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大庆市肇州县:围绕经济建设聚焦发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 发表时间:2017-11-21 16:53:19   ]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21日电(记者 魏来)大庆市肇州县位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盛产玉米、烤烟、杂粮等农产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采油十厂、八厂、头台、中亚、榆树林、华油等多家油田企业,是大庆外围油田重要开发区,年产原油100万吨,气田探明储量1000亿立方米以上,是中国五大气田之一。

挖掘培育新的增长点,向经济建设聚焦发力

肇州县紧紧依靠园区建设,抓特色、抓服务、抓创新、抓链条上的自我配套,确保抓出品牌、抓出知名度。

抓园区基础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功能强、企业发展更方便、招商更有竞争力。该县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筹和吸收社会资本等多种途径,计划投资4.3亿元,重点推进园区地下综合管廊、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园区道路改造、热电联供及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2018年底全部建成投用。此外,围绕“卖得出、卖的好”,建设了园区物流园,成为企业对外拓展市场的一个窗口。目前,园区入驻企业65个、投产42个,截至9月末实现工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7.7%。

抓僵尸企业盘活,提升发展活力。服务企业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每一个引来的企业都包含着心血,绝不能看着他做不下去。因此,肇州党政领导班子对于一些运行不力停产、停建项目,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协调效益好的配套企业或同行企业进行盘活。如:鸿大田园牧业的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停产,协调肉鸡养殖公司宏成牧业,租用设备恢复生产,企业每日用工近300余人,年可屠宰加工肉鸡500万只以上。又如:大庆悦然饮料资金链断裂停产,协调百森饮料公司租赁其厂房及生产线,重新开发生产,满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8000万元,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此外,年5万吨红星二锅头白酒生产项目,由大庆龙辉饮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后因投资方原因而停建。目前,老街基农产品和托古农产品两家企业都有意向,拟对原企业进行盘活。

抓要素支撑强化,提升科技水平。科技驱动、创新驱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县注重引导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企业为主体、政府做推动、市场来运作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企业管理和科技研发高端人才;积极推进吉林大学、东北农大等高校与阿骨羊牧业、一口猪食品等县域企业深度合作,强化专家入驻帮扶,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如兴和生物与江南大学合作,蛋粉已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等地,被评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协助托古小米、阿骨羊牧业等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达到5家;园区正在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抓项目建设引进,提升发展动能。项目建设是县域发展重要引擎,该县始终将之作为“一号工程”,坚持“准确定位、错位发展、集群建设、协同推进”,举全县之力促进项目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一方面,围绕产业链上项目。立足区域交通劣势和农产基础优势,坚持自配套、“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形成了羊、鹅、猪、鸡、麻等多条农产品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上有了更大提升。如:中升集团肉羊产业链,从饲草、饲料、养殖、加工、销售全部自营,质量自控,“阿骨羊”品牌逐步叫响,已陆续在北京、天津等地开办火锅店4家,计划在全国发展连锁店100家。另一方面,坚持以商招商上项目。坚持对外来客商用真心、动真情、使真劲,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发展,营造融洽政企关系,一些企业老总主动帮助招商引商。这些年,来自天津、河北、内蒙、安徽等7省份10多个地市的企业家来肇州县投资兴业。如,托古小米,通过多年追踪推介,现已与广东恒大合作,生产小米酒、小米饮料,谋划搭建谷物博物馆,发展更具科技含量、更有品牌带动效应的特色产业。2016年,共推进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63.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6.23亿元,累计42个项目投产投用。今年,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县共推进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88.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76.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7亿元。下步,重点围绕兴和、亚太、格林赫思等龙头企业,强化链条吃配延伸,全力打造粮食深加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汉麻加工等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抓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效益。结构调整,提升效益是根本、看准市场是关键。肇州县委要求干部要强化市场意识,引导农民“眼睛盯着市场看,思路围着市场转,项目跟着市场变”,进一步降玉米、增特色、寻突破、提高综合效益。全县共调减玉米13万亩;发展瓜果蔬菜18万亩、烤烟1.2万亩、大蒜6万亩、谷子2万亩、小麦8000亩;培育千亩特色种植基地35个,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达80万亩。作为玉米主产区,如何转化利用好玉米产能这个全省都面临的短板问题,这个县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在提升品质上做文章,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和“三减”等项目,提高种植水平,种出好产品、卖上好价钱;二是在增加鲜食玉米种植上做文章,依托老街基等绿色食品企业,扩大绿色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提升产品定位,拉动价值提升;三是在深加工上做文章,积极寻求引进玉米精深加工项目,扩大本地玉米转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四是在种植业调整上做文章。引进了云天麻业有限公司,第一年就在全县落实汉麻种植面积10万亩,发展目标是打造千亿汉麻产业链。8月5日,“汉麻产业国际会议”组织与会人员160多人,专程到我县考察汉麻种植基地和在建的汉麻加工项目。我们将以汉麻产业为带动,力争扩大到50万亩的种植规模,为种植业调整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把准民生保障着力点,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保障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经济困难、财力紧缺,肇州县越是注重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民生建设上,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兜底保障,全力脱贫攻坚。肇州县虽然不是国家级贫困县,但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很紧。“回头看”中,他们严把人均收入3146元标准,对“十一种人”及时清退,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应入尽入,重新识别筛选出贫困户921户、2249人,脱贫“回退村”6个,建立“一册五卡四账”,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基础设施建设上,对照“三通三有”和贫困发生率降至2%的硬性标准,计划投入资金1332.3万元,启动实施贫困村道路、电视和网络、供水和排水、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提档工程。兜底保障上,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坚持克服资金困难,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依托泥草房改造,启动贫困户安居工程,筛查危房和无房贫困户697户,年底前将有535户喜迁新居。其中朝阳乡采取先垫付、后结算方式,整乡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国庆节前夕29户贫困户全部顺利入住新居。产业扶贫上,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因地制宜,谋划产业,推进脱贫,涌现了新福耀先香瓜、托古宜林大蒜等专业种植村屯和产业,带领贫困户找到致富新门路。在依托园区企业的同时,不求“高大上”、只求“短平快”上做文章,因陋就简,引进村级加工企业,积极培育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产业,力争扶持一批“木耳村”“大蒜村”“香瓜村”,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此外,还积极组织“产业扶贫对接会”,600多人当场签订用工合同,将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落到了实处。

