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涡阳: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 发表时间:2018-10-09 16:42:38   ]

近日,记者来到涡阳县龙山镇段营村,村两委刚刚进行完换届推荐,墙上挂着候选人名单和各自所得票数,下一步选举准备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俺们村原来只有5名村干部名额,文化水平都不高,还有一个不识字,更没人懂电脑。”村总支书记段兴中指着新添置的电脑说,从去年至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硬件设施实现了升级换代,新建了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农民活动广场等,还配备了4台电脑和3台空调,实现了党总支的办公自动化。“但是,人却跟上不上机器。”

“扶贫工作队总有离开的那一天,只有村两委能持续带领村民致富,脱贫攻坚才算取得了实效。”该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王锐说,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阵地”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村 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是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贫困发生率较高的村,基层党组织大多存在软弱涣散、组织动员群众能力不够等现象,导致发展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抓队伍建设的手段和措施不多。

“村干部们平时仅仅只重视工作,不怎么重视学习,过去到镇里开完会,回来后也不知道咋传达。”涡阳县大高村党总支书记高建说,从去年五月至今,“老黄历”翻篇了。“每月一次党课,开扶贫专题会无数,周末也随时来加班,村两委变得与政府机关一样繁忙。”高建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村两委系统学习了“两学一做”“讲重做”“讲严立”和十九大报告精神,省市县的相关部门和专家,也不定期来村里宣讲和讲习,村部加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务政务公开等各项制度,建立了各类党建工作台账、用制度管人管事,一切都正规起来了。

为解决村干部“老龄化”问题,涡阳县加强了贫困村年轻党员和后备干部培养。大高村的63名党员中,“80后”年轻党员有24人,段营村两委成员由5人充实至9人,其中2人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全县共裁减不适宜担任村干部人员768人,充实了退伍军人183人、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生46人,村两委干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涡阳县,正在实施乡镇党委书记“十讲”和村干部“十个一”、 服务群众“136”工作法,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和工作日志制度。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 、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载体。构筑微信助贫平台,吸纳外出流动党员加入“网上党支部”,拓宽党员管理、脱贫攻坚渠道。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涡阳县脱贫攻坚战中成效显著。 

激发内生动力,促脱贫有信念

在涡阳县马店集镇大高村的一片大田地里,记者看到,烈日下,种粮大户崔海洋正领着七八名贫困户在侍弄土地。“前一天刚下过雨,土地松软,正是整理土地的好时机,这片地准备种些药材。”崔海洋说。

“凉快就多干一会,热了就少干点。”63岁的贫困户崔华香熟练地挥舞着锄头,将刨出的野草砍断。崔华香的老伴常年重病,被列入贫困户后,享受到了帮扶资金和扶贫政策的资助,解决了很多家庭困难。“村里就剩 下22户没有脱贫了,我家再不脱贫,就对不起扶贫干部了。”崔华香说,只要能拿得起锄头,我就坚持干,不能啥都指望政府帮助。

记者了解到,涡阳县在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种植大户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树立脱贫信念。

崔海洋是2017年入党的“80后”新党员,在流转了690亩土地之外,还成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大马力农机50台,各类小型农机千余台。“成为党员,我既感到了光荣,也深知责任很大。作为一名党员,就是先进分子,就不能光想着自己致富。 ”崔海洋对记者说,党员带头干出成绩,贫困户跟着干,现在该村已有13户贫困户通过入社实现了脱贫。

“每一茬西瓜成熟,都有车到我地里拉,去年赚了20多万,今年会更好。”7月26日,在涡阳县青疃镇刘村的西瓜大棚里,32岁的吴永发正在鼓励前来学习种植技术的贫困户,跟着他一起 种西瓜。

5年前,吴永发的幼子不幸身患白血病,家中欠下20余万元外债,吴永发被村里列入贫困户。“年轻轻的不能当贫困户,贫困的帽子戴在头上可不好受,要干事创业,要翻身。”吴永发立下脱贫志 。“村两委结合‘一村一品’规划,鼓励和支持吴永发创业。”该村扶贫工作队长孙亚伟说,在解决了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后,吴永发又筹借7万元,租地38亩建起55个塑料大棚,开始种植“ 冰糖麒麟”和“8424”优质西瓜。

村里请来市、县农委技术人员,免费向吴永发培训种瓜技术,现场指导病虫害防治。因吴永发善学习肯吃苦,很快就掌握了种植管理技术。2017年底,吴永发不仅还清借款和租金,购 置一辆3万元左右的农用车,家中还有了存款,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之后,吴永发又带动20户贫困户一起种西瓜,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党员干部、大户有“志向”,方能激起贫困群众的脱贫“动力”,涡阳县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为脱贫攻坚打开了新局面。

构建党建服务,促脱贫有力量

走进涡阳县新兴镇东华村,皖北平原上凸起的一群“山丘”令人惊愕。“最高7.6米,最矮也有5.6米,最大的一个大棚占地8.5亩。”涡阳县楠睿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秀平介绍 ,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目前已投入1200万元,28个占地220亩的阳光温室大棚初步成型。

“大棚里的番茄能长到近3米高,可以结9层果实,一次能收成近15斤。”韩秀平打开手机,播放即将种植的番茄视频,颠覆了很多村里人对传统番茄种植的“常识”。韩秀平一家在合肥周谷堆市场做蔬菜批发20年,是永辉等大型超市的供货商。今年春节,东华村党总支乘着韩秀平回娘家的机会上门找到了她。

说干就干,今年3月,在村党总支的协调下,韩秀平完成了土地流转,成立了合作社。东华村以村两委的名义,在合作社门前挂上环境协调办公室的牌子,将办事窗口直接放在企业里。几个月 来,在环境协调办公室的帮助和协调下,楠睿合作社周围1500米沟渠清理通畅,大棚内埋下243米口径60厘米的排水管,树起数十根电线杆,用于路灯和监控安装。 

村党总支还协调国元保险提供 担保,贷款40万元,为大棚建设加足马力。“今年9月中旬就能投产,12月底能见效益,来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不少于20人,村集体每年有5万元的分红。”韩秀平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涡阳,自然条件差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固然是一些村致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很多贫困村对上级拨款没有“一发了之”,而是村党总支积极想办法、出举措,尽可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一村一品”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项目等项目建设中来,发挥自身优势、带头参与项目,构建党建服务引领格局,闯出农民脱贫致富之路,彻底跳出“扶贫—脱贫—返贫”的怪圈。

“每天有上百块收入,都是熟悉的缝纫活,不累。”在涡阳县龙山镇段营村扶贫驿站,贫困户许方灵说,几分钟就能回到家,还不耽误家务事。今年3月,段营村党总支利用扶贫资金20万 元,启动了扶贫驿站项目,通过招商引进一家宁波服装企业落地,解决本村近百名留守妇女、老人的就业问题,帮助9户贫困户脱贫。扶贫驿站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加上温氏养猪、光伏 扶贫收入,今年,段营村集体年收入可达24万元。

村集体有了钱,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近两年,段营村改善提高892户2671人生产生活用电安全和质量,畅通了农村路网,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契机,建设完成通村组水泥道路建设 10.2公里,形成畅通的道路网络,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

遇困难不“绕着走”,以服务连通“党建+脱贫”,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让涡阳县的脱贫攻坚更有力量。(武长鹏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