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邯郸魏县:用好“大数据” 织密“扶贫网”

[ 发表时间:2018-11-23 10:06:50   ]

1111.jpg

为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魏县教育局通过大数据精准比对,找准“病根儿”,以“绣花”功夫精准施策,建立了完善的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扶贫网,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孩子上学而返贫致贫。

一、实施大数据精准比对,彻底兜清底数

一是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大数据库。2015年以来,魏县教育局持续开展了对全县建档立卡、农村低保家庭的大走访、大排查活动,从县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库和县防贫中心数据库中认真筛选出全县学龄段人口信息,由21个乡镇中心校组织人员在本辖区内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排情况。认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两非”户学生及有新型技术需求的农民工进行核实、统计、分析,并建立教育扶贫防贫大数据库,对扶贫防贫学生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为精准资助奠定了良好基础和精准的数据保障。

二是成立联合办公小组,精准比对大数据。为确保数据精准,加快认定速度,魏县教育局创新工作机制,协调县民政局、扶贫办、残联等职能部门成立了大数据比对联合办公小组,集中办公,实现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相关信息零距离共享、大数据比对。如把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系统数据与教育部门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比对。精确核对出全县各个阶段贫困学生的准确信息,并反馈到相关学校,根据资助政策进行资助,真正做到了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同时,为提升比对业务水平,联合办公小组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培训,重点学习国家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精准扶贫防贫数据比对内容和方法等,为大数据比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梳理问题清单,限期整改到位。针对精准扶贫防贫大数据比对、核查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核查,同时举一反三,梳理制定出问题清单。从财政供养家属、领导干部家属、村干部家属不符合受助条件的,受助学生贫困程度审核不严,学校评审程序不到位,受助学生评选无公示环节,受助学生确定无审核签字,将助学金当奖学金发放,扩大资助范围降低资助标准等方面入手开展专项核查,梳理制定问题清单。并按照问题清单,建立《魏县教育精准扶贫防贫大数据比对问题整改台账》,挂账督办,限期整改到位。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2222.jpg

二、严格教育扶贫标准,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及普通高校教育等阶段,严格教育扶贫资助标准,确保应助尽助。

一方面,广泛宣传政策,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一是组织全县教师深入各村及贫困户家中张贴教育扶贫政策明白纸、发放学生资助情况卡,让每一名贫困户及时知晓扶贫政策、掌握子女资助情况,使政策知晓全覆盖。截至目前,张贴教育扶贫政策明白纸30000多张,发放学生资助情况卡20000余张。二是选派1000余名教师组成教育扶贫政策宣讲团,深入全县561个行政村进行宣讲教,把扶贫政策直接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心中。三是各学校及时召开教师大会、学生大会、家长会学习宣讲教育扶贫政策,利用微信群、QQ群、橱窗、展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四是教育局联合民政、人社、住建等部门对全县2000余名乡、村两级扶贫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人员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学习培训,使他们对教育扶贫政策了然于胸,对教育扶贫工作得心应手。五是教育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相关人员做客魏县电视台《问政魏州》栏目,通过电视台向全县展播,详细讲解教育扶贫政策,现场解答观众提问。

另一方面,严格把关办理,确保资助精准到位。一是学校严把申报关。受助学生申报要提交《河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扶贫手册、农村低保证、残疾证、农村特困救助供养证、身份证(或户口簿)等原件和复印件,由班主任和班级评审小组核实后,报学校复审,学校审核认定并公示7天无异议后,上报县教育局。二是教育局严把比对关。由教育局分类汇总,按建档立卡家户、农村低保户、农村特困救助供养户、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家庭、分别到扶贫办、民政局、残联进行比对确认,让符合条件的困难学生享受资助,该免除的费用直接免除。三是严把资金发放关。对于该发放给受助学生的资助资金,实行一生一卡,直接打卡发放,并完善档案备查。协调联动,认真负责,层层把关,注重落实,实现教育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位。

