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平等 参与 共享”迎来更有尊严的生活

[ 发表时间:2018-06-26 11:48:55   ]

今年“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晚会中,一群高位截瘫的伤友带来了轮椅上的舞蹈 《生命礼赞》,阳光的笑容打动了许多人。他们都是脊髓损伤人士,小孙代表大家说出了心声:是上海“希望之家”的培训让他们走出家门,与社会融合,“还记得培训后第一次走进超市,被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震晕’了。”

共享美好生活,一个也不能少。上海现有残疾人94万,其中持证残疾人51万。如何让他们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近年来,上海通过制度创新、康复服务等,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让残疾人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项目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在普陀区,70岁以上的行动障碍残疾人都有一件特殊“宝贝”——多功能手杖。这个手杖既能辅助行走又能当收音机听音乐,到了晚上还能变身小夜灯,万一不慎摔倒,按下按钮可以鸣笛呼救。

多功能手杖是本市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度身定制的人性化辅具。上海早在三四年前,就实现了个性化辅助器具定制,是全国首批为残疾人建立康复辅助器具服务平台的城市之一。残疾人可在所属街镇就近申请辅具评估,辅助技术工程师根据身高、体型、伤残程度等因素,在现有七大类辅具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避免因辅具不合适造成二次伤害。目前,这一项目覆盖所有残疾人,减轻照顾者的负担,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28岁的大刘每周都要去石门二路街道“阳光家园”,在专业康复区做手指操、穿珠、写字等精细动作训练和一些语言交往训练。在社会融入区,大刘和其他学员还要学习制作手工肥皂、马克杯、十字绣、数字油画等,还有按揿钮、糊纸袋等简单手工劳作等,为融入社会做好职业技能准备。

在上海,许多街镇都建有社区残疾人综合康复机构和助残平台,为肢体、智力、精神等障碍的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各类康复机构超2000家,“阳光之家”“阳光心园”等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更加规范。残疾人康复服务量年均达47万人次,康复服务覆盖率99%以上。

新模式让就业梦想照进现实

王任杰如今是市政府办公厅的一名工作人员,这位曾在三届残奥会上获得三银一铜奖牌、并打破世界纪录的“游泳王子”,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型。

“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这样的突破让我们对生活更有信心了。”和王任杰一样,许多残疾人的梦想照进了现实。2014年,上海一项制度创新让许多残疾人为之一振。市级机关首次定向招录残疾人公务员,上海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试点专项招录残疾人工作。紧接着,2015年下半年,上海市委组织部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国有企业安排残疾人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根据行业特点,选择符合残疾人就业、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工种和岗位,主动招录残疾人就业,并订立劳动合同,实行同工同酬。”

两年多前,嘉定区“阳光工坊”手工艺品正式入驻京东网上商城,售卖的草编、竹刻手工艺品全部出自嘉定区“阳光工坊”残疾人士之手,取得不错的销量。互联网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本市不少区通过电商创业模式带动残疾人就业,制定相关扶持方法,对网络创业的残疾人士给予启动补贴,还聘请专业老师为残疾人培训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创业等技能。

据统计,近几年本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专项招录88名残疾人,应届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1.2万名就业困难残疾人通过辅助性就业实现劳动增收,12.7万余人次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新技术让信息交流无障碍

2015年,上海首个残疾人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在浦东新区启动,残疾人通过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载体,可以查询各类政策,申请辅具配发,一对一进行心理、肢体和精神康复等咨询,在康复治疗师的远程视频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享受每人每年120次爬楼机预约服务,还能预约家政、家电维修、助浴等生活服务。

新技术改变了残疾人的生活。去年,浦东在该平台又新推电子围栏系统,通过适配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使智力、精神障碍等人士处于GPS定位的虚拟监控下,一旦发生走出相应区域的异常行为,监护人和电子围栏平台都会收到报警提示,防患于未然。

让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本市推动政府网站无障碍改造,至“十二五”末,市政府网站首页无障碍改造实际完成率达100%。同时把无障碍建设工作纳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围绕残障人群需求,建设服务于政府决策、机构帮扶等全市统一的残疾人信息资源库,包括培训、就业、康复、保障等数据方便查询等。(解放日报记者 彭薇)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