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博物馆将成为一个融合的综合体

[ 发表时间:2018-05-18 11:05:07   ]

听讲座、欣赏音乐会、看话剧、做手工……如今,上海观众已经习惯在博物馆里体验这些展览之外的文化享受。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博物馆年报2017》显示,去年,全市博物馆共策划各类社会教育活动近2.3万场次,其中公共讲座551场次,学生教育和亲子活动2万余场次。

“浸入”体验

今天,全市105家博物馆免费开放。除了票价“福利”外,多个博物馆推出主题教育活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设“自然探索移动课程”,鼓励小小博物家在博物馆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东方乐器博物馆推出“中国二胡品鉴”讲座,带领参观者认识民族乐器的魅力;震旦博物馆推出寻找博物馆中的“十二星座”游戏,让观众在博物馆里寻找自己的专属星座藏品。

浸入式互动情景剧也成为“打开”博物馆的新方式。“我不识字,小同志你能帮我写封信给爹娘吗?”年轻战士即将与敌人决一死战,他们向参观者递出纸笔,恳求帮忙写封家书……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创排了互动教育剧《四行仓库保卫战》,利用纪念馆陈列场景为舞台布景,还原了“母亲之盼”“遗书明志”“人生抉择”“孤军抗争”等场景。今天下午,进馆参观的青少年学生可以回到保卫战的四天四夜,近距离感受“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5月20日,另一出互动情景剧“神秘的三曾里”将在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上演。

购买文创产品,也是另一种走进博物馆的方式。去年,上海博物馆配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再度成为年度热点,160多种文创产品涵盖衣食住行各方面,累计销售额达1700余万元。《上海市博物馆年报2017》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总数已超1.2万种。全年新开发文创产品1085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逾4900万元。

昨天,“海上文博”2018上海创意设计大赛启动,将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的“藏品”“展品”向“商品”“产品”转化。在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看来,博物馆文创产品要突破“博物馆资源只能为博物馆所用”的局限,或可试验探索多方股份合作机制,各有分工,利益共享。

空间“无限”

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博物馆正日益突破空间限制,将功能拓展至更多层面。

“未来的博物馆,不只是走进去才能享受。”上博教育部主任陈曾路举例,如今上海博物馆每天限流8000人次,但博物馆网站、微信平台的覆盖面远超8000人。接下来,上博所有的讲座都将推出线上课程,观众可在线观看。

上博推出的“博物行旅平台”,则与各地文博机构长期合作,由专家导赏,在过去十年中策划组织过100条以上的文化考察路线,内容包括了博物馆、考古遗址、古城、古建筑、碑刻、摩崖石刻、庙宇、纪念馆等。无论你在学校还是在家中,甚至是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机会享受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对于城市文化而言,正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和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上海博物馆的两个特殊展览《可达之境》《艺匠古今》,将首次亮相首届长三角博物馆教育博览会,从中透露出重要信息: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将延伸至公共文化空间。

《可达之境》是一个关于中国建筑的展览,以图文、实物模型、视频形式,结合手工互动、探索课程,引领学生进入中国古代建筑的世界。展览所呈现的图片除了包含当下建筑原生态面貌、环境的照片以外,更有过去仅为古建专业人员研学使用的精准线图。

《艺匠古今》展览则脱胎于绘本《艺匠寻信人》,以绘本中的画面与故事为主线,将蓝印花、竹编、织绣、木版年画、宜兴紫砂、苏州制扇、常州梳篦、景德镇陶瓷、漆器、灯彩等十多种传统工艺的展品镶嵌其间,吸引观众跟随主人公寻觅传统工艺的足迹。陈曾路说:“展览、体验、学习、文创、休闲等融为一体,它体现出,博物馆将来是一个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体。”(解放日报综合)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