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广漂”青年返乡创业 助推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道”

[ 发表时间:2018-12-11 15:36:37  作者:赖泳源 康蒙 李焱燕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1日 15:3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赖泳源 康蒙 李焱燕 2018年12月11日 15:36


“广漂”归来的蒋丽萍在果园里采摘水果。


在一县一品双牌特色馆,摆满了即将发送的农产品包裹。

  “百香果五斤装,发往安徽。”“红薯10斤装,发往深圳。”……在电商网店里,包装严实的农产品正通过网络,发送到全国各地。这是发生在永州市双牌县的一幕,返乡创业青年蒋丽萍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优势,让当地传统特色农副产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难题。

  双牌县呈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过去部分乡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特色产业难,农副产品销售难,成为乡亲们致富的瓶颈。

  蒋丽萍是土生土长的双牌县80后,先后在深圳、广州做过销售,虽然收入不错,但蒋丽萍不愿意一辈子漂泊在外打工。2012年,她毅然回乡搞起了养殖行业,养了几年,她发现存在销售难的问题。“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农产品就卖不出好价钱。”想起之前的创业史,她有点感慨地说道。

  为了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她前往武汉、广州、长沙等地考察,发现网络能跨越空间的距离,这让她便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从一开始在淘宝上小试牛刀,再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她的农副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2016年,她成立了湖南野也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大力发展电商。

  蒋丽萍和贫困打起了“攻坚战”,她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前店+后厂” 、“线上+线下”模式,带动乡亲们致富。为发展产业,蒋丽萍带领公司一班人在上梧江、塘底等乡镇租赁土地200亩,发展高山虎爪姜基地基地,通过带头示范,帮助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

  目前,蒋丽萍的产业发展模式共生产姜糖、茶叶、剁椒河鱼、竹笋、山野菜等30多个产品,年销售额600万元。同时,在双牌建设一县一品特色体验馆,面积达600平方米,对全县的农副产品进行对接、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将传统农副产品和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对接,并通过网络对产品采购、包装、发货进行直播。

  2018年,为落实“电商精准扶贫”政策,实行对口帮扶,助推农产品上行。蒋丽萍通过电商平台,开设一对一对口帮扶店铺,在全县67个贫困村发展扶贫小店,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她与湖南电商扶贫小店的运营方代订了双牌县销售协议,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形式,特别是通过微信等新兴媒体宣传推广电商扶贫小店,一对一的对开店贫困户电商进行培训。

  “我家产的生姜、红薯和南瓜等农副产品,都是通过电商销售出去的,今年预计有6万多元纯收入。”双牌县塘底乡塘底村的贫困户袁火军说,以往农产品都是卖给上门收购的商户,但是价格很低。现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价格会高一点,收入也涨了起来。现在,他也投入了电商行业,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托电商的便利,现在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他乐呵地说道。

  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中收益。资料显示,目前双牌全县发展电商扶贫小店112家,全部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定向化、规模化、品牌化,解决了130名贫困人口就业,直接受益人口18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0人,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近1000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多元。

  “相比以往的销售模式,电商门槛更低,可以更快地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蒋丽萍说,她希望通过企业带动和电商渠道,帮助更多的村民“触网”,提高村民收入。

华声在线[db:来源网址]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内容 “广漂”青年返乡创业 助推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道”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赖泳源 康蒙 李焱燕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1日 15:3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赖泳源 康蒙 李焱燕 2018年12月11日 15:36


“广漂”归来的蒋丽萍在果园里采摘水果。


在一县一品双牌特色馆,摆满了即将发送的农产品包裹。

“百香果五斤装,发往安徽。”“红薯10斤装,发往深圳。”……在电商网店里,包装严实的农产品正通过网络,发送到全国各地。这是发生在永州市双牌县的一幕,返乡创业青年蒋丽萍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优势,让当地传统特色农副产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难题。

双牌县呈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过去部分乡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特色产业难,农副产品销售难,成为乡亲们致富的瓶颈。

蒋丽萍是土生土长的双牌县80后,先后在深圳、广州做过销售,虽然收入不错,但蒋丽萍不愿意一辈子漂泊在外打工。2012年,她毅然回乡搞起了养殖行业,养了几年,她发现存在销售难的问题。“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农产品就卖不出好价钱。”想起之前的创业史,她有点感慨地说道。

为了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她前往武汉、广州、长沙等地考察,发现网络能跨越空间的距离,这让她便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从一开始在淘宝上小试牛刀,再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她的农副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2016年,她成立了湖南野也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大力发展电商。

蒋丽萍和贫困打起了“攻坚战”,她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前店+后厂” 、“线上+线下”模式,带动乡亲们致富。为发展产业,蒋丽萍带领公司一班人在上梧江、塘底等乡镇租赁土地200亩,发展高山虎爪姜基地基地,通过带头示范,帮助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

目前,蒋丽萍的产业发展模式共生产姜糖、茶叶、剁椒河鱼、竹笋、山野菜等30多个产品,年销售额600万元。同时,在双牌建设一县一品特色体验馆,面积达600平方米,对全县的农副产品进行对接、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将传统农副产品和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对接,并通过网络对产品采购、包装、发货进行直播。

2018年,为落实“电商精准扶贫”政策,实行对口帮扶,助推农产品上行。蒋丽萍通过电商平台,开设一对一对口帮扶店铺,在全县67个贫困村发展扶贫小店,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她与湖南电商扶贫小店的运营方代订了双牌县销售协议,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形式,特别是通过微信等新兴媒体宣传推广电商扶贫小店,一对一的对开店贫困户电商进行培训。

“我家产的生姜、红薯和南瓜等农副产品,都是通过电商销售出去的,今年预计有6万多元纯收入。”双牌县塘底乡塘底村的贫困户袁火军说,以往农产品都是卖给上门收购的商户,但是价格很低。现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价格会高一点,收入也涨了起来。现在,他也投入了电商行业,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托电商的便利,现在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他乐呵地说道。

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中收益。资料显示,目前双牌全县发展电商扶贫小店112家,全部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定向化、规模化、品牌化,解决了130名贫困人口就业,直接受益人口18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0人,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近1000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多元。

“相比以往的销售模式,电商门槛更低,可以更快地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蒋丽萍说,她希望通过企业带动和电商渠道,帮助更多的村民“触网”,提高村民收入。

【编辑:黄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