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桃江:林业发展助力生态建设

[ 发表时间:2017-11-24 11:19:53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4日 11:19
中新网湖南·理论研究  作者: 2017年11月24日 11:19

  近年来,桃江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这一主题,聚焦现代林业建设,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16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实现林业总产值96.1亿元,竹业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一、围绕创新发展,激发林业管理新活力

  探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的改革思路,明确4个国有林场公益属性,完善社会保障措施,顺利实施竞聘上岗。同时,各林场立足实际,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初步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等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

  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组建县林权交易中心、山林纠纷调处中心,明晰林地经营者责、权、利,规范林地流转,基本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

  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出台《桃江县林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明确了贷款发放程序、风险防控、资产处置和推进措施、工作责任等内容,并结合行业、产业和地域特点,探索银行定价、协商定价、专业定价、联合定价等价值评估方式,初步形成了林权抵押贷款“桃江模式”。近年来,共引进社会资金2.3亿元参与林业开发,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1亿元,桃花江竹材科技成为全省首个登陆资本市场的竹材科技企业。

  二、围绕协调发展,建设林业文化新体系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广泛利用网络媒体、微信短信、横幅标语等多种模式,加强生态保护、林业产业政策等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将林业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成功创建省级“秀美村庄”大栗港镇朱家村和牛田镇金凤山村,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

  发展生态文明产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把丰富的林业资源与独特的竹乡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竹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如以竹海景区为核心,带动发展星级竹乡农家乐58家,研发“竹笋宴”20多个菜品。

  完善生态文明设施。在全力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的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让财政、用地等优惠政策向林业适当倾斜。近三年,县财政拿出资金1200多万元,实行“以奖代补”,撬动社会资金上亿元,加快林道、博物馆等林业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三、围绕绿色发展,构建林业生态新格局

  培育资源。全面落实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结合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采用造林补助、抚育补助、防治病虫害补助、发放肥料、以奖代投等多种形式,大力培育林业资源。全县林地面积由2013年的187万亩增加至197万亩。

  科学防控。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引导和发动群众参与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两法三级”治蝗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全县森林病虫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不断加大森林防火人防技防投入,组建县森林防火应急专业扑火队、群众义务扑火队,聘用村级护林员,采购无人机、特高压森林消防水泵等高性能防火器材,形成了人机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

  技术推广。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充分发挥现有920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与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深入开展森林培育技术研发与推广,已获国家专利34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5个、市级科研成果16个、推广新技术12项。

  四、围绕开放发展,打造林业产业新引擎

  按照既定的“培育百万亩楠竹基地,打造百亿元竹业工程”的“双百”目标,大力推进竹产业深度开发,做好做活楠竹文章,着力打造湖南“千亿”竹产业核心基地。

  打造开放平台。全县基本形成“一园四区”的竹加工产业园区,即湖南林业(桃江)现代竹产业科技园、桃花江竹凉席集中区、鲊埠竹木板材集中区、鸬鹚渡镇生物质能源集中区、武潭竹笋加工和竹筷集中区。其中,“湖南林业(桃江)现代竹业科技园”由省林业厅正式授牌,已入园龙头企业11家、公共服务平台3个,2016年实现产值22.6亿元。

  培育企业龙头。坚持“扶大压小、扶强汰弱”的原则,出台了扶持竹产业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加快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打造行业品牌。目前,全县共发展竹加工企业125家,其中,国家级竹业龙头企业2家,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7个、名牌产品2个,竹保健凉席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5%,重组竹材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0%。

  发展新兴业态。把竹笋产业作为做大做强竹产业规模的重要抓手,坚持差异化发展和深度开发,大力推进笋竹资源培育和竹笋深加工。把丰富的竹资源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引导和支持竹制品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或加入电商平台,已发展竹类电商企业135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五、围绕共享发展,提升林业惠民新高度

  促推农民增收。通过办点示范、分类经营、定向培育等举措,全县已建成规模100亩以上笋竹两用林基地70个、3.5万亩,发展竹笋专业合作社52个,入社农户5800户,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大户或个体竹农将鲜笋加工成笋干后,由合作社(企业)统一收购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极大地提高了竹农收入。

  促推精准扶贫。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在稳步推进笋用林、退耕还林等4个扶贫重点项目的同时,以合作社、林业企业为载体,探索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等模式,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带动更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2016年,扶持林业合作社27个,带动300户贫困人口脱贫。

  促推创新创业。开设“林业大讲堂”,成功争取将竹林低改纳入省级林业补助项目、楠竹新造纳入国家补助项目,在林地占用、建设贷款贴息、采伐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对列入省级龙头企业的竹加工企业给予林业贷款贴息,努力营造“想创”环境,激发“会创”潜力,促进更多劳动者自主创业、多渠道就业。

