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支持行业、捡拾价值——回首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这十年!

[ 发表时间:2018-11-21 17:00:59   ]

即便如此,这10年一路走来,基金会论坛的成长也绝非一帆风顺。由于这是一个非正式和有很强自治性的网络平台,早期采用的是组委会和轮值主席制来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在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成立之初,基金会论坛采取了民主参与的治理方式,重大事项采取组委会一个机构一票的方式来决策。这种民主平等参与的治理方式使基金会论坛在最初赢得了许多基金会的认可与加入。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不断得到社会的接纳,各家基金会自身工作也越来越繁重,对行业工作的精力投入很难再像从前。加之没有固定的执行团队,因此到后来,基金会论坛的轮值主席变得难产——不论谁坐在了那个位置上,都感觉压力很大,除了庞大的工作量外,更怕做不好得到行业伙伴的不认可。李海和李劲都有过这个感觉。李海是原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是论坛的第七届轮值主席单位。李海说,那时接任轮值主席就像接过一个烫手的山芋。

与此同时,轮值制的另一个问题也愈发严重,由于每年更换轮值主席单位,基金会论坛的许多工作很难保证可持续性,很多决策每年都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挑战下,成立一个常设稳定的秘书处团队成为大家的共识——2011年1月,第三届组委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了秘书处为常设机构的相关工作。但秘书处真正开始稳定并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则要等到五年之后的2016年。

2015年底,曾任第四届非公募基金会论坛总干事的吕全斌向组委会提议,建立一个常设稳定的秘书处来开展论坛的日常工作,引起了组委会的热烈回应。

回忆起那次在深圳召开的组委会,李海对当时吕全斌的积极表态记忆犹新,“全斌的挺身而出,是他的个人意志,也跟行业需求、行业发展的潜力,以及组委会的推动是相关的,有戏剧性,但不完全是英雄式的跳出,这跟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随着秘书处开始运作,基金会论坛的治理结构日趋成熟,权责越来越明确,参与方式也越来越清晰。同时,得益于秘书处的稳定和独立,诸多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论坛也从之前的非正式网络平台逐渐开始向专业的行业平台过渡。

“这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过程。”吕全斌说,“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基金会论坛上,它同时也是当下很多行业平台面临的挑战。许多行业平台在创立初期,大家的热情比较高涨,参与处理事务也比较积极,但运行几年后,如果行业平台的使命不清晰、运行规则不完善,权责不明确,那么这个平台就会遭遇很大的困难。”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有敢于担当的人,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治理能力和平衡智慧。

作为论坛两次的轮值主席单位代表、组委会成员代表,李劲参与制定过运行规则、年会议程制定,对于论坛组委会、轮值主席、秘书处之间的关系,他深有体会。他也强调了责权利分清楚的重要性,而由论坛培养起来的一批年轻人正带着他们的雄心壮志扮演着主要角色。

2016年《慈善法》的公布,不再从法律意义上区分非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基金会,在这种新形势下,原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在第八届组委会第三次会议中,经过对中国基金会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后,决定将名称变更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这一名称的变更,标志着论坛对基金会行业的关注,从之前特定的非公募基金会领域向普遍意义上的基金会领域实现了跨越。

一年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在北京民政局完成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的登记注册,名称为: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基业长青”),这一身份的变更,意味着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的工作更加稳固和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