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李宗杰:隔着一座珠峰的距离刻画油藏

[ 发表时间:2018-12-03 17:47:04   ]

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3日电 (李学仁 张洋)11月23日,西北油田油气勘探首席专家李宗杰获得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在微信群里,密密麻麻的留言,出现最多的字眼是“实至名归”。

奖项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每两年评选一次,是我国目前涵盖领域最广、最据权威性的工程技术人员奖项。

这时正值周末,按照常理,他应该与三五好友聚一聚,庆祝一下。而他却依然在孤灯下,埋首于专业书籍中。

物探技术经常使用时间切片,他对自己的时间也有切分。他有个习惯,把集体性工作放到八小时内,独自工作和学习,便放在八小时外。因此,他大量的奖项、成果、论文,都是在灯光下累积起来的。

他所从事的物探工作,就像是给地球做CT扫描。在灯光下,墙上、桌上那一张张平面图、剖面图,像是一页页大地的曲谱,诉说着地球的奥秘。他作为弄弦人,在塔里木盆地这个世界级的油气勘探禁区,奏响一曲曲的石油交响诗。

千锤百炼始成钢

熟悉他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是严谨。他说:“我只不过是想把每件事都做好而已。”

这种追求完美的性格,从他上学时便养成了。大学四年,每年成绩都是年级第一,拿到学校当年唯一的保研名额。在校期间,便拿到学院的“‘五四’青年地质学家”称号。毕业时,他放弃进京和留校任教的优越工作环境,到荒芜的塔里木盆地追寻自己寻找石油的梦想。

1995年,他坐了一周的火车才到新疆。然后,他搭着一辆油罐车,颠簸了两天,到了轮台县。接他的物探队员,披着油腻的军大衣,头发硬邦邦地外炸着,他才对戈壁滩缺水有了直面的印象。

刚到队里,环境还没熟悉,队里的技术员便回家看病。队里没人会电脑,低速带没法计算,物探作业全得搁浅。队长见他是研究生,也没问会不会,就让他去倒腾。

熬了两个通宵,他便能熟练操作。队长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暗自点头。

当时物资紧缺,元旦那天,队里炖了羊肉,他喜滋滋的打了一小碗。刚转身,不小心一脚踩进坑里,羊肉洒了一地。正心疼间,队长说:“这大学生解决了大难题,不然我们都得喝西北风,再给他来一碗。”

喝着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他心想,找油不容易,得干出点名堂来,才对得起大伙的信任。

从一线转到科研岗位后,第一件工作很简单,加载磁盘里的三维地震资料。就这样,一干就是三个月。他说:“基础工作看似简单,但让我沉得住气,俯得下身。搞科研就得重基础,不然都是‘空中楼阁’。”

勘探创新无极限

经过几年的锻炼,到2000年时,他已经成长为地球物理方面的专家。当时,刚发现中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田——塔河油田,但是油藏认识不明确,国际上无成功开采这类油藏的经验,属于世界性难题。

“没有地球物理资料不能定探井井位”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常识,当时没有合格地震资料,部署井位毫无成果的把握。

科研要根据油田实际需求去攻关,这一直是他研究的方向。他利用振幅变化率提取地震资料属性,解决了深在6000米以下的油藏成像模糊问题,使地震剖面中的串珠在平面上清晰成像,展现了塔河油田岩溶缝洞储集体的发育规律。经过实践,串珠中心便是油气储集的地方,钻井一打一个准。同时,科研团队利用他提出的趋势面分析、相干断裂检测的思路,逐步完善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了超深岩溶缝洞储集体预测技术。

由于实用性高,科研人员戏称为“布井三板斧”,沿用至今,所布井位已经累产原油1.2亿吨。

“通过科研攻关,我们获取了合格的地震成像资料,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动用碎屑岩油藏依然是难点。”西北油田副总经理、总地质师漆立新说。

2014年,西北油田开始攻关三叠系古河道储层。李宗杰和团队面临的是储层“深、薄、窄”三大难题。

在大量的数据和图纸中,他采取了“定”字诀,对河道砂储层定标志、定边界、定期次、定厚度,形成“四定”识别与描述技术,将地下4000多米的古河道清晰地刻画出来。

“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对优选有利目标进行了滚动勘探和油藏评价,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河道砂的开发技术。”勘探开发研究院塔河碎屑岩项目部技术总监王保才说。

2014年,塔河深层三叠系河道砂实现了当年采集地震资料、处理、钻井、出油的系统工作,他带领团队识别和描述了15条河道,证实成藏河道5条,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68.4万吨,部署井位55口,累计产油55.4万吨,产生经济效益20.6亿元。

“定”字诀在深层碎屑岩油藏中成功,为深层碳酸盐岩油藏的描述和识别打下坚实的基础,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因此而受益。

油藏识别真把式

顺北油气田的储层平均深度为7300米,最深86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油田之一。隔着一座珠穆朗玛峰的距离描述油藏,无异于盲人摸象。

他带领团队,通过反复试验,创新形成复杂条件下断裂及缝洞体系成像技术、走滑断裂体系描述与评价技术和超深碳酸盐岩缝洞体立体雕刻描述技术,对油藏进行“庖丁解牛”式描述。

“在顺北油气田储油的断裂和缝洞上,有二叠系和奥陶系两层火成岩像盖子一样封住油藏,地震波经过火成岩时速度变化较大,导致物探成像可能是假的储集体。我们研究了大沙漠区火成岩背景下的断裂成像技术,提高了断裂体系识别缝洞的预测精度。”李宗杰说。

他带领团队为复杂火成岩的岩相速度建模,确定火成岩的分布范围,对火成岩区域加密网格层析和逐点速度分析,与已知的测井数据对比,确定地震波通过不同类型火成岩的速度,将高精三维技术从传统的时间域拓展到速度域,让储集体的“李鬼”无所遁形。

结合顺北油田主干断裂带的“控储、控藏、控聚”特征,他带着团队基于碳酸盐岩缝洞体精细识别及雕刻技术,攻关研究“定模式、定响应、定期次、定主次、定类型、定规模”的断裂描述“六定法”,并用“立体雕刻法”在三维空间里将不含油地层用不同的方法逐步剔除,精准寻找储油层。

精细描述地下超过7000米的油藏,钻井实现从“摸着打”到“看着打”的转变,为超深层碳酸盐岩钻井技术提供了基础保障,使超深小井眼定向井技术成为“百步穿杨”的利器,满足了顺北油田的勘探开发需求。

他说:“西北科研人为塔里木的石油工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自己只不过是其中一员。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多做些事情。”

(编辑:闫文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