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名家与新人同台源头与码头并重

[ 发表时间:2018-05-17 10:57:07   ]

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今晚就要落下帷幕了。在为期三周的时间里,海内外艺术家带来37台高质量的音乐舞蹈演出,吸引了数万名中外观众走进剧场。在地铁、商圈和社区,数千名艺术家走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将高雅艺术带到大众身边。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更有几百万观众通过观看直播“共享”了这场艺术盛宴。

据统计,今年“上海之春”推出了66部(首)具有民族特色和上海标识的原创新作,有134名才华横溢的音乐、舞蹈新人轮番登场。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上海之春”正在擦亮老品牌,注入新活力,开启新征程。

搭好码头,涵养源头

将“国际一流”请进来,让“上海创作”走出去,一直都是“上海之春”的目标。

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吸引了众多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团体与艺术家前来献演。欧洲嘉兰古乐团、汉堡议会音乐家古乐团、莫斯科大剧院歌剧院、美国太平洋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娜塔莉斯图茨曼及其室内乐团更是将他们登陆中国的首演、首秀、首站放在了“上海之春”,展示了他们对“上海之春”平台和上海文化大码头的信任与信心。

除了搭建好文化码头,“上海之春”也着力推出新人新作,涵养创作源头。开幕演出《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集结八位海内外作曲家,用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虽然都是以中华创世神话为主题,但差异化的编制、多元的音乐风格,让人看到了“上海之春”的创造力。上海民族乐团委约5位青年作曲家创作的 《锦绣中华——西北风情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巧妙地融合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民间音乐元素,完成了一次民族音乐呈现方式的创新升级。

上海爱乐乐团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联合委约的《龚天鹏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珠联璧合。通过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在线直播平台面向全球传播以及明年赴美国演出的计划,让这部作品真正从“上海之春”起步,走出国门。此外,上海芭蕾舞团集结国际化主创团队全新制作的古典芭蕾舞剧《睡美人》惊艳首演,坚定了它未来迈向世界的脚步。

致敬名家,力推新人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上海之春”留下了无数名家的足迹,闪耀着无数经典的光芒。

4月29日晚举行的《向经典致敬——陆在易作品音乐会》,赢得了热烈的反响。从1962年起,陆在易就有作品陆续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1993年,他的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上海之春”举行,那是“上海之春”有史以来首次给一位作曲家如此的待遇。今年“上海之春”的这场音乐会,是对陆在易音乐生涯的一次回顾,也是对这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和人格的致敬。演出结束后,观众排起长队,等待作曲家签售个人专著。5月4日晚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的 《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让沉寂千年的古老音符在当代奏响,回应了古谱研究者陈应时四十年潜心研究的心血。

名家尽显风范,新人锋芒初露。今年的“上海之春”大胆起用年轻艺术家担纲创作,为“老品牌”注入了新活力。《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的作者龚天鹏是“90后”,民族管弦乐新作《牡丹亭之梦的十二个瞬间》的作者郭思达是“80后”,《锦绣中华——西北风情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的部分曲作者李玥锦、韩闻赫则还是在校学生。《他们在跳舞——上海青年舞者优秀作品展演》,不仅汇集了黄豆豆、吴虎生、朱洁静、王佳俊、侯腾飞、谭一梅等中青年舞蹈家的新作,大批“90后”、“00后”编导、演员的原创作品也集体亮相,展现了上海舞蹈的青春活力和未来潜力。

服务人民,雅俗共赏

“文艺服务人民”是“上海之春”长久的坚持。

今年的“上海之春”推出了不少面向大众、雅俗共赏的演出,也搭建了许多大众可以参与表演互动的平台。5月14日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第六届“刘天华奖”民乐室内乐作品征集终评音乐会,首次引入大众评审机制。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互动,更是倡导“学院派”的专业比赛聆听大众的反馈,倡导作曲家的创作“以人民为中心”。

5月15日晚举行的 《在希望的田野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合唱音乐会》,汇集了20支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非职业合唱团1300名成员。这些表演者中有教师、下岗职工,还有残疾人群体。他们在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上放声高歌。为期三周的“上海之春”,不仅仅局限于剧场和音乐厅。在地铁、在商圈、在社区,处处都在播撒艺术的种子。

又一年“上海之春”即将落幕,但这些在春天播下的种子,总会在秋天收获。(解放日报记者 吴桐)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