幽雅,婉转悠扬随沅水流长。浦市,一座有腔调的千年古镇,在寒冬的沅江边,“小南京”的热闹久远,腊八的情怀却代代相传,静享着这原味远古的时光。

【编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