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从“在场”到“在线”,公共文化送到家

[ 发表时间:2018-11-29 08:13:15   ]

知晓率低、参与率低、设施利用率低曾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通病。而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三低”问题的解决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带来机遇。近年来,通过搭建“文化上海云”等平台,上海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上线,打造“云上市民文化节”,并利用大数据信息实现精准点单、配送。“互联网+”为沪上公共文化插上翅膀,市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公共文化资源。

利用大数据制定服务“菜单”

2016年,“文化上海云”上线,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区域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嘉定、闵行、杨浦、虹口各区也随之打造了各自的文化云平台。一朵朵“云”整合了全市的场馆资源、活动资源、内容资源。市民只要打开手机,就能进行活动预约、场馆预订,也能享受社团入驻等服务。截至目前,“文化云”注册用户达342万,集纳的活动信息覆盖16个区2040个文化场馆,平均每月为市民推送1.2万场活动,全年服务人次3180万。

文化活动上网后,各区场馆利用率明显提升。“有了每天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真实数据,就有了考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依据。”文化云事业部总经理江卫峰表示,“云平台的最终目的是为百姓精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平台大数据能为政府部门采购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参照。”例如,大数据显示,徐汇凌云社区85%的服务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90%的用户居住在社区文化中心周围三公里范围内;嘉定区60%以上的用户是30岁至39岁有孩子的年轻家庭。大数据还分析出,各区文化偏好及文化消费大不相同:嘉定区周末亲子类活动订票率最高,松江区市民最喜爱沪剧演出。这些需求,都将成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菜单”的依据。

活动上线后全市人都来参加

以往的文化活动只能服务在场的人,探索云直播后辐射范围扩大了,受益百姓大增。今年,闵行区通过市级“文化上海云”,区级“闵行文化云”和镇级“莘庄文化云”等联动打造更加开放、全天候的“云上市民文化节”。莘庄灯会期间,线下活动有声有色,线上“元宵乐 闹花灯”“元宵佳节十二问”和摄影征集也如火如荼展开,长达32天的云上活动参与总量突破百万。闵行区居村文化大走亲、闵行市民合唱大赛等都开展了线上直播活动。“单场观看量最高达53万人次,很多市民已经习惯通过直播、线上分享的形式,零距离体验公共文化。”闵行区文广局群文科负责人江莉莉说。

从线下走到线上,拓展了公共文化的展示空间。比如,长宁区品牌文化活动“曼舞长宁——舞蹈艺术欣赏季”利用线上平台,以歌剧测试、快闪直播、百姓线上互动等形态吸引数十万人关注。“如果只在线下,参与者多为本区域市民;活动同步上线后,全市的市民都来了,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说。

“互联网+”也意味着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效能的优化、精准化。长期以来,公共文化配送都由“代理人”(社区文化中心)包揽需求,并由“代言人”(工作人员)点单。近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联手文化云平台,向5063个居村植入专属二维码,市民可扫码提交个人需求信息。海量需求数据将在市级配送平台汇聚,并进行实时动态采集及需求统计分析,产生各街镇共性需求排序,由平台“市民声音”栏目定期发布各区、街镇需求热度排行,从而形成“需求地图”。“需求地图”会为明年配送菜单的形成提供更精准的数据,从而使产品结构更丰富,更适应居村的需求。“需求越透明,供需越对接。”上海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说,“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上海公共文化服务有望提质增效”。(解放日报记者 张熠)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