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中新网湖北 湖北新闻网 恩施大学生返乡盘活打铁手艺 打造中国好铁锅

[ 发表时间:2018-01-17 09:48:09   ]

“3天没睡个好觉了,一直在填回单。”春节将至,利川市南坪乡大田村“铁娃公社”订单如雪片飞来。1月1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26岁的“铁娃公社”社长田欢,疲惫中透着兴奋,“‘铁娃公社’5000人的微信群已满额,都是订货的顾客。”

单价两千多元的铁锅,订单过万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田欢祖上三代都是铁匠。“家中老人从小就跟我说,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就不用再辛苦打铁了。”

作为家族和村上第一位大学生,田欢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北漂的生活单调孤寂,一个偶然机会,他看到一组精美实用的日本铁锅,标价数千元,非常震惊。“原来不起眼的铁匠活,竟可以做出这样的好东西。”2016年,田欢辞职返回利川老家。“我要发扬祖传打铁工艺,打出中国好铁锅。”

手工制造铁锅并不容易,花半年时间找到十多位老铁匠,“铁娃公社”开张。可老铁匠们随意惯了,做出的铁锅开口误差经常超出1.5厘米。虽然肉眼几乎看不出来,田欢却将这些不合格的铁锅敲碎重做,这令老铁匠很不开心:“这个后生怎么老刁难我们呢?”

“为和师傅们沟通,我学会了喝酒,每次去验货都带上一瓶白酒,交流渐渐顺畅起来。”说起这事,田欢憨憨一笑。

锅打出来了,往哪儿卖呢?田欢背着铁锅,到一家家商店推销,却被人赶了出来,“什么年代了,还卖这种锅?”

“娃,别折腾了,半年工资我们不要了,去找份正经工作吧。”几位老铁匠把田欢叫到跟前,收拾行装准备告别。

创业咋这难!田欢哭了。土家汉子的倔强,让他未轻言放弃。他背着铁锅,到处参加展会。他注册微博,添加100多个微信群,每天更新自己的铁器铁艺。

借着网络传播,“铁娃公社”慢慢火了,产品不仅卖进大城市,还收到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订单。连我国驻蒙古大使馆也慕名订制。到现在,2018年订单已突破万口,价格从800元一口到2000多元一口,是普通铁锅价格的10倍。

2万次手工锤打,锻造“不粘”的秘密

“滋滋滋……”几条清江鱼,放进“铁娃公社”出品的一口28厘米的煎锅,丢几片姜,不加一滴油,一会儿两面金黄,香味四溢。比对试验用的另一口不粘涂层品牌铁锅,姜片擦锅,适量菜油滑锅。鱼进锅,鱼皮黏得锅底到处都是。

“不粘是有原因的。这口锅2斤半,3斤精铁打了一天。新锅启用,按传统方法,用黄豆和肥肉‘开锅’。”田欢介绍,每口铁锅,需要选铁、取样、开板、烧火、捶打、成型、淬火等十几道工序,捶打2万多次。

“为打出一口好锅,拜访多家制锅厂商,与十多位老铁匠反复实验,经历几百次失败。和机器锻压、抛光的铁锅不同,我们的铁锅全靠一锤锤打出来,用放大镜观看,锅底蜂窝状的气孔使得受热更均匀,这就是不粘的秘密。”

2017年,大学学设计的田欢游走全国博物馆,观摩古代器皿的精美造型;参加大型文创博览会,汲取营养。在多位文创大咖的帮助下,生产出铁釜、鼎罐、花器、茶具等铁器,既能满足功能性需求,又极具审美价值,受到高端消费者欢迎。

2017年10月,田欢在北京参加国际设计周,接到200多款铁器订单。中国手工艺人平台“东家”创始人朱见山联络台湾设计师给田欢指导。“你们手工的东西很有匠人的温度,我们全家都很喜欢。”一位海外华人在铁娃公社的微信商城留言。

提供创业舞台,打造技艺小镇

“现在就差打铁师傅。这些订单,只指望现在这些师傅,怎么忙也忙不过来。”田欢说,今年的头等大事是招募铁匠,按质按量完成订单。

“铁娃,我们不打工了,跟你学打铁行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几位乡邻找上门。“这里每月开一万多的工资,那可比我们在外边打工强多哒。”

“我们是武汉高校设计专业毕业生,能不能收我们做学徒?”“我们是恩施市几位老铁匠,想加盟铁娃公社,可否请你代销产品?”翻看田欢的微信朋友圈,这样的留言比比皆是。

田欢来者不拒。“去年累死累活,只打了1000多口锅,销售收入200万元。如果一批志同道合的爱好者投身其间,做大规模,帮助乡亲找到一条脱贫道路,何乐而不为?”

“铁娃公社这样的新型市场主体带来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思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介绍,该市正结合旅游,筹建民间技艺特色小镇,为像田欢这样的返乡青年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彦睿、刘畅 图/通讯员 吴杰)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