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教育培训机构跑路频发:盲目扩张致资金链断裂

[ 发表时间:2017-11-27 09:18:42   ]

近年来,教育培训市场需求旺盛,受到众多投资人的青睐,但在资本的热捧下,不少培训机构靠烧钱盲目扩张,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全国钢琴教学连锁机构星空琴行就是其中的典型。距离星空琴行9月2日突然关店已接近三个月时间,由于该琴行要求消费者预付培训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地门店均有不少消费者上门追讨培训费,并通过公安、消协、工商等多种渠道维权。9月9日,停业一周的星空琴行部分门店复课,但经过了此次风波,消费者已失去对该琴行的信任。

专家表示,产品质量和口碑才是教育培训行业的价值核心,一味追求扩张和市场营销可能适得其反,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预付费模式的监管,同时,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及办学资本要求的审核,防止激进的运营扩张导致资金流出现断裂。

星空琴行现“空城计”

消费者吃了“哑巴亏”

9月2日,知名钢琴培训机构星空琴行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关闭了全国近十个城市的60多家门店。面对突如其来的关店风波,已经预缴了不菲学费的成年学员及学生家长们怒了,纷纷采取措施维权,要求琴行退款。但是,这些在一二线城市拥有体面工作和优渥收入的中产阶级们,徒然地发现,自己除了举着横幅维权外,还未找到其他有效的解决办法。

据悉,星空琴行的营业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购买钢琴送课时;第二种是租琴,顾客交付钢琴全款押金,单独购买课时,每节课240元,一年起购,到期后退还押金;第三是以240元价格单独购买课时,一年起购。

网友“Ray周睿”在微博上称,自己还有一个高级课程完全没开始上,周围还有家长在9月1日刚交了5万块的学费。

网友“周小艺-小清新”在微博上表达了不满情绪,“我是一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星空琴行一直以全国连锁为噱头来取得客户的信任,利用了家长栽培下一代的苦心,让家长蒙受了身心双重损失,这不是简单的合同纠纷。”

娄女士告诉记者,星空琴行的课程费是一年一交,3岁以上孩子的课程费是一年1万至2万元左右。同时,在琴行租琴需要支付押金,根据钢琴质量级别,钢琴押金从2万元至10万元不等,这些预付款一下子都打了水漂。

9月2日,星空琴行发布公告称,由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导致现阶段遇到了一些困难,公司高管成立了专门的危机处理小组,并承诺会尽快给出解决方案。

面对人去楼空的星空琴行,原本的服务热线也只剩下人工语音。大部分消费者自发建起了QQ群、微信群,用于信息交流和统计工作;有的消费者在公安、工商、信访等多个部门进行了登记,但还未得到明确答复;还有部分消费者在星空琴行门店前拉起了维权的横幅,希望尽快追查星空琴行,追讨预付费。

9月8日,星空琴行官方微博发文称,一对一儿童钢琴课,已正式恢复,一对多成人、启蒙钢琴课也将陆续恢复。而记者从几位消费者处了解,尽管星空琴行宣布陆续恢复授课,但只是局部现象,仍有门店尚无具体复课时间表。多位消费者表示,已经对星空琴行失去信任,目前的诉求是星空琴行尽快退还预付款。

晓法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法律部副主管刘旭东和他的团队,为星空琴行消费者提供法律咨询业务。他告诉记者,“星空琴行跑路事件”涉及到的消费者人数众多,可以说是在金融理财领域之外少见的大规模消费者维权案例,因此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律师团和技术人员,统一搜集、统计、回答消费者的问题,并指导消费者理性维权。

刘旭东告诉记者,目前处理方案还不明朗,单凭消费者出示的文件和店员口头的承诺,并不能说明商家存在欺诈,但消费者的课确实没有上完,这是可以维权的。从专业角度分析,公司的资金链确实出了问题,法定代表人是否会受到处罚还不确定。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受害者通过债权申报把破产流程走完,能得到多少赔付算多少;如果股东和管理层存在侵吞、挪用公司财产等刑事犯罪行为,那么责任人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届时公安机关的介入是必须的。

不计后果盲目扩张

机构跑路事件频发

近年来,教育培训机构因现金流充裕、市场需求旺盛等特点吸引了投资人的关注,嗅觉敏锐的资本介入也助推了教育培训市场的繁荣。然而,一哄而上的市场不可避免存在泡沫,培训机构融资后烧钱扩张,加上同质化竞争激烈,资金难以迅速回笼,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携款“跑路”。

2012年成立的星空琴行曾经一度被视为行业的一匹黑马,给素质教育培训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其门店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成都、杭州、西安、常州等多座城市。

星空琴行CEO周楷程,在阿里工作了多年,他对星空琴行的模式解释为:公司提供成人课程和儿童课程,在商场设立体验店,消费者先到体验店体验,然后公司派员工上门教学。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8月,星空琴行获得顺为资本数百万人民币A轮融资;2014年9月,获蓝驰创投、顺为资本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6月,获嘉御基金领投、顺为资本和蓝驰创投跟投的2000万美元C轮融资。

