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都市时报联合携程旅行网征集百名在外务工的朋友 提供“团圆车票”

[ 发表时间:2019-01-14 09:47:45   ]

从3岁那年开始,邓宇恒和姐姐就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这个隔辈的家里虽有寂寞的时候,但从不缺少快乐和温暖。新房客厅的墙上,用胶带纸贴着三幅画和一枝手工做的花,上面写着“爷爷生日快乐,祝您万事如意,福如东海”。这是王吉云六十大寿时,邓宇恒和姐姐专门为他画的,“这待遇,连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对于自己的孙子、孙女,王吉云每每提及,都是笑容满面。

在转山包村,像王吉云一样帮外出务工的子女带孙辈的老人不在少数。“在我们村子里,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小孩有很多,在老家干活想要挣到钱不容易,年轻人大多都选择外出打工,他们出去挣钱了,我们老人在家里帮忙看孩子也是为他们减轻负担。”对于甚少归家的子女,王吉云说,能够理解他们的难处。

但是,对于年纪还小的邓宇恒来说,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父母的爱是爷爷奶奶无法给予的。“爷爷奶奶在村里带我,非常辛苦。我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他们一年只回来一次,有时我做梦都会梦到他们。”在老家想父母了,邓宇恒会借口要买新衣服、买玩具等,向爷爷要手机来给妈妈打电话。但每次拨通后,他都会向电话那头问一句:“爸爸妈妈,你们今年什么时候回来?”

“等爸爸妈妈回来,就可以住新家了” 

张兴华今年33岁,家有一儿一女的他很早就离家外出打工。出于孩子上学的考虑,2017年暑期,他将大儿子张庭贵从浙江带回转山包老家读书。但为了养育两个孩子,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挣更多钱,张兴华夫妻俩把张庭贵寄养在表亲王玉华家,然后再次返回浙江打工。自此,张庭贵就从“流动儿童”变成了“留守儿童”。

2017年9月,初到转山包小学上学时,张庭贵很不适应,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徒步2个小时上学,“才开始时,和很多人一起上学我还有些兴奋,但没过几天我就开始受不了了,时间走长了,脚上会起大个大个的水泡。每天最痛苦的事就是要早起走路去学校。”入学没几个月,张庭贵就瘦了些。而在浙江时,他在当地一所民办小学读了三年书,每天上学、放学有校车接送,可以睡到早晨7点多才起床。那时,张庭贵对转学的决定很不理解,他甚至觉得“有了妹妹,父母就不爱我了”,每次父亲从浙江打电话来,电话这头的张庭贵接起电话就是哭,一直讲到挂了电话,还在哭。

转山包小学学生早起远行的情况,在2018年的春季新学期得到了改善,学校为学生们修建了新的宿舍楼。作为家离学校最远的学生,张庭贵也选择了住校。经过一年多的住校学习、生活,他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住校后,我不用再每天往返家和学校,省下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我也有了很大进步,比刚开始时轻松多了。”

如今,11岁的张庭贵在姑妈家已经生活了一年半。每每放假回家,张庭贵还会主动帮姑妈分担家务。在姑父王玉华眼中,他是个“独立、懂事,听话”的孩子。

“我想让我爸爸妈妈早点回来。”对于远在浙江的父母,张庭贵很少主动提及,他选择把思念藏在心底。想他们时,张庭贵会去他暂未完工的新家里转转,拿扫帚扫扫屋内的灰。去年父母离家前对新房有过规划,张庭贵牢记于心。有人问起时,他会耐心地向来人介绍每间房的用途,“以后,我就有自己的房间了。”

“爸爸说,等我考完试十多天后他们就回来了。到时候,他用打工挣的钱买新家具,我们一家人就可以住进新家了。”说起即将来临的重逢之日,张庭贵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