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要尽快建立健全保健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 发表时间:2018-08-31 09:13:37   ]

眼下,大家经常能从微信上刷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这些所谓的“网红保健品”包装精美、功效各异,从减肥到调节免疫力,从缓解疲劳到改善睡眠,功能不一而足,效果也被吹得神乎其神。然而根据央视调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上查不到相应的备案信息,追根溯源,它们多数是无正规生产厂家、无准确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的三无保健品。

近年来,与保健食品相关的刑事案件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15年一审判决案件为432起,2016年为564起,2017年为741起,而网络已经成为这些三无保健食品销售的新渠道。弄一个精美的包装,加一份看不明白的外文说明,贴上以假乱真的防伪,编一个子虚乌有的批准文号,再经过广告的美饰和宣传,一份“网红保健品”就诞生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如果不上食药监总局的网站核查,他们根本就分不清哪些是正规的保健品,而从真实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偏向信任的,这跟保健品的特性有关,因为有“中药”或“滋补品”的光环加持,使得相信“药食两用”的人们以为,即便没有确凿的疗效,吃点营养品总是没错的。三无保健品正是吃准了这个心理,通过精巧的包装手段,找到了自己的消费群体。

不同于一般保健品,三无产品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安全保障。不久前,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利用互联网跨省贩售三无保健品的案件,它们不是在淀粉中兑西地那非,就是在淀粉中掺西力士,然而这都是被明令禁止的添加剂,潜在危害较大。这要求必须主动出击,加强网络数据监控,加大打击力度。同时,要求互联网平台尽好管理责任,不能允许非法保健品肆意流通。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三无保健品的背后往往形成了黑色产业链,对于那些明显涉嫌诈骗行为的商家和产品,可以用土办法一根线索牵出一串,生产环节的要延伸到经营环节,召回相关产品,经营环节的要上溯到生产环节,从源头上切断背后的利益链。一旦查实就应该严肃追责、绝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释放足够的惩戒信号。

三无保健品变身“网红”,也提供了一个窗口,以观察保健品行业的困境。无论在哪个国家,保健食品都是食品,不是药品,不可以宣称自己有药用价值。但在我国规定的全部27类保健功能中,有关效果的描述却相当含糊。举个例子来说,“治疗骨质疏松”是关于“疗效”的描述,不被允许,但是如果说“有助于骨骼健康”,就是“功能宣称”,可以使用。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存在着灰色地带。这导致不同的产品在自我宣传时,极容易从“拼质量”变成“拼广告”,消费者评估某产品,很难去判断它们的质量,反而只认广告的知名度。保健品这种同质化的营销方式,意味着很容易被模仿,某些三无产品能轻易地扰乱市场,是因为正规产品无法证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行业需要注意并加以改进的地方。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16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而膳食补充剂类产品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健康营养品消费市场。这么大的一块市场,众多厂商甚至包括小作坊的一拥而入,从动机上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说明了规范行业市场的紧迫性。面对层出不穷的保健品问题,首要任务是要尽快建立健全保健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来改变保健品领域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