经过一系列的融资,星空琴行可谓“家底丰厚”,但这家公司却走上了盲目扩张的道路。星空琴行的门店大都开在城市的主要商圈内,房租、钢琴购买、人工等开销巨大,使得琴行现金回流变慢。2015年,星空琴行升级为“星空联创”,打出了六艺学馆、星空炫舞、蓝姐姐、美丽直达等四个招牌,授课范围除了钢琴外,还增加了舞蹈、绘画等艺术培训。2016年,星空琴行D轮融资发生困难,开始了一轮裁员和业务收缩。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司运营成本迅速增长,导致资金链脆弱得不堪一击。

教育培训机构在收费之后“跑路”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北京的“妙笔菡塘”书画机构“跑路”等。

记者在上海、湖北、山东等地采访了解到,各地的教育培训机构大多采用预付金模式,即报名之日起须将全年的学费一次性交齐,有些以打折、送课等优惠吸引消费者一次性交付两年甚至三年的学费。

英语、美术、乐器等教育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较高,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一年的学费在万元左右,在湖北、山东等地,一年的学费在5000元左右。一旦企业“跑路”,消费者将蒙受较大经济损失。

多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他们难以掌握教育培训机构的真实信息,大多通过熟人口口相传或通过网上查询企业信息来辨别机构实力。一些受访消费者告诉记者,家长在孩子身上都舍得花钱,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筛选往往就是依据门店数量、老师履历等信息,能够掌握的关于机构的资金情况、教学资质等信息较少。

圈钱“跑路”的教育培训机构中不乏全国连锁的知名企业甚至是新三板的上市公司。这些企业依靠知名度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但正是因为有资本的介入,门店大肆扩张快速招收学员,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

西部证券研究员许光辉认为,目前教育产业处于投资风口,很多初创机构通过持续烧钱获取流量,但自身造血能力弱,严重依赖于投资人,一旦投资人不再追加投入,就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国家规定的办学资质和条件。国家对于培训机构的场地、资本金、消防安全、教师人员等都有明文规定,但现实中很多培训机构达不到相关要求,甚至无证经营;二是机构财务运作缺乏规范,公私混乱。一些中小培训机构都是个人独资或者合伙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没有做到财务上面的公私分离,运作混乱;三是在运营上片面追求盲目扩张,教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教育机构需以质量立足

多管齐下净化市场环境

随着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9月1日起施行,资本对于教育产业的投资热情不减,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教育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幼教、课外辅导、素质培训教育、国际教育等细分行业将持续成为投资重点领域。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宜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及办学资本要求的审核,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专家认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培育出优质的教育资源,但需在教学、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管。教育培训行业的规模效应并不显著,产品质量和口碑才是企业价值核心,一味追求扩张和市场营销,可能会降低教学质量,从而导致学员的流失。

见诸媒体的教育培训机构“跑路”事件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恶性故意,以教育平台为名头圈钱;二是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三是挪用预付款投资失败。

“跑路”频发,直接引起维权危机,但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求告无门”。法律从业人员表示,教育机构卷款“跑路”,属于“合同诈骗”,消费者除了聘请律师进行民事诉讼外,没有其他办法。此外,目前,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商业机构的注册备案属于工商部门管理,法人代表登记要去民政部门,教育部门监管教育教学,但是出现“跑路”等危机,如何进行监管协同成了难题,因此教育机构的资金监管、消费者权益维护问题,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水平。

综合来看,消费者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教育机构绝大多数采取预付金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一定风险。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对此认为,管理部门有相关规定对预付卡和预付金进行规范,但并没有真正落实,押金、预付金等本身具有金融属性,应由第三方进行备付金的监管。经营商家有日常开销,可以允许其开销一部分,但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担保。

资深法律从业人员范建年等法律界人士建议,一方面,对于这种预缴费模式需做出规制,设立退费机制。监管部门需对会费缴付和使用进行限制,比如所有预付款的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需有随时退费的机制,一段时间内学生及家长如果觉得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家长可以要求无条件退费。退费制度应该推广到整个行业,并在法规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宜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及办学资本要求的审核。对机构的财务规范性加强监管和审核,防止激进的运营扩张导致资金流出现断裂;设立学费专项账户管理,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等。

此外,也有相关人士建议,治理和规范培训市场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实行系统化、体系化和综合性的治理。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就当前来说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监管主体。缺乏具体的管理主体会产生监管真空与漏洞。这也是当前培训市场管理过程中,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二是制定监管的程序。培训机构的设立、日常巡查、隐患排查等,都应像监督安全生产或者食品安全那样,有着标准化的流程与规范,比如银行是否承担审查者的功能,预付费储存金额是否设置上限,是否向有关部门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是否辅以黑名单制度等,都是提升监管效能的题中之意。三是辅以问责的办法。对培训市场的监督可采取“点对点”和“面对面”的责任分解法,按照责任区域进行划地分解,把监管责任明确到人,出现了“无证办机构”“收费跑路”等严重事件后,可进行责任倒查和追溯,如此才能让监管责任真正落地。否则,在“市场行为”的名义下,行政监管的作用就会成为摆设,并为不作为预留空间。

【编辑:党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