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安徽首个社区新时代传习学院正式挂牌

[ 发表时间:2018-06-11 19:14:50   ]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11日电  (记者吴兰 通讯员 李多庆)建立网上新时代传习中心、成立全省首个社区新时代传习学院、培育三支传习队伍、开展分众化宣传……6月11日,在合肥市滨湖康园社区群众大舞台,包河区首批18个新时代传习中心和全省首个社区新时代传习学院正式挂牌。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包河区在全区探索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路径,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巩固一个,达效一个”的原则,在全区建设区、街镇、居村三级传习中心,传习场所统一做到有固定场地、有必要设备、有人负责管理、有明显标识标牌、有活动开展登记,统一传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新风尚等传习内容,按照“依需定学、因需传习”原则,传习中心下设传习分中心,如滨湖世纪社区新时代传习中心根据传习需求还分设志愿传习分中心、文艺传习分中心、网上传习分中心、新市民传习分中心等多个分中心,探索建立健全传习体系。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红宣读包河区首批新时代传习中心命名文件。李文琦 摄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红宣读包河区首批新时代传习中心命名文件。李文琦 摄

据悉,包河区首批18个新时代传习中心街镇(大社区)部门级、村居级各9家,授牌仪式上,还对新时代新市民传习小分队、新时代农民传习小分队、新时代文艺传习小分队、新时代网上传习小分队、新时代文明传习小分队授旗,为首批24名新时代传习员颁发了证书。

建立“两个阵地” 理论宣讲零距离

每天早上,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的居民王李平都会点开微信,浏览社区“世纪早茶”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查看最新的理论宣讲内容,社区今年2月开始的的“理论宣讲进小区”微直播,她更是每期必看,想到好的建议还会跑到社区,提供给直播团队。

这是该区探索网上传习阵地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覆盖面,包河区着力探索建设网上网下两个传习阵地。

在网上,在在全省率先建立区级融媒体中心,整合区新闻中心、广电中心资源,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和线上线下实时互动。通过开设“十九大精神在包河”“老城故事汇”等专栏,动态刊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文章、学习体会、典型做法和改革发展变化、普通百姓生活变迁,吸引百万人次参与其中,有效凝聚力量,引领价值方向。在滨湖世纪社区建立新时代网上传习分中心,针对居民关心的问题设置议题,定期举办主题讨论活动,极大激发社区群众参与热情。目前,依托社区新媒体工作室,新时代网上传习分中心在全区12个街镇(大社区)中逐步推开,粉丝达20多万人。2017年度,“世纪早茶”和“合肥常青街道”分别登上安徽政务新媒体传播力评选“突破力十佳榜单”和“成长性十佳榜单”。在粉丝中建立多层次联络群、网络大V引导群,发挥辖区党员、志愿者、居民意见领袖的作用,及时传播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新风尚。全区共设置小区QQ群、微信群680多个,吸纳群众近30万人;将全市20万粉丝以上的网络大V纳入群中,在群组中广泛传播向上向好的正能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万年埠街道新时代传习中心展示文艺传习。李文琦 摄 万年埠街道新时代传习中心展示文艺传习。李文琦 摄

在网下,首先放大品牌效应,增强传习影响力。在培育成熟的理论宣讲品牌基础上,成立新时代传习中心,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众化宣传,提高传习效果。如在包河社区数十年坚持传播党的理论的“泽田心灵驿站”理论宣讲品牌基础上,成立了包河社区新时代传习中心,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的“临工之家”理论宣讲品牌基础上,成立了“临工之家”新时代传习中心,在宣讲团队不断壮大的“鲁化新闻故事汇”品牌基础上,成立滨湖家园新时代传习中心。其次,营造润物无声的传习空间,广泛利用社区公共开放空间,通过主题雕塑、墙体彩绘等直观形式,在居民和农民工中设讲台、建平台等方式,营造“连天线”“接地气”氛围,多种形式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送到居民身边。如大圩镇的农民文化乐园、方兴社区和康园小区的群众大舞台、望湖城的沁心乐民大舞台,近距离为群众开设文化讲座、开展文艺演出、举办社区春晚。

