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做精城镇治理 撬动乡村振兴

[ 发表时间:2018-11-07 11:26:08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纽带和战略节点。如何加强小城镇治理,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成为亟待各地探索破解的重大现实课题。近年来,浙江把小城镇作为联结城乡、补齐短板的重要突破口,高位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打开乡村振兴新天地。杭州萧山区义桥镇紧紧围绕“全省样板、全市领先、全区一流”的目标定位,以规划引领、全域整治、产城融合、机制创新为工作主线,聚焦短板、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小城镇品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本地实际、值得研究借鉴的小城镇治理新路。近日由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等单位发布的“2018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义桥镇位列全国第472,比起去年提升了64位,就是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义桥经验”的一个有力注脚。   

“义桥经验”的背景——面临“三大病灶”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小城镇既是分担城市压力、承接城市功能的“蓄水池”,也是农业人口市民化、带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近年来,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发展步伐加快,但仍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义桥镇也不例外。该镇位于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南部,钱塘江与浦阳江、富春江三江交汇之处,镇区距杭州市中心、萧山区中心各15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常住人口4.8万人。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渔浦文化的发源地和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同时,作为一个以五金和床垫布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小镇,义桥先后被评为“中国床垫布之乡”、“中国五金(配件)之乡”,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义桥的治理难题日益突出。这其中,既有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等“集镇病”,又有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摆、衣服乱晒、广告乱贴等“农村病”,还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义桥镇的决策者越来越意识到,如果不及时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不及时推动小城镇环境全面改善,不及时联动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转型,就很可能会落入环境品质降低、经济活力衰减、产业增长乏力、人口逐步流失的小城镇发展“陷阱”。

“义桥经验”的做法——发力“四个抓手”

基于以上思考和多年的筹划、准备,在2017年省市区先后作出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部署后,义桥镇决定借此“东风”,举全镇之力,围绕“四个抓手”,全面推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

抓规划引领,提升城镇发展格局。一是突出品质优化。树牢生态文明为义桥发展首位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构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域体系,委托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规划设计,描绘了“八大节点、十二条线路”(节点:时代大道入镇口、油虎线环岛、义桥大桥东端口、罗峰路与江滨路交叉口、罗峰路与东方路交叉口、里河公园、东方路桥头运河公园、渔浦里河古街;线路:罗峰路、江滨路、东方路、义桥大街、三汇路、新峡路、长春路、富天路、义兴街、时代大道、民湘路、老桥戴线)的整治蓝图,确立了计划总投资近10亿元、涉及7大类的31项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9个,除渔浦里河古街建设工程,其余20个项目预计11月底前全部完工。二是彰显特色内涵。特色与内涵是小城镇永恒的生命力。在此次小城镇整治中,义桥深挖人文资源,打造产业文化公园、浙东唐诗公园、里河公园、运河公园四大主题公园,有机融入工业遗留设备、渔浦诗词、“一包四崇”精神内涵等独具义桥特色的元素,既增加生活配套,又全方位展现义桥经济人文发展历史;积极筹建渔浦里河古街,重新开挖里河,引入洋糖糕、阿兴羊肉等义桥老底子的商业业态,使其成为讲述义桥故事的重要窗口。同时,在墙绘、城市家具等设计中,坚持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体现时代印记。三是立足群众需求。小城镇整治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民生工程。在整治前期,义桥邀请镇村干部、社区老居民、老党员、人大代表等多层面人员参与方案评审,收集了关于停车场改建、外立面改造等多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美好需求。同时,考虑到整治范围广、工程集中度高等因素,前期有序规划工程实施步骤,确保整治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抓全域整治,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第一,聚焦卫生整治,提升环境质量。以国家卫生镇创建为抓手,通过“互学互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等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国卫创建热潮,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规范化处置生活垃圾1.63万吨。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去年湘东村、湘南村、河西村、机关事业单位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举一反三、完善举措,于今年7月新增新坝村、联三村两个试点村,预计11月中旬将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加强日常巡查,有效巩固“五水共治”最后一公里工程成效,真正做到“河长治”。截至目前,累计清理河道、堆积物180吨,收缴非法船只12只,处罚非法捕鱼行为3起。第二,聚焦秩序整治,消除各类乱象。治理“车乱开”。以开展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为契机,通过“两站两员”机制,实现定人、定点、定岗在高峰时段进行交通疏导,走村入户宣传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排查交通隐患36处。同时,以“雷霆出击、铁腕整治”的态度开展工程车辆偷倒渣土专项整治行动,重启王家桥治超站运营,并在重点村的出入口安装限高栏,查处违规工程车辆56辆。治理“道乱占”。 坚持人防和技防两手抓,促使集镇管理精准化、智慧化。一方面以城管中队为中坚力量,联合市场监督、环保等部门,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滚动式巡查占道经营、占道设摊等行为,教育劝导出店经营1757处、占道笃牌199处,清理乱堆物305处、乱挂乱晒79处。另一方面增加监控设配,重点对王家桥区块、时代大道两侧的违停车辆进行24小时不间断抓拍,处罚车辆453辆。治理“摊乱摆”。发挥“四个平台”作用,通过综合巡查管理,强力整治集镇主要道路沿线、村级农贸市场等地的无证摊点、游商游贩,共计查处1688起。同时,实施义桥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增设雨污管网、新建垃圾房等,提升整体营商环境。治理“房乱建”。以农村村民住宅整治清理专项行动为支点,撬动全域各类违建拆除工作,强势拆除集镇建成区内超面积辅房、彩钢棚、阳光房2700余处,扫清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的障碍,给城镇功能提升腾出发展空间。三是聚焦镇容镇貌,扮靓集镇颜值。坚持“面子”、“里子”两手抓,一手抓道路沿线外立面改造,实现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拆除防盗窗、保笼近3000只,面积约8000平方米,违规广告牌45处,完成立面整治18.95万平方米,占总进度的99%;一手抓背街小巷治理,开展地下隐蔽工程,实现建成区内所有的弱电“上改下”和东方路、罗峰路等主要5条道路的强电“上改下”,彻底歼灭空中“蜘蛛网”。同时,实现全域雨污管网分流,彻底消除污水直排、黑臭水体等现象。

