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五周年, 他们亲自告诉你微信公众号的困境与未来丨小巴私房话

[ 发表时间:2017-08-23 06:55:00   ]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号正式向普通用户开放,8月23日正式上线,距今刚好五周年。

起初,它是微信社交环里的一颗小彩蛋,初体验十分惊喜。例如第一次被爱豆“聊骚” ,或是因一篇长文而参与了一场关于马桶盖的全民讨论。不过随着数量的增多,它们开始懂事地“退居二线”,微信公众号被折叠,每日静待“翻牌”。

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微信公众号后来的进化。不管是从其他社交区域“强制拆迁”异地重建,还是第一批选手开疆拓土,微信逐渐脱离纯媒体的属性,成长出两个新的趋势:

1.借助媒体属性,成为企业产业链上的一环。

2.自发生长成新的产业闭环。

借着五周年之际,小巴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分别从历史、创业和未来角度,聊一聊他们眼中的微信公众号。

它因何而生,经历了什么?

▷杜若洋:

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经济最重要的主题是焦虑。微信公众号的崛起,对开启民智有重大的价值。大量自媒体的出现,碎片化信息的潮涌,发掘或者应和了大众内心中层次丰富的无知感:让用户意识到他有太多不知道。

这进而唤醒了焦虑感以及读者的关注需求。我认为,这是微信至今最大的红利来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用户沉浸在海量的碎片化信息里,当他发现焦虑感无法得到解决的时候,他丛生了新的、更大的焦虑感。

于是消解焦虑、自我慰藉成为了新的需求点,这也是最近涌现的大号里,心灵鸡汤比较抢眼的原因。而前面靠提供“硬价值”成功的大号,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则普遍面临“成长的烦恼”。

▷崔璀:

第一阶段:大量的公众号涌现,随后迅速开始出现头部,比如罗辑思维、凯叔讲故事和十点读书,这些第一批公众号现在也是最大流量的公众号。

第二阶段:资本开始涌现,他们看到了公众号的生态和价值,但那时候的价值主要还是来自于广告,只是资本看到了流量空间。

第三阶段:在资本助推下,比较头部的号开始做商业化变现。自媒体从一个简单的内容流量转化到一个相对能形成闭环的、自我造血而且广告不会占全部收益的新生态。

▷小饼:

对自媒体而言,变现的三种模式就各自代表三个不同的时代:

1.广告时代,但这只是一些头部的10%-15%人的生意。

2.电商时代,相对来说效率低下。

3.知识付费时代,去年五六月份开始,音频推动了整个知识付费的发展。这使得用户对很多自媒体的价值判断发生了变化。而对于自媒体而言,此时比用户增加数更为重要的是优质内容与用户关系的建设。

总之,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摒弃流量思维,开始回归内容质量本身。于是,像小鹅通这样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就出现了。

还能靠它创业吗?

▷杜若洋:

公众号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用户的新鲜感丧失,他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的内容(不仅仅来自微信公众号)越来越严重地撕碎,导致公众号越来越难获得用户持续、习惯性的打开——即使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公众号,我也很有可能要半个多月才点开一次。

这带给运营者两点挑战:

1.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甚至营销推广单个用户的成本高达7-8元,对于个体创业者和没有融资的公司来说,是很高的经济成本,而且这些用户的活跃度还无法保证。

2.内容生产者的智力成本快速上升。我们不能假设今天的读者还会是明天、后天的读者,用户忠诚成为一个日渐虚幻的命题。获取用户关注越来越呈现点状逻辑,即通过单篇文章打爆,会带来一定的用户关注和新用户转化。

因此,我相信,新涌现的大号、或者能够维持健康成长的老大号背后,都有一颗或者一群“内容商”超群的大脑。

总体而言,过量是对微信公众号生态最准确的描述,内容过量、人格过量。虽然不停有新号爆出来,但依旧不改公众号运营越来越具挑战性的事实。

▷陆新之:

市场大不等于机会大,消费者对内容的要求和内容方有限的供应,始终是矛盾的。公众号主要内容是文字图片,这事一个人就能干,但不等于一个人可以一直干。它迷惑了很多人去搞内容创业,但内容有效创新严重不足。虽然案例各不相同,但写作方式,逻辑,分析方法论这些东西基本一成不变,看多了就厌倦。

有价值的内容,是一个吃功夫、花时间和精力的活儿。而且有功底、有能力,也未必能出精品。

传统媒体大滑坡之后,微信公众号算是替代者之一。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形式战胜了内容,而且至今这一过程仍没有走完,还会有很多变化。

▷林少:

我对现在的公众号持续看好,这个赛道还是不断有新的优秀选手出现,还存在很多机会。内容付费、短视频和小程序等方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去升级内容和商业模式,十点的内容有图文、电台和视频。商业模式有广告、电商和内容付费。还有就是邀请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团队。

最新趋势是什么?

如何转型升级?

▷崔璀:

从今年开始:公众号只是个流量、内容入口,但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开始向传统行业致敬,这些趋势,只要它能形成闭环的都让我们很感兴趣。

公众号已经不能简单定义为是自媒体,投资人看重的是它的商业复合能力尤其是团队复合能力,它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生产型团队,假设走电商路线则要懂供应链,运作知识付费要有课程打磨能力、包装能力、渠道分销的能力等等。

当然,首推其中的还是流量获取的能力,这些都是机遇。

▷小饼:

未来的自媒体可能会向其他场景延伸,不仅仅依赖于微信本身。在用户-付费用户-付费互动用户的转化过程中,自媒体需要一个无处不在、底层结构相通的自有平台来帮助自己完成用户沉淀,而现在各种开放平台、定制APP项目等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家去做这件事。

▷杜若洋:

从内容到产品,这是升级的必由之路。好的内容生产者很多,但到产品化的时候,就会存在严重的思维切换问题。

产品不是在内容平台上生出一个个小项目,做做电商团购、卖卖课,这是淘洗用户变现的初级商业化,而不是在做产品化。

产品化是生态系统的切换,是从微信的碎片信息红海中逃生的挣扎。从依靠信息价值固着用户,进化到以独特的服务价值和体验价值固着客户。

公众号过去创造了一片草原,现如今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上面培养出一棵树,这才是真正的产品化。

新生态是什么?现在很多大号运营者都想做APP,其实未必。关键看你能够连接到什么产业链中,什么形式升级成本最低。不一定是照搬照抄一个模式。

出于兴趣开始创业,当然没问题,但希望做一个有更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业,那么创业者迟早仍要面对孵化第二代产品这个商业拷问。

符合需求的精致内容,才是有价值的内容。晓课堂深挖系统知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理财、职场、生活技巧的解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