三、建立健全资助体系,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建立完善从幼儿到大学各阶段资助政策体系,切实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上。

一方面,规定动作精准到位。先后资助贫困幼儿8460人次,资助资金507.16万元;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助贫困学生37722人次,补助生活费3553.48万元,并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每年800元的补助标准统一供应营养餐;认真落实高中阶段“三免一助”,普通高中、中职共有21951人次享受国家助学金2195.1万元,免学费、书费、住宿费4847人次、412.4万元;“雨露计划”“滋蕙计划”资助学生1203人次、221.3万元;为9451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318.24万元。

另一方面,自选动作双重保障。针对教育资助政策覆盖不到的贫困边缘家庭,为保障其子女不因贫辍学,魏县结合自身实际,由县财政拿出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成立了“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基金”,按照本科3000元,专科20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实现教育资助双重保障。目前,已对15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给予专项资助41.7万元,确保孩子上得起学。实施“全面改薄”,坚持“补足短板,兜住底线”,累计投入资金3.8亿多元,其中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8亿元,安排建设项目364个,建筑面积19.9万平方米,完成设备采购价值9693万元,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

333.jpg

四、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升致富造血功能

魏县教育局在做好教育资助的同时,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县职教中心创新实施了围绕产业定专业、围绕园区定基地、根据农时定课时、根据专业定专家、根据大纲定教材“五定”工作模式,将农村建档立卡人口、致富能手列为主要培训对象,把以智扶贫融入培育发展全程。紧紧抓住“教育培训、帮扶指导、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关键环节,选定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为培训专业,并根据培训专业,结合县农牧局,确定了院堡镇司三家村为食用菌养殖基地、魏城镇西南温村为鸭梨特色种植基地、德政镇前西营村为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在此基础上,跳出单纯的教室书本培训模式,组织青年农民走进培训基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同步、培训与基地建设同步、学习与产业发展同步“三同步”。截止目前,已培育鸭梨特色种植、食用菌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3个专业职业农民220人,经考核认定初级职业农民150人,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200名培育任务。同时,协调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先后深入德政镇、院堡镇、魏城镇、野胡拐、双庙乡等乡镇,依托当地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产业大户,开展农产品生产实用技术培训28场次,培训农民1600余人次,全面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创新实施防贫机制,不让一户因学致贫返贫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魏县在减少贫困存量的同时,积极探索“未贫先防”机制,通过创立全国第一份“精准防贫保险”,重点对“非高标准脱贫户”(收入不稳定的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收入户)进行动态监测。县财政拿出40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县10%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保险,并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借助太平洋财险公司专业化手段,实施入户勘察核算,负责对经综合认定符合条件的防贫对象发放补偿金。该保险最大的特点是不针对“一个人”,而是“一类人”,且保险金“多退少补”“余额结转下一年度”,不仅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也推动了保险创新,实现了险种由“定人定量”到“群体共享”的颠覆性转变。

在精准防贫机制中,魏县教育局在通过大走访建立大数据库时,把“两非”人员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及时将防贫数据反馈到县防贫中心,由县防贫中心根据补偿发放不同区间,核准发放防贫保险金。在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注册正式学籍的“非贫低收入户”子女在校接受高等教育(包括顶岗实习)期间,以及“非高标准脱贫户”子女在省内独立学院和省外普通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包括顶岗实习)期间,包括义务教育之外、高等教育以下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以年支付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0.8万元为监测线,对经核实可能致贫或返贫的,相应费用超出部分在0.3万元以内的,由保险公司按100%比例发放防贫保险金;0.3万元(含)至0.5万元的,按80%比例发放防贫保险金;0.5万元及以上的,按60%比例发放防贫保险金。

截至目前,已为18户“两非”家庭发放防贫保险金65340元,从源头上筑起了因学发生贫困的“截流闸”和“拦水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