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大方峻量法”创立人张建明把脉中医

[ 发表时间:2018-04-17 17:13:52   ]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月17日电 (尹学兵 庄严 陈静)近年来,随着枇杷膏、止咳糖浆等传统中药在国外的走红,蕴含中华民族几千年养生智慧的中医“国际范儿”也越来越足。今年两会期间,围绕如何加速中医药与国际接轨的话题,医药界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中医药“走出去”已为全世界所瞩目。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充分感受民族瑰宝的魅力,据世界医疗网特别采访了中医名家张建明。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提到张建明,就不得不说十几年前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2003年春,非典型肺炎肆虐全国,正当人人自危之时,张建明却以一名普通中医师的身份主动请缨参加非典患者的救治。经过请求,他的献身精神和临床实力最终得到了肯定,张建明成为了“非典”期间上海中医界唯一被市领导点名进入隔离病房参加患者救治的中医师。

非典让张建明成为了中医圈颇有影响的人物,但也给了他极大的触动,“进入病房的有十几个专家,中医却只有我一个。”张建明如是说。

受时代影响,张建明并没能初始就接受系统的中医教育,但凭着天赋和对中医与生俱来的热爱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张建明逐渐从一方名医生成长为中医界的一枝奇葩。也是出于对中医的痴迷,让他在西医如日中天的时候在上海嘉定成立了“张建明中医工作室”,致力于中医的振兴与传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早年,不忍眼睁睁看着中医日趋衰落的张建明凭着满腔热血为中医振臂大呼,也才有了“非典”时期冒死请缨的壮举。如今,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中医西医孰优孰劣?如何选择?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从早年便对中医情有独钟的张建明,在长期临床实践后也有了新的见解,他告诉我们:“中医不仅是中国的,西医也不仅是西方的,是上天赋予全人类健康的两个天使。中医和西医应该可以携手,共同护卫人类健康。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法,西医中CT、MRI可以看作四诊的延伸;有的乙肝患者自己没感觉,一如常人,中医也无‘证'可辨,而西医却能通过验血等手段,查出乙肝病毒。”

正是从这些西医发达而中医不能企及之处。张建明看出了中医的不足和自己的不够,对中医之道也有了全新感悟:中医讲“辨证”,主要是针对疾病的个性,现在,中医更要讲“辨病”,针对和把握疾病的共性。其实,中医的“证”也是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共性的,疾病也是如此。西医讲共性,因此治病具有无可比拟的普适性。辨病侧重于病的共性,辨证侧重于人的个性,辨病是辨证的深入、概括和提升。中医治病应该全面地以辨病为主,结合辨证,这才是中医生存发展壮大以及真正能够走向世界的康庄大道。

张建明的主攻方向原本是呼吸系统疾病,现在,他和他的学生们已经在运用中西医融通之法治疗包括世界头号疑难病——癌症在内的各种疑难杂症了。张建明说:“除了不会接骨和接生外,我什么病都看。”在专科日益细分的今天,张建明的这一说法颇显张狂和离奇,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古代的大多数中医不都是全科医生吗?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无论中医西医,目前都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很多患者往往是在接受西医治疗无果之后,最后才想到看中医,记者也就这一现象咨询了张建明。

“不可否认,现在西医的确是治疗癌症的主力军,虽然中医也越来越显示出独到之处,但中医传统疗法的作用还主要只能体现在调理和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方面。”张建明说,“我一直有个观点,治疗癌症时中医要第一时间介入。癌症患者确诊后,往往首先找西医,治疗也无非是手术或放化疗。这个时候中医最好也能同步跟进,减小化疗后的毒副反应。”

张建明不仅主张治疗癌症中医介入要早,而且还提出:肿瘤治疗必须是终生的。因为目前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大可能把肿瘤细胞完全消灭,只要有残留的肿瘤细胞,就可以不断复制,从而存在着复发和转移的严重隐患。

