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哈尔滨市延寿县:“养鹅达人”唱响新时代的“向天歌”

[ 发表时间:2018-01-22 14:09:31   ]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22日电 题:哈尔滨市延寿县:“养鹅达人”唱响新时代的“向天歌”

作者 钱玺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千古绝唱《咏鹅》,人们早已是耳熟能详了。原本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风光,却尽显于延寿县青川乡新民村……诗中的大白鹅也让残疾农民李延喜找到了致富之道,吸引着宾县、尚志、方正及附近乡镇的村民们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更让他成了闻名十里八乡的“养鹅达人”。

有为青年:自主经营创新业

“他家是村里第一个看上彩色电视机的”、“他家是村里第一个安装宽带电脑的”、“他家是村里第一个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走进新民村,谈起李延喜,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1990年,年仅17岁的李延喜刚刚初中毕业,却不幸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走起路来非常艰难,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为了治好他的病,家人四处奔波,求医问药。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花了1万多元,总算稳定了李延喜的病情,也恢复了正常的劳动能力。

1995年,不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现状的李延喜,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购买了全村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自家开了个录像放映厅,每天收入都在30元至50元之间。

同时,为了方便有影碟机的家庭能够及时看上最新的光碟。他又买了一辆摩托车,开始了光碟租送业务,在冬闲时节天天奔波于各个村屯之间。

1997年,伴随着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几乎很少有人观看录像了。于是,他又购买了40头猪仔。经过两年的饲养,由于当时市场前景不好,且没有销路,只好保本全部出售。

2005年,种了几年耕地的李延喜,又将眼光放在了棚式蔬菜发展上。他利用自家的两亩地扣了3个大棚,开始种植黄瓜、豆角、柿子、茄子等应季蔬菜。因绿色生态,他种的各类蔬菜一到集上就被抢购一空,一年下来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

2011年春节前,李延喜安装了全村第一台宽带电脑,通过互联网来学习更多知识,准备扩大经营棚式蔬菜种植面积,让更多的人能够吃上绿色安全的蔬菜。同时,全家人也告别了多年的泥草房,住进了135平方米的砖瓦房,小日子过得那真是红红火火。

养鹅达人:身残志坚拓新路

正当李延喜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中时,不幸却再次降临……

2011年秋季的一天,李延喜和爱人开着装有满满蔬菜的四轮车去乡里赶集时,在途中不慎发生了车祸,造成李延喜7根肋骨骨折、盆骨2处骨折、锁骨1处骨折……

经过多次住院手术治疗,李延喜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和双侧股骨头坏死。拄着双拐出院的他,并没有被生活的困难所吓倒。

2012年,因病致贫的李延喜不等不靠,利用自家1000平方米菜园,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生态养鹅场。当年,他家养殖的大白鹅,又肥又大,到秋还没够卖,连鹅带蛋纯收入2万多元。

同时,李延喜又在原来扣大棚的地上种植苦苣菜和稗草用于冬季喂鹅。夏天则把大鹅赶到村南的小河边及附近的山林进行放养。

“现在,家乡的生态环境好了,山清水秀,林地面积大,空气质量也好,将鹅养到果园或者林地里,有着纯天然的饲料,成本低又环保健康,尤其是我养的大白鹅,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细嫩;鹅绒是天然的保暖材料,是加工羽绒制品的优质填充材料;鹅胸脯肉、鹅蹼和鹅肝等产品营养价值高,所以鹅肉是当今餐桌上紧俏的佳肴之一,鹅全身都是宝。”正在养殖场里忙活的李延喜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养殖大白鹅的好处。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青川乡新民村李延喜家的生态养鹅场里,未见鹅场,先闻鹅声。随着此起彼伏的“嘎嘎”声,放眼望去,一群大大小小的白鹅尽在眼前,憨态可掬。

