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父亲患癌弥留时 女儿弃治被孤立》追踪河北

沧州一位老人罹患贲门癌,被查出时已是晚期且扩散。其一双儿女在该不该采取抢救措施上分歧很大。妹妹认为通过医疗手段在延长父亲生命的同时,也在延长其痛苦,所以建议让父亲自然离世。而哥哥坚持请医生为父亲输液。结果妹妹被一些亲友孤立,说她不孝顺。6月11日、12日、13日,燕赵晚报全媒体连续报道了此事,在燕赵晚报纸媒、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ZAKER石家庄、记者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引起较大反响,截至昨天下午5时,仅燕赵晚报官方微博点击量就达11.1万。不少读者和网友支持妹妹的做法,认为病人活的是质量。记者了解到,我国很多城市成立了临终关怀医院、病区,我省也开始在这方面探索。

反响

多数读者支持妹妹的观点

也有不同的声音

连日来,广大读者和网友持续热议该延长生命长度还是提高生存质量,多数人支持妹妹的观点,但也有部分人支持哥哥的做法。还有些网友表示,是否对危重病人采取可延长生命的抢救措施,要尊重病人自己的意见。

既然生存无望 不如安然离去

陈老太太(微信公众号):我支持老张女儿。人活着不要求长度,得活出质量。没有质量的活着就是“活受罪”!

璇儿(微信公众号):曾看过电视剧,说可以签协议,也就是临终的时候不要过度治疗,不插管。如果有这样的协议,我立马就签!我在乎的是生命的质量,而不是生命的长度。如果长度延长几天、几十天却很痛苦,那我宁愿选择离开。希望我的孩子不要被指责不孝,在我看来,让我痛苦地活着才是不孝。

赵大宝赵安(官方微博):我爸自己就是医生,我爷爷走的时候就是我爸和我大爷一起商量,决定断药。我爷爷当时已经卧床快两年了,大小便失禁。家里当时不是没钱治病,我爸说不忍心看我爷爷受苦。

想办法延长父亲寿命 是天下儿女的选择

Pratityasamutpada(官方微博):要是我自己得了这病,就不治了。如果是父母,砸锅卖铁也要治,至少能让自己不会后悔吧!

稣格小珊(官方微博):刚经历了这种事情,我父亲大面积脑出血,到医院说治不了,医生说输液也就是维持几天,让病人多受几天罪。可谁不想多看老人一天?我让医生输液,我妈不同意,说看着我爸受罪的样子难受。我和哥坚持让医生输液,天天都陪在我爸身边,给他讲故事,讲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在第9天的晚上,爸爸还是走了。

千年的沙漠(微信公众号):父母的病,疼在儿女的心里,儿女看着干着急,但凡医疗能减轻其痛苦,肯定愿意选择医疗。

云中雁(微信公众号):儿子想利用现代的医疗技术延长父亲的寿命,这是天下儿女的选择!

梦之荒原(官方微博):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若是自己的父亲在生死关头,我会竭尽全力,也希望他多活几天。

是否需要抢救 最好征求病人的意见

城分子(官方微博):有个亲戚患胃癌,一整天基本都是在昏迷的状态下,一醒来就说他不想死,想看着孩子结婚生子,就算多活一天也愿意。所以,不要说与其看他那么痛苦,还不如放弃之类的话,因为有些病人真的不想死。究竟如何,该让病人自己选择。

不见的猫(官方微博):你们问过老人的意见吗?我外公癌症走的。一开始家人隐瞒病情,估计他自己也猜到了情况,要回家,只是定期去输液,但是他还想活,所以我们就选择保守治疗,最后多活了一年多。

调查

放弃治疗并不是让病人在家里等死

人们面对没有生命希望且饱受病痛折磨的亲人,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几天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医生、心理咨询师、律师,认真读了广大读者和网友对相关报道的反馈意见,并在医院耳闻目睹了癌症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医生对其治疗的情况,感觉的确就像网友说的那样,从哪个角度说都有道理,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正如省四院宣传部周部长所言,他们的医生每天都会面对癌症患者家属的一次次追问:究竟能不能治好?还能活多少天?该不该抢救?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好回答。

就沧州“兄妹孝心”报道中妹妹的做法,除了不少受众表示支持外,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义芳也表示赞同,但省中医院肿瘤二科主任范焕芳却认为哥哥的做法正确。

何义芳老师从生命伦理学、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她的观点,认为老张女儿的选择对她父亲、对她家人、对社会都是有利的。从另一方面而言,生命价值分为正生命价值、负生命价值和零生命价值,而她父亲再维持下去的生命是负生命价值,没有实质意义。

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看,何老师认为,应该让患者自己决定生命是否要继续。而事实上,患者老张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没有行为能力,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其监护人为其抉择。哥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的确比较保守。

范焕芳主任反对妹妹做法的理由是,医生让病人回家休养,并不是让其在家里等死,而是应该维护最基本的治疗。在这方面,哥哥的做法是对的。因为患者老张虽然不能吃饭喝水,但并没出现疼痛难忍或危及生命的情况。如果液体支持疗法能延续其生命,那么家人和患者之间就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子女能尽孝,老人能感受到子女的孝心,可以在家人的关爱中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尊重生命质量 尝试“临终关怀”模式

尽管有关专家和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在一个问题上却是基本一致,那就是对没有生命希望且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不要实施创伤性治疗。一位医生这样描述抢救晚期癌症患者的过程:心脏按压起搏——切开气管——插进直径超过3厘米的管子——上呼吸机——24小时补液。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意识似有似无,逐渐多脏器衰竭……因此,浙医一院医学博士陈作兵对待身患恶性肿瘤晚期父亲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如果父亲万一昏迷了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了,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了,不要打扰他,让他安静地离开吧。”

生命是宝贵的,也应是被尊重的,如何能够保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丝尊严,才应该是人们思考最多的问题。于是,有网友在反馈给记者的留言中,一次次提到了“安乐死”、“临终关怀”等词。鉴于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律不支持安乐死,那么临终关怀理念和运行机制就显得难能可贵。

据了解,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通常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和义工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无救治希望、存活期限不超过3到6个月的临终患者,提供特殊的缓和医疗服务,也包括对临终者家属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范焕芳主任觉得这是一项符合人类利益的崇高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1988年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至今,上海、北京、西安、成都、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病区。2010年,石家庄市平安医院虽然也提出过“临终关怀”的说法,但因没有专门病房等原因,相关工作一直没开展起来。

为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省中医院不久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立了临终关怀机制——“康养病房”,争取凭借基础治疗,让病人按照自我意愿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时光。

期待这一运行机制能顺利进行!也希望临终关怀走进有此需要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