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激辩 | 踩刹车? 踩油门? 互联网医疗发展踯躅路口

[ 发表时间:2017-08-24 17:04:00   ]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变革。共享单车、网约车是交通行业的变革,微信公号、小程序是媒体的变革,知识付费、在线课堂是教育的变革。但对于医疗这一高门槛、高准入,涉及生命和健康的行业来说,变革尤须审慎,政府在政策制定上便显得谨小慎微。

互联网医疗,是产业领域的热词,却是行业领域的敏感词。据小道消息,关于互联网医疗归谁管在国家部委以及部委内的司局之间曾数易职权。前不久,国家卫生计生委某司局出台的一份内部征求意见稿更是掀起行业内一番风波。对此,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医疗卫生、互联网医疗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者,借助互联网工具组织了一场线上讨论。精彩未敢独享,整理部分大咖们“激辩”的编为集锦。

医生:大医院垄断专家资源 担心互联网“狼来了”

随着互联网相关力量的介入,医生集团、医生工作室等打“名医”牌的医疗机构迎来风口。众多知名医生纷纷“下海”,医生和医院之间出现了利益的隔阂。此前某地出台的禁止医生通过网络加号政策变被认为是政策制定部门为医生与医院利益博弈的一次站队。

有医生在“激辩”中指出,大医院垄断专家资源,拒绝或阻碍与互联网服务对接的现象,将严重影响互联网技术、跨医院医生团队参与的慢病管理、按人头或病种医保付费模式的发展。

比如,可穿戴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拓展或突破目前仅限于医院内部的检查和咨询以及医院之间狭义的远程医疗。

互联网医疗可以在这些领域的改革中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在出台的政策中鼓励医院主动拥抱互联网而不是等着互联网“撬走”名医。

政府官员:不能为了监管而监管 给地方探索一些包容空间

作为政策制定方,也有自己的考量。“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主要的担忧。当然从位置决定态度的角度来看,“死”终归还是比“乱”可接受一点。

也有地方政府持更激进的态度:今年3月19日,银川方面集体签约了15家互联网医疗机构,引起热议。但当地领导在讨论中指出,给15家互联网医院颁发牌照的说法其实是个误解。目前,银川只在2016年颁发了两个互联网医院牌照,好大夫和微医。签约15家只是批准他们进行筹建,3个月筹建完成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才会颁发互联网医院牌照。

有卫生管理专家也表示,监管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我们不能为监管而监管,对一些新形态的出现,要给一定的包容空间,边发展边探索,边总结边监管,这样的话,才能对应用一些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应该是监管的职责所在。

医院管理者:关注“病”还是“人”需准确定位

需要准确定位,这就是边界。比较好的例子是,利用互联网+医疗让优质资源“飞”起来,再通过线下的实体机构通过医生术前咨询、首诊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设计,让优质资源“落”下来。否则任何一面的偏颇,都不会使之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我们需要跳出来,用互联网思维深入思考和研究,医疗很复杂,不仅仅是需要规则那么简单。

互联网医疗企业高层:担心不无道理 保证可控才能逐步推进

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现出的对监管的担心不无道理。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现在真正应该去做的不是着急谈什么商业模式,而是把互联网技术当做现有医疗发展的一种手段积极推进。现在的情况是事情还没做到,就先讲的很大,医疗本身又相对比较封闭,这会让监管方觉得医疗的风险、患者的隐私等问题不够可控,那就有可能被加以限制。

我认为,应该现有一些试点方案,这个试点在有效控制之下,然后通过试点逐步摸索出一些规则、一些标准而逐步推进。

所谓理不辩不清,我们乐见这样多方参与的讨论或者说激辩,只有多方妥协得到大家都可接受的方案也许才是最适合的发展路径。线上“激辩”已然结束,但讨论仍在进行。2017第四届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这里有最这里有最权威的政策解读、这里有最前沿的科技动态、这里有最新鲜的融合案例,9月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等你来辩!

以下是部分演讲主题,稍微感受一下

如何紧盯政策,做好互联网医疗?

我们是专业的、权威的!

了解更多详情并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