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全国高校2018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长春举行

[ 发表时间:2017-12-02 21:59:18   ]

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高校2018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12月2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多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教育人才专业市场建设,连续十五年成功举办“东北高师联合供需洽谈会”。2015年,教育部将此招聘会由“东北教育人才集散地”升级为“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目前此招聘会已经成为全国教育行业人才双选的重要平台。

 

今年,东北师范大学共有毕业生6793人,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3264人,本科生3529人。据初步统计,有来自全国高师院校的2万余名毕业生前来参加东北师范大学主会场的洽谈。

 

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68个城市的995家用人单位前来洽谈,提出需求信息46100余条,比去年增加6500余条。其中,教育行业单位678家,占单位总数的68.14%;企事业单位317家,占单位总数的31.86%。教育行业单位与企事业单位的数量比约为7:3。在教育行业单位中,公办基础教育单位206家,占总数的30.38%;教育局58家,占总数的8.55%;高校及科研院所70家,占总数的10.32%;民办教育单位344家占总数的50.74%。四类教育单位的数量比约为3:1:1:5。

 

二、基本特点

 

1. “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五大特点分析

 

本届招聘会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从实现更充分就业的方面看,今年用人单位总数为995家,与去年数量基本持平,岗位需求人数46100余个,比去年增加6500余个。二是,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方面看,重点中小学的数量为430家,与去年相比增加了24.64%;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数量为70家,与去年相比增加了62.79%;知名民办教育单位的数量为344家,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5.66%。三是,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开拓就业岗位方面看,我校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主动对接这些地方的人才需求,18个“一带一路”重点省份参会单位数量达到717家,占单位总数的72.06%。四是,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东北地区就业方面看,本届招聘会共汇聚各地城乡社区教育文化岗位7800余个,占比16.92%;参会单位中,东北地区单位数量为499个,占比50.15%。五是,从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方面看,本次招聘会首次推出面向教育现代化创新创业项目展,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0所高校的30个项目参展。

2. “学习师说”主题教育展,唱响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主旋律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的浸润式精神引领教育,东北师范大学以“全国高校2018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为契机,将“教育系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鲜明主题融入招聘会全过程,使此次大型招聘会,不仅成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充分对接”的就业平台,更加成为“教育系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平台以及“招聘会+价值引领”的育人平台。创新了招聘会模式,拓展了招聘会功能,外溢了招聘会的社会价值。

 

东北师范大学在招聘会上组织设计了“学习师说”主题教育展,依托“1个主题、2个活动、3个展示”实现了教育系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浸润式融入招聘会。1个主题是以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为主题,根据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制作了30个条幅和22个主题展版用于现场展示,同时制作了10000份十九大精神学习手册用于现场发放,现场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教师、青年、就业等新思想,把招聘会现场打造成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活动场域。2个活动分别是面向在校生的以“我的教师梦”为主题的三行情书大赛和面向毕业生的以“我的就业梦”为主题的梦想征集活动,作为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教师梦和就业梦两个活动的成果将在招聘会现场进行展出,这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毕业生的中国梦教育。3个展示分别是“高校毕业生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展”和“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项目展”,这些主题展将重点推介国家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推介就业岗位信息,帮助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3.积极推动落实国家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就业岗位、基层教育岗位、国际公务员就业岗位信息齐聚“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

 

