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上半年辽宁省属医院药占比降至29%

[ 发表时间:2018-10-11 10:27:05   ]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经淼报道 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今年全面覆盖所有市,共确定试点医院15家;药占比从2016年的38%下降到今年的32%,今年上半年省属医院药占比下降到29%;二级以上医院前10位药品采购金额平均下降33%;我省群众就医满意度从2015年的85%上升到2017年93%,门诊患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住院患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二,医护人员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五。

下一步,我省将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全面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进一步控制和降低药占比,密切监测药品短缺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间的利益链。

省人大常委会10月10日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我省15家医院试点薪酬制度改革

省卫计委介绍,我省公立医院改革采取了“分步走”的推进策略,2015年在全省44个县的95家县级医院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5年至2016年先后在鞍山、本溪、锦州和盘锦4个市56家医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8月26日在沈阳、大连等10个市的301家医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至此,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全面推开。

全省财政卫生投入稳步增长,医疗卫生计生支出由2012年的200.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36.6亿元,年均增长11%。全省卫生总支出由1011亿元增加到147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由4.07%提升到6.61%。卫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2017年,中央和省财政对县以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投入10.1亿元,比2016年的6.2亿元增加63%,其中省财政投入4.1亿元。连续两年开展省属医院、市级三甲医院综合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财政补助资金挂钩。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在2017年启动本溪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全面覆盖所有市,共确定试点医院15家。

上半年省属医院药占比下降到29%

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包括军队、国企、教育等系统所属医院)全部取消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占比从2016年的38%下降到今年的32%,今年上半年省属医院药占比下降到29%。

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增加财政补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内部挖潜等3个渠道解决,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截至2017年底,全省公立医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省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康复、中医项目收费,降低药品、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和部分检验项目价格。制定医疗费用增长控制目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市及各省属医院。定期向社会公布全省及省属医院医疗费用重点指标监测情况。全省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10.89%下降到2017年的5.28%。

我省门诊患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

通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了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体现在“五降两升”:即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24.74%、大型设备检查检验项目价格下降8%-50%、公立医院药占比从40%下降到32%,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从2016年的10.89%下降到2017年的5.28%、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年的40.4%下降到30%以下。医疗服务收入从2015年的22.69%上升到2017年的24.32%,医疗服务效率有效提升(患者平均住院日从11.2天降至10.6天,缩短0.6天)。

2017年,国家卫计委开展的全国医疗机构群众就医满意度调查显示,我省群众就医满意度从2015年的85%上升到2017年93%,门诊患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住院患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二,医护人员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五。

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扩大到34种

报告显示,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固在96%以上。筹资和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医保人均最低财政补助标准在2018年提高到490元。重大疾病保障范围不断扩展,在国家原有确定的22种基础上扩大到34种。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患者实际住院补偿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能力进一步增强。以总额预付为基础,全面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改革,有效发挥控费作用。在沈阳、盘锦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改革试点。各市按病种付费病种数均超过100种。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开,全省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按疾病分组付费。

我省共组建1.1万个家庭医生团队

我省以三级医院为龙头,全省建立各类医联体229个,覆盖所有基层医疗卫生医疗机构。成立中国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等6个省级会诊中心,大力发展以城市大医院为中心的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覆盖所有县、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2%。省政府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制定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公立医院通过建立转诊绿色通道、预留床位以及专家号、签约居民优先就诊等措施,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全省共组建1.1万个家庭医生团队,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10类人群为重点。

二级以上医院前10位药品采购金额降33%

报告显示,全省124家三级医院全部开展预约诊疗和优质护理服务,235家医院通过网络、微信等开展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全省预约诊疗率达到46%,复诊预约率达90%。170家医院提供移动支付方式结算、检查结果查询和推送服务。77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实现学科联合诊疗。2017年,在三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1.8万例,费用普遍降低,最高降幅达50%。

规范合理用药,对二级以上医院采购金额前10位的药品和每种药品处方金额前10位医师进行公示和处方点评,前10位药品采购金额平均下降33%。

2017年全省采购药品均价下降24.74%

2017年,全省14个市和20家省属医疗机构组成联合议价组,完成2.8万个参考价挂网采购药品和2657个限价挂网采购药品的联合议价工作,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24.74%。2017年9月1日全省医疗机构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全省开展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中标产品价格平均下降24%。率先在全国建立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分级应对、联动保障机制。

全面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下一步,我省将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全面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评和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支付方式,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逐步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

进一步控制和降低药占比。密切监测药品短缺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间的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