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冰城交警腊月中的“警色”:极寒中的坚守

[ 发表时间:2018-01-24 17:50:27   ]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24日电(交宣)一提到“泼水成冰”或许很多人首先想到是以极寒著称的漠河市,然而在如今的冰城哈尔滨,这样的“特效”也可以轻松实现。24日,冰城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5摄氏度,据相关部门统计,这一温度已打破近五十年来冰城最低气温纪录。“在哈尔滨有一种冷叫把满电手机秒冻关机”;“穿的不论多厚,出门瞬间冻透”……在如此冷酷到底的天气中,站上几分钟,那种“直底心扉”的冷已让许多人直呼“难以忍受”,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城市道路交通顺畅,为了市民出行安全平安,在酷寒中一坚守就是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小时,他们就是冰城交警。

“违法不过岗,天再冷也要保证路口的秩序和安全!”

三九北风如刀割,外勤交警对这句话深有体会。23日下午,室外温度已低至零下30度,在南岗区绥化路与复旦路交叉口,交警哈西大队四中队长张大为与三名辅警正在执勤,他们的脖套上都凝结了一层白霜,张大为眼毛上竟凝结了冰珠,一名辅警眼镜片上已冻出了冰花。

“违法不过岗,天再冷也要保证路口的秩序和安全!”每天交通高峰过后,张大为都会带中队同志在路口取缔违法,此时已工作了近两个小时。期间,一名驾驶人因违反禁行被查处,由于张大为所带手套太厚操作设备实在不方便,张大为索性用嘴直接将手套咬掉,直接用手操作起来。但还不到三分钟,手就被冻的通红!“不行了,机器冻住了,票子打不出来了……”张大为对正在接受处罚的驾驶员说。“没事,警官,我驾驶证就放你这,等设备好使了,我在过来。”驾驶员说道。“你不怕找不到他们吗?记者问到。驾驶员却冻的哆嗦着身子说道“我家就住旁边,我天天看到他们在这站岗,这么冷的天他们都在,找他们肯定没问题!”

两双棉鞋换着穿,连续执勤加热帖

在外疏导纠违近两个小时后,民警们返回休息点进行短暂休息调整为晚高峰出勤做准备。一进屋子,民警们立即脱掉外套,并将鞋垫和鞋一起放在暖气上烘烤,交警张大为更是将已经冻的发麻的脚直接贴在暖气上取暖。 通过交流得知,民警们大都准备两双棉鞋换着穿,执勤时通常会向鞋里放热帖,但热帖只能保证提供半个小时热量,而且鞋里只能放一个,否则鞋就会穿不进去!

这时,记者发现本就不大的暖气片上还挂着反光背心,占据了较大面积。“反光背心一冻就变硬,经常就碎了,回来得赶紧把他缓上,要不晚上没穿的太危险……”大为向记者介绍。

每天早出晚归,家人跟本不指他

“儿子下午又有点烧起来了……”张大为妻子发送来微信语音。原来,张大为儿子才三岁半,但已经持续发烧好几天,妻子也是发烧中,家里全是老人在照顾,说到这张大为显得有些愧疚,每天早出晚归,家里根本不指他。

小伙子们在每人吃了碗泡面后,随即又投入到晚高峰交通保障之中,直至七点半晚高峰过后才能休息并吃顿“正式”的晚饭。据了解,根据工作部署,当晚零点至次日五点他们还要开展夜查超载、超员违法行为的行动,而那时正是全天中最冷时段,接近零下38度。

每天执勤十余小时冻得直哭

24日7时许,记者来到松北区市政府门前,用随身温度计测量此时地面温度为-34℃,尽管御寒服装“武装到牙齿”,但下车不不足1分钟就已被刺骨的寒风打透。“江北比江南平均气温要低两至三度,而且楼宇间距大,没有地方遮风,更觉得寒风刺骨。”交警松北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魏铁军用双手搓了搓冻得发紫的脸告诉记者,当下正值我市旅游旺季,来松北区各冰雪景区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为确保景区周边交通畅通,辖区交警延长了执勤时间,平均每天执勤10多个小时。“作为一名拥有三十年警龄的老交警,手脚都冻伤了,关节炎、风湿病几乎伴随着每一名老交警。提到在极寒天气执勤,正在疏导交通的年轻辅警张凯告诉记者,脸被寒风吹得像刀割得一样疼,有时冻得真是一边跺脚一边哭。