当然,张建明讲的终生治疗也是有条件的,就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前提。癌症毕竟是恶性疾病,患者应该抱一种尽人事、顺天意的态度,积极治疗不放弃,但也不能过度医疗。

所以有些已经到癌症末期的患者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他时,张建明就主张不治疗,他说:“到了必须放弃的时候就放弃,其实也是人道的;该放弃的时候不放弃,恰恰是违背人道的。”

至于如何选择中医西医的问题上,张建明也给出了他的建议:“患者首先不要消极悲观,我们努力,但结果随缘。患者得了癌症,通常会找大医院。总体而言,西医主要是以共性把握为主,治疗水平都差不多。中医强调个体,更注重一对一,灵活性也更强。患者选择中医,需要跟医生充分交流沟通,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接受治疗,避免被那些号称能包治癌症的“伪中医”耽误了正常治疗。”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癌症作为一种现代病,中医治疗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基础也孱弱,目前治疗癌症的主力军还是西医。张建明治癌有一个大的原则,即“抓住重点、全面兼顾、综合治疗”,具体在治疗上以解毒为主,兼用他法。

在张建明看来,中医要在治本的基础上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其前提是必须把剂量放大,即超大剂量药物的运用。他说:“癌毒就好比老虎狮子,力量非常强劲。但现在的大多数医师都用着治法、药物与剂量几乎相同的方子,无非是30克左右的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石见穿,或3-6克左右的蜈蚣、天龙等药物,再加上一些常规的扶正理气、活血软坚的药物。化疗药物都难以灭尽癌细胞,凭中药这点剂量又岂能匹敌强劲的癌细胞?就好像用打蚊子的力量去打狮子老虎,效果自然不行。”

张建明认为,治病就像打仗,大剂量中药的应用,能够把药效集中、放大,疗效相应提高。他所开创的“大方峻量法”第一次使得中医从原来治疗癌症时只能做后勤保障而一跃成为可以直接抗击癌症的主力部队。

当然,大剂量用药并非单一增加剂量那么简单,其最大奥妙在于药物的精心配伍,即利用药物属性的相生相克原理,通过解放剂量,从而把药力发挥到最大。

张建明说:“这就像一场与疾病的大会战,战况越复杂,参战部队就越多,药方最多的时候,能用到100多味药。”

大剂量中药治疗疑难病的策略绝非张建明一时心血来潮,也实实在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摸索和实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建明在为岳父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过程中,开始尝试在砒霜、马钱子、斑蝥、钩吻等剧毒中药中寻求治癌之策,甚至不惜在严格控制剂量的前提下以身试毒,结果效果都不理想,张建明为此十分苦闷。

直到有一天,在偶然用大剂量清热解毒主药治好了一名八岁女孩的免疫系统疾病后,张建明突然领悟到:以前很多疾病用中医治疗效果不理想,其实剂量的严重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于是,他把自己发明的清热解毒大剂量用药法移用到乙肝、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肾病、肺部结节等许多疑难病上,都取得了优于常规用药的疗效。再用于癌症会怎么样呢?受到鼓舞的张建明信心大振,经过长期的慎重研究,他把虽兼具清热解毒与消块散结作用但实际力量都不强,几乎所有医师都必用的诸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石见穿等全部撤除,而遣以力量强劲、功效专一的药物分别担当。如解毒药就以黄芩、黄连、黄柏、山枝(皆取生品)、野菊花、紫地丁、连翘为主;消块散结则专以海藻、海带、象贝母、生蛤壳等软坚散结,再辅用柴胡、枳壳、木香、香附等理气;半夏、南星、白芥子等化痰;泽泻、车前子等利水。虚者再相应加补药,有兼症者随症治之。为避免促使和加速癌细胞的转移,张建明从不用活血类药物,这也成为他的一大治疗特色。应用于临床后,果然取得了较传统疗法提高一步的效果,曙光自此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