东北师范大学承办“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积极拓建全国教育人才市场的同时,遵循“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为推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挖掘人才需求,搭建就业对接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提供人才支持。目前,共有来自 “一带一路”沿线18个重点省份的717家用人单位参会,占参会单位总数的72.06%。同时,东北师范大学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此次招聘会共有来自基层城乡社区教育文化岗位7800余个,占招聘会岗位总数的16.92%。此外,为鼓励更多优秀毕业生赴国际组织就业,东北师范大学以“互联网+就业”思维,推出 “o2o”就业模式,在招聘会中,专门设置融“国际组织毕业生实习任职政策解读”、“国际组织招聘岗位信息公布”、“国际组织成功就业案例推介”于一体的“高校国际组织职业主题展”。同学们通过手机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便可以了解国际公务员政策、读取国际公务员招聘岗位信息、获知国际公务员报考路径、领略历届优秀国际公务员案例风采等。本次主题展,共提供了来自联合国、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等23个国际组织的48个就业岗位,涵盖行政人力、政治外事、信息技术、经济管理、传播媒体等12个领域,拓展了毕业生就业视野、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在积极引导优秀毕业生赴国际组织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东北师大全国首创“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是具有鲜明师范专业特色的综合类大学,始终坚持“尊重的教育 创造的教育”理念、以“为人师表 勤奋创新”为校风校训开展人才培养。多年来,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在不同专业领域做出优异成绩的优秀校友,如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斯坦纳系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陆家羲;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宁夏,为偏远山区学生创造出一片精神沃土的冯志远;在教育领域不断创新钻研,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的窦桂梅……。在新时代背景下,东北师范大学面对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多年的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全国率先提出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即面向全体、结合专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打破原有“师范大学培养师范类创新人才,创办教育类企业”的固有认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区别于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单单是培养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也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如何创办教育企业,如网络家教公司、教育培训公司等;而是“宽口径”融合综合类师范院校各个专业,如经济专业、管理专业、行政专业、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会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物理专业、化学专业等,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探索找到新的创新创业点,如创办教育教学教法的软件开发公司、开展针对基础教育的餐饮服务公司、开展面向不同学段学校的基础设施设计公司等。以更加开阔的思维,融合所有非师范专业背景的学生加入到“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中,以“宽口径”思维开展“广谱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各个领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今年,东北师范大学为进一步加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分享,鼓励全国高校毕业生开展“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面向全国首次推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项目展”,面向全国高校征集创业项目,展现创客风采,营造“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在将新理念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为大学生创客与投资人搭建起一个合作对接的平台,推动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后续,东北师范大学还将面向全国各高校举办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大赛”,鼓励更多高校加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教育。

 

5.“新时代 新形势 新就业 新青年”展现新活力与新特点

 

从本世纪初,“四峰叠加”、“五大矛盾”一直困扰着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年凸显,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然而,进入2017年,从“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的数据来看,在十九大召开之后,新时代背景下,就业环境展现出新形势,从就业整体环境、教育行业就业环境和大学生求职特点三个方面,彰显出“新时代、新形势、新就业、新青年”的新活力和新特点。第一,新就业形势稳中回暖,但就业竞争更为激烈。从数据上看,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和提供的需求岗位明显增多。“全国高校2018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参会单位提供岗位数量46100余个,比去年增加6500余个。东北师大校园招聘会更是突破单天25场的记录。大学生就业情况整体呈现出稳中回暖的新形势。不过,来招聘的单位虽然多了,岗位需求大了,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了,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高水平人才和专业特长突出、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很多用人单位表示“如果今年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便会等到明年再招,而决不会降低选才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竞争更为激烈。第二,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行业的人才选聘在“用人标准、选拔方式、需求结构、就业政策”等方面,在十九大之后展现出新的特点。首先,用人标准由“学历”回归“实力”。全国各地对于教师的选聘标准由前几年的“学历优先”逐渐转为“轻学历、重能力”,在众多校园招聘会中,优秀本科生 “力压”重点高校研究生而获得优质就业岗位的案例比比皆是,“唯学历上”的选材标准已经逐渐被新时代态势所淘汰。其次,在人才选拔方式上,较往年更为灵活。自全国逐步推行“教师编制考试”的选拔制度之后,中小学校长普遍反映“善于考试的老师”并不一定能“站住讲台”。为此,针对教师的专业性特点,今年深圳市南山区、龙岗区、龙华区等全国众多教育局和中小学校率先实施教师招考方式改革,在教师选拔环节中取消了统一的笔试部分,而更加注重面试和试讲环节的考核,以更加适应教师人才的选拔规律。再次,随着我国中产阶级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二胎政策的推出,民办高端教育教师需求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师需求明显提升;随着新高考改革制度的推行,在学生自由自主选课的情形下,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教师需求量明显降低,需求岗位较往年明显减少;在十九大之后,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需求岗位数量大幅增多。最后,进入新时期以来,全国各地区争相大力推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如深圳市坪山区为签约本区的应届生提供本科生一次性3.5万元、硕士生一次性5.5万元、博士生一次性8万元的资金补贴;营口市鲅鱼圈区为应届生提供住房,工作满十年房屋转入个人名下;陕西省在博士选调生政策上,提出博士生挂任县区副职并享受5万元生活补贴,工作满两年并考核优秀者可任副处级职务,以吸引更多人才。第三,十九大召开以来,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青年面对择业更加自信和理性。此次“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对报名参会的学生做了关于就业形势判断的调查,针对“您预测十九大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式如何?”有82.98%的学生认为在十九大之后,就业形势将明显回转。学生对于十九大后的就业形势很有信心,就业自信明显增强。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学生在择业地点上有明显变化。工作地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省会城市”占总数的36.52%、“生源所在地”占总数的28.41%、“高校所在地”占总数的10.86%,而有意赴北上广深求职的学生仅占总数的8.65%。此外,在参加此次招聘会的学生中,超过半数的学生是硕士或博士学历,而期待的签约就业单位为“高等教育单位”的仅为22%,选择“中初教育单位”的学生数量占总体的42.51%,学生求职更为理性和客观。

