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非遗周末聚:让贵州记忆走进日常生活

[ 发表时间:2017-10-27 11:24:32   ]

在“非遗周末聚”舞台上,石阡、松桃、思南、纳雍等20个县(市),精心组织了一大批国家级、市(县)级“非遗”项目,通过展、演、讲、食等方式,在园区、机场大厅、高校和社区累计演出100余(场次),展出农特、美食产品400余种、“非遗”产品近2000件,开展“非遗”课堂20堂,40多位“非遗”传承人通过现场讲解、互动等方式与近万名观众进行亲切交流,让现场观众了解、感知贵州“非遗”的魅力,为全省“非遗”保护传承营造了良好氛围。

“非遗周末聚”活动由启动仪式、地方“非遗周末聚”、留住乡愁、传承‘非遗’——摄影大赛组成,其中,地方“非遗周末聚”以全省“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为主线贯穿,以一周一个地方活动主题来组织,全年20余场地方主题活动,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文化筵席,场景迥异,风味不同。

传播“非遗”,展示精彩。活动开办以来,人民网、《贵州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累计报道周末聚活动逾3000篇(条)。据不完全统计,约200万人次通过网络转载、微信转发等途径,知晓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活动。

“‘周末聚’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每一期都有惊喜,让人充满期待。”期期活动必到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一边向记者展示“周末聚”拍到的作品,一边讲述大开眼界的经历。“非遗周末聚”经过去年在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上的成功运作,今年再续前缘,继续高歌,受到市民的热烈追捧和游客点赞,20个县(市)100场演出,周周震撼,场场爆满。

作为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今年5月以来,在文创园、机场、高校、社区,《彝族古歌》《反排木鼓舞》《撮泰吉》《魁榜醒狮》《土城谣》《嘞呜》等来自20个县(市)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元素的歌舞展演相继登场,美食、民族舞蹈、“非遗”课堂、民族手工艺品、民间绝技绝活等精彩纷呈,让贵阳市民、高校学生以及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

通过体验传统文化,“非遗周末聚”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实践演练、交流学习、创意碰撞的平台,使传统“非遗”项目注入新的创意与活力。以专场展演、技艺展示、节目展演、“非遗”讲堂、现场互动等形式,让群众在吃喝玩乐的同时,寓教于乐,近距离了解贵州“非遗”,主动传播贵州文化。

形成品牌 搭建传播平台

“这是我看过的一场与众不同、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这场活动充分体现了思南独特的地方文化,让我深受震撼。”6月11日,思南土家花灯《偏要挨拢来》热闹登场,一场体现思南浓厚本土文化的“周末聚”活动走进贵州师范大学,让大学生王乔芬深有感触。“非遗”课堂上,刻纸传承人张著权、花甜粑传承人李文仪进行授课,让师生们了解“喜”文化的内涵及在国内外的影响,了解花甜粑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丰富,‘非遗周末聚’走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非遗’,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肇军认为,“非遗周末聚”活动走进校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在‘周末聚’舞台上,松桃不仅有苗族花鼓、苗族刺绣等‘非遗’项目展演展示,还为观众奉上了纸上飞仙、枪尖上的舞蹈等绝技绝活,充分展示和宣传了松桃‘非遗’保护成果。”松桃县委副书记朱远纲说。

“20场地方‘非遗周末聚’,紧紧依托文创园内省非遗博览馆、文创体验馆等资源,发挥政策、公益方面的优势,创新视角,成效巨大。”“非遗周末聚”活动办公室主任、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总经理助理蒋贵吾说,举办这个活动的意义在于,可以积极发挥“非遗周末聚”的平台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群众,尤其是边远山区企业和传承人的积极性,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发挥企业和传承人的带头作用,形成企业“非遗”产品发布、展示、销售,利用传承人创业帮扶平台,助力精准扶贫;助推多彩贵州风景眼的打造;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构建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非遗”的有效途径。

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红光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非遗周末聚”是贵州省一项重要的“非遗”公益文化活动,让“非遗”更接地气,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在展示展演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编辑:周娴】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