极寒下执勤手脚全部冻僵

早7时,交警道里大队九中队中队长王澄滨和他的辖区同事们已经伫立在户外一线,他们每人身上负重达10公斤,在-32℃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执勤,保存“热量”就靠着穿梭于车流间的疏导交通、缩短换岗周期。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为了方便与驾驶人交流,执勤交警都要将脖套往下拽,露出嘴来,来回几次鼻子下弥漫的半张脸就会冻得通红。由于酷寒天气,他们在填写罚单时经常是笔被冻住了,手被冻僵了,道路太滑随时在车流中都有摔倒的危险,即便如此,他们也绝不放过一例交通违法。

记者跟随交警采访,仅记录了十多分钟,圆珠笔便冻得没了油,棉鞋也冻硬了,回到车上缓了20分钟,手脚仍然暖不过来。

两幅毡垫、一个热帖也会冻伤

由于天气原因,昨天早晨的交通高峰延长了半个多小时。10时许,连续工作三个小时的王澄滨回到中队休息时,感觉右脚的大拇趾有些麻木,脱下棉鞋一看,发现右脚趾周边的皮肤有些发黑,“我们买棉鞋至少大一码,里面要垫两幅毡垫。今天特意在鞋中加了‘热贴’,没想到还是被冻伤了。”王澄滨抹上冻伤膏,再套上两双厚棉袜,“这样就能缓解,不耽误明天执勤。”

光着手画现场图,不放过每个细节

1月23日18时 52 分,室外气温已低至零下30度。

刚要准备吃晚餐的高学家又接到大队电台打来的事故报警,“这次是一起伤人交通事故!”他闻听后马上一把抓起棉帽子扣在头上,大声召唤隔壁的同伴,一同奔向警车,当记者问他这是他今天接的第几个报警电话时,他表示自己也记不清了。

十分钟后,警车飞驰赶到跃兴街与哈平路交口的事故现场。一辆摩托车翻倒在一辆越野车旁边,高学家一边画事故图一边进行现场堪察测量,记者注意到,在这样一个泼水成冰的三九天里,他竟然摘掉一只手套,“为了保证现场图的清晰,工整,所以没法戴手套画。此时户外的温度已接近零下30度了,手里的碳素笔画着画着就冻得写不出字了,拿笔的手也又红又僵,“没事,对笔吹吹热气,就能画出道来了。”他还蹲在地上查看刹车痕、撞击点,并和同事一起用皮尺量现场,给车辆定位。刺骨的冷风打在脸上象刀割一样,在寒风中站了五分钟,褁得严严实实的记者已经冻透冻僵了,可是高学家依然坚持光着一只手画完了事故图。“现场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至关重要,不能因为怕冷就偷工减料,那是对双方当事人的不负责任。”高学家说。

寒冬里整夜奔波处理事故

处理完现场事宜,高学家赶到了伤者所在的市第五医院,得知摩托车驾驶人是左脚粉碎性骨折后,他对伤者及亲属进行了劝慰,并做了初步登记。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又响了“复旦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方是电动车,可能有伤人。”将自己手机号留给伤者后,记者跟着高学家又是一路疾驰,赶往复旦路的现场……在23日晚上19时至24时,记者跟随高学家不停在各事故现场奔波,期间还抽时间到大队调节并处理简易交通事故18起。当天的晚饭直到23时才来得及对付了一口。“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吃饭时间,随时在大队与路面往返奔波。”这些都使记者对事故民警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从事事故处理工作11年的高学家告诉记者,严冬里,从温暖的办公室、车里到寒冷的户外,一个晚上至少要反复十几甚至几十次次,在困意中和疲惫中要很快适应忽冷忽热的温差,还要在不听询问、劝解当事人中灌一肚子凉风,确实很遭罪,自己3天前就因着凉后感冒发烧刚打完点滴。他还表示,后半夜有时太累了、嫌麻烦,会不脱衣服眯一觉,运气好一觉睡到天亮。缺点是捂了一身汗再外出处理事故容易感冒,优点当然是随时接警随时走。但自己通常会靠点,直到凌晨后再睡,因为冬天的前半夜,是事故较为集中的时间段。

入冬以来哈尔滨市公安交警部门,从支队领导到基层民警全部坚守在路面,全市600余个交通岗,每天2000余名警力在路面执勤,打击交通违法,维护交通畅通,用忠诚与坚守,履行着交通警察的职责。(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