创新发展,叫响教育品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发展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积极争取中央资金1025万元,推进“全面改薄”工程项目10个,教育教学资源均衡发展。依托肇州二中省级示范高中的示范作用,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高考屡创佳绩,始终保持四县前列,今年重本过线487人,其中600分以上40人,清华、浙大、南开等名校均有进段学生,吸引了加格达奇、漠河、塔河、肇源、林甸等地的学生来此就读,辐射作用明显,成为一张闪光的“地方名片”。此外,我们积极创新探索民办教育发展模式,谋划新建1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全学校,目前第一届初中招生工作已经结束,社会反响热烈。

夯实基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小康是小康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文化供给能力是我们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们重点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健身休闲广场、体育场馆和村级“两室一场”等基础配套设施,新建大型文化广场1处,中心村文体广场10个,加大文体场馆免费开放力度,创新文化载体活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的。

创业创新,增添产业转型活力。把“双创”工作,当成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推手。一方面,主动开阔思路视野,积极以新型业态为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拉动就业岗位数额提升,仅在建的广东漫力企业,用工量就可达到800人,目前整个园区用工已超3500人;另一方面,不断的拓展思路,探索加快升级传统服务业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购物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使传统服务触网升级改造,打造“乡土美食一条街”、“电子商务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建设,同时培育观光农业、城市养老等新型服务项目,构筑起一个集休闲娱乐、商贸餐饮、生活服务和健康养老为一体县域生活服务综合体。此外,我们牢牢抓住“互联网+”建设,打造肇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今年2月份开始正式运营,目前已有29家企业的四大品类,671种产品入驻电商园区,以邮政物流为核心,整合全县的物流资源,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预计全年实现电商销售额1.5亿元。

优化发展环境,树立良好发展形象

肇州县把优化发展环境当做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职能转变,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力打造肇州名片。

锤炼过硬队伍,提升干部“精气神”。全县政治生态良好,上下一心,团结干事的思想共识和社会氛围已经形成。他们趁热打铁,将干部队伍建设紧紧抓在手上,精心打造信仰、专题、专家、特色和实践“五大课堂”,组织干部到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延安、井冈山、红旗渠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党政领导、司法干警等8043人次。同时,认真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和离任补贴待遇政策,解决好村“三职”干部后顾之忧,仅去年就发放633名村干部离任补贴资金250.1万元。

创新服务模式,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始终把“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理念记在心上,公平对待外商外资,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加强督查督办,提高审批办结效率,切实用真心、诚心感动客商。坚持“新官理旧账”,坚决兑现承诺,保持工作和政策连续性,让引进企业吃下“定心丸”。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多次组织银企对接会,引导为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新产品;克服财政困难,为我县融资担保公司注资2600万元,总额达5000万元,担保融资能力达5亿元。

落实深改任务,为政务环境护航。和谐发展环境是民心所向,直接决定发展质量和市场活力,能靠政策、服务吸引稍纵即逝的商机,而全面深改是推进简政放权、改进作风、优化服务的有力抓手,是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增加组织动能的有效保障。因此,树立问题导向,坚持向中央和省市委看齐,始终保持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攻克体制机制障碍,在改革精准发力和精准落地上下功夫,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累计取消、合并、转变管理方式68项,承接省市下放审批事项59项,精简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36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