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鹭岛刮起“惠兵旋风”

[ 发表时间:2018-11-27 15:16:23   ]
 郑惠兵(右)与郑子骏父子同台演出。 郑惠兵(右)与郑子骏父子同台演出。

24日晚,当“传承非遗文化 发扬国粹精神——郑惠兵歌仔戏个人专场”在厦门小白鹭金荣剧场落下帷幕之际,“文华表演奖”得主郑惠兵频频谢幕,台下掌声雷动。

作为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举办折子戏个人专场的首位男演员,郑惠兵当晚用出色表演,向广大戏迷展现了小生、老生、公子丑、老丑、武老生等多个行当的魅力及独具闽南韵味的歌仔戏唱腔,也为自己19年的从艺生涯做了一次精彩的总结。用他的话说,“用所学技艺弘扬国粹文化,感恩给予我们戏曲艺术瑰宝的先辈”。

报考学戏,为成“城市人”

与歌仔戏的结缘很偶然,但郑惠兵说“仿佛是注定要捧这碗饭的”。

1978年出生的郑惠兵来自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郭坑村。儿时的他其实很讨厌看戏,陪外婆常去戏台前也只是为了“凑热闹或吃零食”。

上小学后,郑惠兵还是一个“问题学生”——“非常调皮,基本上天天旷课”。跟多数家长一样,郑惠兵父母的想法很朴素,“不会读书就去捕鱼和开拖拉机”。

郑惠兵不爱读书,但音乐老师吴碧霞却发现他很有艺术天分:天生一副好嗓子,又酷爱表演,每回代表郭坑镇出去参加歌唱比赛都得冠军。吴碧霞觉得,他或许可以走艺术之路。

1992年,厦门戏曲舞蹈学校(今厦门艺术学校)开设歌仔戏班,到漳州招生。恰巧,招生老师认识吴碧霞,就让她推荐苗子。吴碧霞第一个便想到了郑惠兵。

不识字的郑惠兵妈妈把“学唱戏”说成了“学唱歌”。一听唱歌,郑惠兵顿时两眼发光,一溜烟就跑到吴老师家。但一听到是学戏,他拔腿就跑,“那时,就爱唱歌,特讨厌唱戏”。

“孩子,到厦门学戏,就能拿到城市户口,成为厦门人。”父亲的这句话,让早熟的惠兵动心了。那个年代,城乡差距很大,如今近在咫尺的厦门却是周边农村人特别向往的城市。

就这样,吴碧霞把郑惠兵接到家里包吃包住,免费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考前培训。 在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14岁的郑惠兵考上了厦门戏曲舞蹈学校。

“可以说,没有吴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她是我的伯乐,更是我的恩人。她不单单是在艺术上给我指导,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时至今日,郑惠兵依然满怀感恩。

精益求精,“不输于人”

“平平钱捉猪仔,不要咬输人”。这句闽南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付出,不要结果不如别人。如果说是父亲的话让郑惠兵动了学戏的心,那么,母亲这句朴实的闽南话,则是激励着他一直在从艺的路上勇往直前,精益求精。

进入艺校后,年纪比同学大两三岁的郑惠兵成了同学们的大哥。练功很苦,老师也严格,很多同学受不了,都哭了。但郑惠兵多数时候都是强忍着泪水,其中自有“老大不能哭”的尊严,但更重要的是母亲的话一直在耳边萦绕,提醒他“这点痛算什么”。

“很拼、求精、有灵气。”当年他们毯子功的老师、现任厦门市文化馆副馆长魏小春如此评价郑惠兵。有时候,别的同学在玩,郑惠兵都一个人在练功房练功。

1998年9月,恰逢中国戏曲学院与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合办歌仔戏大专班。已进入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今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郑惠兵又想起母亲的话,毅然辞职继续考取大专,再次给了自己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

自14岁学艺以来,郑惠兵在唱腔及表演上得到了黄港和、纪招治、许亚英、谢月池等歌仔戏名家的教诲。2002年,刚毕业工作两年的郑惠兵,因长相与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颇为形似,气质上也有几分神似,加上声腔独具特色,基本功扎实,被团里选为在即将到省里参赛的大型原创现代歌仔戏《邵江海》中担任主角“邵江海”。

对于郑惠兵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对于剧团而言,起用新人,则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

郑惠兵感到“压力山大”:他在学校主攻丑角行当,“邵江海”却是小生行当;工作两年,他几乎都只是担任马夫等跑龙套角色,舞台经验缺乏;以前都演古装戏,一下子要表演现代戏,站在舞台上都不知道肢体动作怎么摆。拿到剧本后,郑惠兵就打了退堂鼓了,但编剧、导演、团里的领导都给他鼓劲。

关键时刻,母亲的话再次给了他动力。他把自己沉浸在邵江海这个角色里,跟导演一起打磨每个表情、每个动作。为了更好地体现一个人物文武双全的特点,导演特意安排一个高难度的“龙头把”动作。有一次在排练中,由于年轻演员之间配合默契度不够,郑惠兵从2米多的高空中重重摔下,“从嘴唇跟鼻子的交接处裂开”。

彼时,距离参赛还不到一个月,一号角色受伤,全团都“傻”了。为了伤口能更快地愈合,郑惠兵选择了不打麻药,硬是忍着剧痛进行伤口缝合,连医护人员都感到不忍。出人意料的是,术后第六天就完全康复,郑惠兵说:“这肯定是邵江海在保佑。”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郑惠兵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他因《邵江海》一炮而红,先后荣获优秀演员奖、文华表演奖,还被称为“邵江海的特型演员”。而他所刻画的邵江海,曾让邵江海的儿子邵魁式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学文还称赞他为“一位百年不遇不可多得的新一代歌仔戏文武兼备的年轻演员”。

实践“造星” 推广歌仔戏

24日晚,演出谢幕后,戏迷们纷纷上台求合影;演出后连续几天,郑惠兵的演出照片、演出视频在戏迷微信群、朋友圈频频刷屏。郑惠兵再一次用自己的演技跟独具韵味的唱腔,掀起了一股“惠兵旋风”。“郑惠兵一个人跨这么多行当,什么行当都拿捏得很好,演啥像啥,非常活,真的太不容易了!”来自漳州的歌仔戏同行都高度点赞。

在感谢师友们跟戏迷们厚爱的同时,郑惠兵将此次演出当成对自己从艺生涯的一次总结,也是他从艺之路再出发的一个新起点。

“从讨厌戏,到学戏演戏,到深深爱上歌仔戏,这种转变,有时连我自己也说不清缘由。”郑惠兵说,歌仔戏成就了他,而现在也是他回报歌仔戏的时候了。

郑惠兵经常利用空暇时间到翔安区老年大学义务教学,同时成立一个微信群“兵工厂”,与戏迷们积极互动、共同探讨歌仔戏。

让郑惠兵最有成就感的传承,则是他的儿子郑子骏。当晚的专场演出,郑子骏跟父亲同台演出,活灵活现的表演一下子圈粉不少。此前,父子俩在央视同台演出过《三家福》的视频在网络上挂出,小子骏一下子成了学校的网红。

“从去年的曾宝珠个人专场到今年的郑惠兵个人专场,两个专场所引发的盛况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就是歌仔戏太需要打造自己的明星!”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林德和表示,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还有很多深受歌仔戏迷喜爱的演员,未来研习中心还会加大“造星”的力度,以培养更多的歌仔戏爱好者。(记者 林泽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