“那时候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站起来。车祸后,拄着双拐,觉得生活也像断了腿儿。家里以前靠养猪、种蔬菜大棚过日子,因为我倒下了,这两样营生都不能再继续下去。如果没有那场车祸,我是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和种植规模的。”记者见到的李延喜身材削瘦,语气平和,笑容中略带腼腆。

讲起生活中的意外他并没有太多抱怨:“好在双腿恢复了,扔掉了拐杖。既然还能走,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还要继续。重活不能干了,就干力所能及的。”

如今,李延喜养殖的大白鹅已发展到1200只,其中有200只是产蛋鹅。落雪的季节卖大鹅,平时卖鹅蛋。为了打开销路,他将每枚鹅蛋以低于市场价1元销售,用跑线的客车给客户捎鹅蛋。

李延喜给自己的手机微信起名叫“向天歌”,寓意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更代表了他本人的性格。在他的微信好友对话框里,订购鹅蛋成为主要的聊天内容,每年生产的肉鹅和鹅蛋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足不出户就全部销售了,年收入10万元左右。从富裕户到贫困户,从贫困户到自主脱贫,李延喜再次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时代乡贤:巧手编织绘新景

走近李延喜,会看到普通人对于生活别具一格的体味。走进他的家,更会被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所感动。

身患重病的李延喜,在最难的日子不但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还把日子过得颇有艺术气息。如果说养鹅是李延喜为了生活做出的选择,那么画画和做工艺品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调味。

在李延喜家中,记者还看到了核桃制作的工艺品,还有一些镶裱起来的画作。省委办公厅驻新民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王秀光对记者说,这些都是李延喜利用空闲时间做的。用易拉罐制作的“虎啸山河”气宇轩昂,“马到成功”上的马英姿尽显……

李延喜做这些工艺品的工具就在他的杂物间里,电钻、电锯、砂纸这些常见的生活用具就是他的全部工具。掀开沙发垫子,他拿出一沓未装裱的画作,花鸟虫鱼应有尽有。

李延喜还有一个美术梦,这个梦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心中生根发芽,只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从未经过专业学习,这些字画都是他对照电脑一点一点学习和临摹的。核桃工艺品是他一点一点琢磨的。“我做这些核桃工艺品都是自己去山上捡核桃,然后用电锯把核桃锯开,手工打磨,再涂色,纯是为了爱好,没想到现在还有不少来求字和求画的人。”李延喜的妻子马淑凤很支持丈夫的爱好,还时不时将丈夫的作品晒到朋友圈。

说起字画上的印章,李延喜有些不好意思:“这个印章有些简陋,我是自己用橡皮抠的。”他告诉记者,今年19岁的儿子正在哈尔滨一所技师学校上学,学杂费和住宿费享受国家全免政策。父母和他们在一起住在新房里,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让人知足。

听见小园里的鹅群发出叫声,李延喜急忙去给鹅喂食。他的母亲心疼儿子,赶紧从屋里出来帮儿子赶鹅群。老人对记者说,李延喜自己粉碎玉米喂鹅,一个人每天要放一群鹅,但李延喜从不抱怨。去年她心脏病手术花了不少钱,都是孩子们凑的,一家人和气比啥都重要。

“现在养殖规模和发展状况还是有所欠缺,我想乘着脱贫攻坚行动的东风,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加工厂,以‘养殖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将自己的养鹅产业发展成集养殖、加工、销售、生态观光、餐饮于一体的现代规模化养殖场,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说起未来的发展,李延喜信心满满。

新民村村委会主任董长江告诉记者,村里和驻村工作队已将养鹅产业纳入全年工作规划,准备协调资金,将李延喜的生态养鹅场扩大至3000平方米,同时可吸收3至5户贫困户参与创业。“这样既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又带动了部分贫困户增收致富,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董长江说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接受采访的扶贫工作者都认为,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观念,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

李延喜很平凡,苦心经营着小家,谋求着增收的门路。李延喜不平凡,他身残志坚,心无“等低保、靠扶持、要救济”的依赖思想,无论何种人生际遇都能扛起家庭的重担,努力拾起对生活的信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