抓产城融合,集聚城镇发展量能。一是腾挪新空间。集镇老街区块遍布从事五金加工的“低小散”企业和“脏乱差”店面,且建筑均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消防隐患,严重影响老街整体环境,周边居民整治呼声一直较为强烈。义桥借着小城镇环境综合东风,狠下整治决心,通过地毯式排摸确定整治名单,主动召开业主接访会,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并调动党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劝导企业主动清退搬离。针对不配合、抵触情绪大的业主,联合税务、环保、车管等执法部门合力攻坚、全面清查,排摸出134家的企业,搬离62家,整改提升63家,以“敢于破旧立新”的坚决态度回应了老百姓的多年期待,为老街发展腾出了新空间。二是增添新功能。坚持以民生为导向,拉高标准,实施东方路、新峡路等集镇主要道路的综合提升改造,实现雨污管网一次性下地,确保5年内无需重新开挖。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卫创建、“厕所革命”工作,在集镇范围内新建公厕20只,新增2座小型垃圾转运站,目前均已开工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违建拆除的空间,以“见缝插针”的方式为集镇增添绿色,并在条件充分的公共空间上建设小型停车场、小型主题公园等,满足居民日常休憩、娱乐、健身等功能。三是引入新产业。作为萧山融入主城区的前沿地、桥头堡,义桥紧抓地理优势不放,立足全域资源,加强与区国资公司合作,积极筹建规划占地1800亩、总投资20亿元的军民融合小镇暨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计划引入技术含量高、亩产效益高的产业,不断集聚内生动力,助推义桥经济发展不断提档升级。目前,正积极申报省重点项目中,预计年底前园内配套道路临云路开工建设。

抓机制创新,推动整治提速增效。第一,建立党建引领新机制。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设立临时党委,由镇党委书记担任临时党委书记,镇班子成员担任临时党委委员,牵头开展各项重点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尽心解决困难,通过临时党委这一“红色堡垒”凝聚合力,在全镇上下形成一个声音、拧成一股绳子,有力地确保各项整治工作按时优质推进。特别是在违建拆除中,要求群众拆除的,党员先拆除;要求党员拆除的,镇村党员干部先拆除,实现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充分唤醒党员的先锋意识,激发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二,建立管理监督新机制。在采用边施工边设计的项目总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及时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建筑工程管理办法,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项目现场安装刷脸签到系统,对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等“五大员”出勤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并根据考勤率支付履约保证金和工程进度款,确保项目高效推进的同时,有效遏制了项目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同时,邀请人大、纪委对项目设计、施工、考勤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切实提升了项目建设质量。第三,建立全民动员新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手册、一封家书、志愿者行动等途径,向群众阐明整治初衷,做好政策解释,赢得了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先后开展企业家慰问一线工人、社区党员自发组织上门走访等活动,实现在近3000只保笼和30多家店铺的拆除过程中,无一群众上访,立面整治和道路综合提升改造暂时带来的不便,基本无人埋怨。同时,积极调动民间力量,动员草根书法家书写渔浦诗词,形成雕塑用于主题公园。第四,建立巩固提升新机制。小城镇整治三分在整治,七分在管理。为巩固整治成果,全镇计划借力科技手段,在东方路、新峡路增加智能监控设备的投入,坚决取缔违规停车等现象;借力“四个平台”,发挥基层执法力量,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防止道乱占、摊乱摆、房乱建等影响镇容村貌的各类乱象的反弹;借力市场化保洁机制,做好道路沿线、背街小巷等日常垃圾清理,做到不留一处卫生死角。

“义桥经验”的启示——坚持“五个必须”

义桥镇结合本地实际,推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破解城镇治理和乡村振兴难题,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开创了多赢局面,既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典范,也是新形势下创新小城镇治理的有益探索。对全国各地尤其是小城镇来说,“义桥经验”有五点启示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

第一,必须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重中之重。小城镇在环境卫生、功能配套、特色风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特别是与美丽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比,小城镇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一大短板。义桥镇围绕改善提高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从“脏乱差”等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生产生活设施供给滞后、特色缺失、管理薄弱等问题,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必须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关键环节。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城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义桥镇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向农村延伸,持续增强小城镇的内生活力、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力发挥了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的拉动作用。

第三,必须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群众期待解决的突出民生问题。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就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过程。义桥镇不断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大幅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引导小城镇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了镇域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

第四,必须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人口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环境质量。环境综合整治是小城镇转型升级的倒逼之手。义桥镇通过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小城镇环境,腾挪新空间,实施“筑巢引凤”,引入新产能、培育新产业,促进了“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

第五,必须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小城镇存在的问题,表面上的环境乱象,归根结底都是治理乱象。义桥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除了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疴顽疾”,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符合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城镇治理体系,为实现全镇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雄伟 李志耀 黄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