成立三支队伍  服务群众暖人心

在包河区凌大塘临工之家,临工之家负责人宋凡是该区培育的首批新时代传习员,每天在准备好当天临工用的开水之后,他便会将最新的央视《新闻联播》视频转播在大屏上,给在这里等候用工的农民工观看,同时定期开展主题活动,使临工们在“法律援助”、“岗位练兵”、“送安全”等特色活动中深刻感受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为新时代传习中心授牌。李文琦 摄 为新时代传习中心授牌。李文琦 摄

传习的首要因素是人,做好服务则是宣讲深入人心的关键。为此,包河区着力打造三支队伍,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分众化宣讲。充分发挥党员新时代传习队伍引领作用,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参加辖区传习中心组织的传习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民间新时代传习队伍广泛参与传习,支持发展以“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文体工作者、老教师、老模范)和“五青”(青年干部、青年专家、青年文体工作者、青年教师、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民间传习队伍,广泛动员和运用社会力量,吸纳民间文艺骨干、文化能人、新老乡贤、创业能手参加志愿传习队伍,培育出“鲁化新闻故事汇”“泽田心灵驿站”“临工之家” “张景兰讲习所”“圆梦百姓宣讲团”等一批有影响宣讲品牌;放大专家新时代传习队伍品牌影响,以“创能工作室”专家库、“名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为主,结合建设发展需求,组织专家学者恳谈座谈、文艺创作、建言献策,推动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确保学习贯彻见行动、见措施、见实效。如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题,利用“创能工作室”专家库资源,聘请戏曲家、剧作家、词曲作家、雕塑家等各界专家50余人,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原型,创作了快板、戏曲、雕塑等一批文化艺术作品。

为提高传习能力和水平,包河区在基层创新成立社区新时代传习学院。如滨湖世纪社区在培育成熟的社区治理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社区新时代传习学院,推动传习能力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该学院先后开设了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社区协商、志愿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社会组织六大系列课程,累计为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居委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居民骨干及热心居民等开展大课培训48次,小组课程120次,共计培训9800多人次。

创新宣讲形式 让群众喜闻乐见

每个月,包河区方兴社区新时代文艺小分队队长水蓉都要组织一到两次专场活动,通过文学、书画、摄影、歌舞、曲艺、戏曲等,面向社区居民,讲创新理论,讲大政方针,讲身边故事。目前该区共有17支“新时代”文艺宣传小分队活跃在基层一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这种形式特别新颖活泼,不仅能丰富我们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走进十九大,更好地理解十九大精神。”康园社区居民王劲松告诉记者。

在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中,包河区采取生活化、艺术化、便民式的传播方式,让宣讲更接地气,学习更走心。注重生活化表达,探索运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通过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将科学、抽象、难懂的理论政策,转化为群众喜爱听、易接受、便于做的通俗语言。如烟墩街道退休老党员鲁化坚持每天反复听新闻,再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讲述建设发展切身感受,使“鲁化新闻故事汇”成为周边居民知政策、明事理、得实惠、受欢迎的宣讲品牌。注重艺术化呈现,积极发掘典型人物、典型事迹,通过故事、小品、快板、戏曲、微电影、舞蹈、沙画等艺术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感人故事、难忘场景,创新推出了一批反映百姓生活和先进人物的文艺精品。如大型庐剧现代戏《葡萄书记》、主题雕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深受群众喜爱。采取便利化传播,成立新时代新市民、农民、文艺、网上、文明传习等五支新时代传习小分队,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送到工地工厂、田间地头、小区楼栋,如文艺小分队深入基层送演出110余场次,庐剧现代戏《葡萄书记》全区巡演57场次,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