  (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中共桃江县委办公室供稿)

中新网湖南·理论研究[db:来源网址]
]

近年来,桃江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这一主题,聚焦现代林业建设,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16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实现林业总产值96.1亿元,竹业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一、围绕创新发展,激发林业管理新活力

探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的改革思路,明确4个国有林场公益属性,完善社会保障措施,顺利实施竞聘上岗。同时,各林场立足实际,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初步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等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

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组建县林权交易中心、山林纠纷调处中心,明晰林地经营者责、权、利,规范林地流转,基本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

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出台《桃江县林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明确了贷款发放程序、风险防控、资产处置和推进措施、工作责任等内容,并结合行业、产业和地域特点,探索银行定价、协商定价、专业定价、联合定价等价值评估方式,初步形成了林权抵押贷款“桃江模式”。近年来,共引进社会资金2.3亿元参与林业开发,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1亿元,桃花江竹材科技成为全省首个登陆资本市场的竹材科技企业。

二、围绕协调发展,建设林业文化新体系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广泛利用网络媒体、微信短信、横幅标语等多种模式,加强生态保护、林业产业政策等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将林业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成功创建省级“秀美村庄”大栗港镇朱家村和牛田镇金凤山村,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

发展生态文明产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把丰富的林业资源与独特的竹乡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竹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如以竹海景区为核心,带动发展星级竹乡农家乐58家,研发“竹笋宴”20多个菜品。

完善生态文明设施。在全力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的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让财政、用地等优惠政策向林业适当倾斜。近三年,县财政拿出资金1200多万元,实行“以奖代补”,撬动社会资金上亿元,加快林道、博物馆等林业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三、围绕绿色发展,构建林业生态新格局

培育资源。全面落实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结合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采用造林补助、抚育补助、防治病虫害补助、发放肥料、以奖代投等多种形式,大力培育林业资源。全县林地面积由2013年的187万亩增加至197万亩。

科学防控。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引导和发动群众参与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两法三级”治蝗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全县森林病虫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不断加大森林防火人防技防投入,组建县森林防火应急专业扑火队、群众义务扑火队,聘用村级护林员,采购无人机、特高压森林消防水泵等高性能防火器材,形成了人机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

技术推广。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充分发挥现有920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与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深入开展森林培育技术研发与推广,已获国家专利34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5个、市级科研成果16个、推广新技术12项。

四、围绕开放发展,打造林业产业新引擎

按照既定的“培育百万亩楠竹基地,打造百亿元竹业工程”的“双百”目标,大力推进竹产业深度开发,做好做活楠竹文章,着力打造湖南“千亿”竹产业核心基地。

打造开放平台。全县基本形成“一园四区”的竹加工产业园区,即湖南林业(桃江)现代竹产业科技园、桃花江竹凉席集中区、鲊埠竹木板材集中区、鸬鹚渡镇生物质能源集中区、武潭竹笋加工和竹筷集中区。其中,“湖南林业(桃江)现代竹业科技园”由省林业厅正式授牌,已入园龙头企业11家、公共服务平台3个,2016年实现产值22.6亿元。

培育企业龙头。坚持“扶大压小、扶强汰弱”的原则,出台了扶持竹产业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加快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打造行业品牌。目前,全县共发展竹加工企业125家,其中,国家级竹业龙头企业2家,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7个、名牌产品2个,竹保健凉席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5%,重组竹材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0%。

发展新兴业态。把竹笋产业作为做大做强竹产业规模的重要抓手,坚持差异化发展和深度开发,大力推进笋竹资源培育和竹笋深加工。把丰富的竹资源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引导和支持竹制品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或加入电商平台,已发展竹类电商企业135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五、围绕共享发展,提升林业惠民新高度

促推农民增收。通过办点示范、分类经营、定向培育等举措,全县已建成规模100亩以上笋竹两用林基地70个、3.5万亩,发展竹笋专业合作社52个,入社农户5800户,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大户或个体竹农将鲜笋加工成笋干后,由合作社(企业)统一收购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极大地提高了竹农收入。

促推精准扶贫。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在稳步推进笋用林、退耕还林等4个扶贫重点项目的同时,以合作社、林业企业为载体,探索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等模式,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带动更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2016年,扶持林业合作社27个,带动300户贫困人口脱贫。

促推创新创业。开设“林业大讲堂”,成功争取将竹林低改纳入省级林业补助项目、楠竹新造纳入国家补助项目,在林地占用、建设贷款贴息、采伐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对列入省级龙头企业的竹加工企业给予林业贷款贴息,努力营造“想创”环境,激发“会创”潜力,促进更多劳动者自主创业、多渠道就业。

(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中共桃江县委办公室供稿)

【编辑:向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