 

6.东北师范大学就业热度不减,“精品洽谈月”再掀就业热潮

 

2017年,东北师大校园招聘会持续火爆,再掀就业热潮。仅11月,学校召开校园招聘会309场,提供岗位需求12725条,并创下校园招聘会单天数量达25场的历史新高。

 

一是大团现象。沈阳市教育局、长春市教育局、大连市教育局、西安市教育局等70多家大型招聘团入驻招聘,招聘团规模均近百人。例如,沈阳市教育局一次性投放岗位需求319个, 其中301个岗位由沈阳市中心城区的中小学校提供,占全部岗位的94.36%。长春市教育局第二年实施“强师计划”,依旧将东北师范大学作为宣讲会场和面试、面试考点,一次性投放需求岗位311个,与第一年基本持平。              

二是抢先现象。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毕业生,尽可能提前与学校沟通,希望在11月份校园精品洽谈会拉开序幕就进入校园开展招聘。沈阳市教育局、大连市教育局、长春市教育局、西安市教育局、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厦门市翔安区教育局、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局、郑州市郑东新区教育局、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局等全国各省市教育局前来招聘。据统计,今年11月上旬平均每天招聘会14场。各用人单位为第一时间与优秀毕业生对接,争先入校组织招聘会。

 

三是考点现象。自国家提出事业单位“凡进必考”政策以来,全国基础教育单位招聘毕业生都要组织考试。为高效完成此项工作,很多用人单位将考点设在高校。但考点的选择对用人单位尤为重要,一是学校的层次;二是学校的能力;三是学校的责任心,这些因素决定学校能否配合用人单位将考试的各个环节顺利执行。自2008年以来,很多重点用人单位将考点设在东北师范大学。其中以沈阳市最为典型,沈阳市各个区教育局均将东北师范大学设为东北地区考点,凡是到沈阳基础教育岗位就业,只需要通过设在东北师范大学的考点考试,即可进入沈阳。因此,东北师大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创造了充分条件。

 

7.东北师大“精准”就业指导,助力毕业生幸福就业

 

