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江西省召开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会议

[ 发表时间:2018-04-12 17:28:27   ]

4月10日至11日,江西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暨社区矫正官试点现场推进会在南昌召开。本网从会上了解到,今年,省司法厅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机构队伍、设施场所、示范基地、信息智能建设,加快构建特殊人群社会帮扶体系和动态评估机制,全面提升特殊人群矫正帮扶质量,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要求,全省完善社区矫正执法监管机制,严格落实日常监管措施,加强定期走访、随机抽查和摸排研判,建立重点人员联合通报制度,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重点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公安机关重点人员管控情况,适时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建立微信报到、设立社区报到点,强化担保人责任等方式,减少执法盲区,推进安全防范由点状管理向线性控制转变,增强安全防范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构建立体防控网络,实现整体防范,有效降低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和重新犯罪率。


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特殊人群动态评估机制。通过日常执法、动态监管、心理测试、社区反馈、社会参与等方式,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居住情况、悔罪态度、日常表现、性格情绪、矛盾冲突,综合研判其矫正情况、心理状态和社会危险性,确定矫正等级、制定矫正方案,实现精准矫正。对违法风险点多、情绪波动大、社会危险性高的重点人群要及时向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通报,做到“有记载、有报告、有措施、有预警”,分类帮扶、分类处置、分类管控。

会议要求,各地创新教育矫正载体、形式和内容,建立教育矫正清单,完善矫正制度、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社会认知、伦理道德等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心理测试、心理危机干预,增强社区服刑人员法律知识、悔罪意识、道德水准和心理健康;依托单位、村居(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结合社区服刑人员职业特点、技术特长,建立社区服务个性化清单,推进社区服务多样化、实效化;依托法治教育基地、敬老院、博物馆、看守所等场所建立集中教育、服务基地,定期开展集中学习、集中服务、警示教育,统一着装、统一行动,体现执法严肃性、强化法治意识、集体观念;探索建立教育评估标准,逐步推进动态评估、分类施策、因人施矫、精准矫正、标本兼治,把“不合格”公民教育矫正成“合格”公民。

同时,加强与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严格落实特殊人群的帮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特殊人群,按规定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政策,保障特殊人群不受歧视,引导他们顺利回归融入社会。

今年内,全省在深入总结2017年社区矫正官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市级社区矫正执法支队、县级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开发区(新区)直属大队,乡镇社区矫正执法中队建设。以执法大队、执法中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执行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分级管理,强化分类监管,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基层专业执法模式,推动工作分层、人员分类、机构分设和主办负责制落地见效,实现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执法资源向专业聚拢,逐步解决制约社区矫正工作的瓶颈问题。

同时,还要加强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建设,理顺工作体制机制,配齐配强人员,完善职业准入,强化执法保障,改善人员结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加大对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业务学习、理论研讨、分类培训、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交流学习力度,突出社区矫正法律适用、常规执法、案卷制作、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能力水平。

在社区矫正信息数据管理运用上,省司法厅要求加快社区矫正执法监管平台优化升级,全面梳理平台的基础项目和数据,实现与全国社区矫正系统全面对接。进一步完善平台统计分析功能和任务提醒功能,努力成为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抓手,帮助基层一线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健全特殊人群信息数据分析机制,定期对犯罪类别、管理情况、重新违法犯罪等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研判趋势,指导工作,全面提升社区矫正质量。

此外,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执法留痕“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加强手机APP、后台服务软件的开发调试,加快实现执法记录仪、指纹仪、人脸识别仪、手机定位、手环定位、视频监控等执法设备与社区矫正平台的上传对接,构建“多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社区矫正执法监管网络,实现社区矫正执法全过程自动留痕,减少“虚管”现象。加快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平台、安置帮教数据库与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的横向对接,加快实现跨部门互联互通、电子流转、网上办理。(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