自2015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连续两年提出“精准推送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工作要求。201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加强精准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是国家、社会和学生当前共同的迫切需要。今年,东北师范大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分群体、分类别、分阶段”的就业指导服务,构建实施了以“预设精彩,创设未来”为主题的5A生涯就业指导新模式。5A,即Awareness(认识)、Affect(影响)、Accompany(陪伴)、Access(通路)、Action(行动),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从“生涯体验-生涯榜样-生涯咨询-生涯直播-生涯实战”五个维度,为学生提供认识自我、挖掘自身优势、培养就业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探索职业世界、确定职业目标、做好求职准备、提升求职技能、制作精良简历、掌握面试技巧、学习职场礼仪、调整求职心态、转换职业角色、快速适应职场等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区别非毕业年级和毕业年级特征,开展“分群体就业指导”,着重加强毕业年级求职技能、就业信息获取、求职心态调整等方面的指导,注重对非毕业年级求职观念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针对不同就业目标的学生,东北师大开展“分类别就业指导”,面向师范专业学生和分师范专业学生,分别开展“师范生就业特训营” 、“企业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特训营”,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分别开展“研究生特训营” 、“公务员备考能力提升特训营”、“选调生专题辅导特训营”;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分阶段就业指导”,特别对于即将步入毕业年级的大三和研二学生,开展“暑期特训营”、“就业精英班”,以集中系统培训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就业指导,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幸福就业。

 

8.“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东北师大为用人单位提供最贴心的招聘服务

 

东北师大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联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在做好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持续提升招聘管理服务水平,从招聘场地与设施配备、招聘前期宣传、招聘会服务与组织等方面,为用人单位提供最为周到的服务,确保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高效对接。一是,拥有全国领先的招聘会场地和硬件配套设施。东北师范大学从2015年开始,全面升级招聘会场地设施,筹建集“就业信息发布、招聘宣讲、笔试、面试、签约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招聘场地3000平方米;每个宣讲厅配备LED宣传屏、电子播放屏、电脑、音响和话筒等基础设备;每个面试间和笔试间配备电子白板和配套桌椅;一站式签约服务大厅,提供全流程的签约服务。二是,多元化信息发布渠道提供招聘信息宣传服务。东北师大拥有“东北高师就业联盟网”、“东师就业”微信平台、“东师就业信息分享群”、短信智能推送平台等多渠道、全受众的就业信息推送渠道,能够确保每一名具有求职意愿的应届毕业生不会错过任何一条校园招聘会信息。三是,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的精细化招聘会服务。东北师范大学为确保用人单位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从近7000名应届毕业生中遴选出160名形象气质佳、综合素质好、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30%的学生作为“就业形象大使”,为用人单位提供精细化招聘服务。每一名“东师就业形象大使”上岗前都经过严格培训,对于用人单位联络、接站、食宿、招聘场地安排、招聘会现场组织、简历代收、入围通知等每个环节都非常熟悉,力求给用人单位提供最周到的招聘会服务。用人单位对“东师就业形象大使”的服务赞不绝口,对于招聘会服务满意度达97%以上。此外,对于不能够到现场招聘的用人单位,东北师大除帮助用人单位发布信息外,还时常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选拔、推荐优秀人才,并提供视频传送、网络在线招聘等手段帮助用人单位进行招聘。

 

东北师大这种灵活、优质的就业服务,不仅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顺利对接,而且也使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了真正的“东师品质”,增强了对毕业生的信心,也真正感受到了东北师大的一份贴心的服务和一份真挚的诚心,让用人单位花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招到“最合适的人”。“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深深印刻在每一位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心中。

 

9. 东北师大“把就业当学问”,就业工作多次获得国务院批示

 

2014年1月23日,刘延东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抄送件)第56期《东北师大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差异化帮扶》的信息上批示:“东北师大为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帮扶的做法可借鉴推广。”2013年5月28日,刘延东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抄送件)第233期《东北师大为就业率持续居高具有启示意义》的信息上批示:“东北师大加大师范专业课程改革,把就业当作一门学问,联合建立教育人才市场的做法要认真总结推广。”这是继2011年张德江、袁贵仁等领导同志批示后,学校就业工作再次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在国内各高校推广。

 

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打拼,东北师范大学自本世纪初不断探索就业工作新思路、新模式。一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二是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质量,以“东师品牌”打造社会影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三是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将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和“显示器”。学校承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全国教育行业人才市场。学校每年举办的联合供需洽谈会与农博会、汽博会、电影节并称为吉林省“四大盛会”;洽谈会连续十三年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各大主流媒体持续关注,东北师范大学就业被媒体誉为“东师现象”。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