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最强大脑“超新星男孩”陈智强倾情助力记忆大师app

[ 发表时间:2017-10-12 14:40:18   ]

2016年1月15日,陈智强第一次站在《最强大脑》第三季的舞台上,他挑战的项目是“星际迷航”。挑战者要从一面128平方米的含有数以万计星星的星空大屏上,找出嘉宾选择消失的三颗星星。

这面大屏的面积是第一季魔方墙的7倍,一开始,郭敬明和陶晶莹甚至给出了5分满分的预判分。但就在选手挑战开始的前一刻,郭敬明提出质疑:规则中没有明确指出大屏中显示的是左右对称的星空图案,导致自己打高了难度分。如果是对称的图案,就不需要用到记忆力,不过就是大家来找茬的升级版。并表示如果早知道是对称的,预判分“我可能就1分”。而Dr.魏随即表示郭敬明低估了项目难度,大屏上“点数太多”,光靠“视觉搜索”是难以完成挑战的,还需要结合强大的记忆力。

虽然最终晋级成功,这让陈智强心里很不好受。之后的每一战,陈智强都表现得分外稳重,一直想以“实力说话”。

冰雪奇缘:稳扎稳打

之后在《最强大脑》首场国际赛中国队与德国队的比赛中,陈智强和德国新人王梅兰妮的“冰雪奇缘”项目备受关注,这个项目被国际评审罗伯特评定为全场最难的项目。

在“冰雪奇缘”项目中,现场呈现30瓶碳酸钠过饱和溶液的化学反应结晶过程,要求陈智强和梅兰妮找出后来替换的5瓶。这个项目的原理是将醋酸钠和水大致按照1:1的配比进行调制,将其加热至沸腾再冷却,随后投入一颗三水合醋酸钠晶体,溶液就会自上而下立刻结冰。它的变化速度快且时间短,对选手来说更具挑战性。Dr.魏估算难度时介绍:“由于选手观察时化学反应并未完成,冰晶的形状在后期还会有变化。这考验选手的记忆、推理、细节处理能力。”

陈智强自己也回应称“难度超乎想象”:“因为时间短,化学反应很快就结束了。我原本以为结晶会凹陷下去的地方,最后全都凝结起来填平了。”对于自己此次获胜的秘诀,陈智强表示:“我是通过观察细微纹路,同时推理大概的变化程度,来完成挑战的。”

一沙一世界:少年封王

在《最强大脑》第三季收官赛脑王盛典上,陈智强迎来了最后也是最难的挑战:“一沙一世界”,该项目被水哥王昱珩誉为“本季最美项目”。陈智强需要在90分钟内记忆88幅沙画图像,然后嘉宾现场划定沙画中3×3厘米的图像,让他最终选择出对应的沙画名称。而当陈智强看完88幅沙画,嘉宾选择完毕后,所有沙画限时全部销毁。

关于这个项目的难度,Dr.魏解释说:沙子颜色单一,有效信息远远少于第一季的油画碎片,很难提取信息。陈智强也说,项目的难点在于“沙画局部没有坐标,很难确定是哪一处”。他还强调,沙画的细节太多了,由于不可能画得十分精细,很多特征都有很相似之处,所以方法是“必须将88幅沙画的每一处细节特点都牢牢记住”,因此记忆量相当大。

然而,陈智强在参赛时却提出了难度更高的要求——要根据1×1厘米的图像找出沙画名称。“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评委席上的四位国际评审有些吃惊,劝他放弃这个决定。但陈智强认为:“既然嘉宾调查说3厘米是极限,我想挑战1厘米,既然这是“脑王”争霸赛,要挑战的就是极限,3厘米仅仅是极限,我想要打破。”

在比赛过程中,陈智强一直在摇头,手指在抖动——这是他的某种记忆方式。他走向计时器,又走回来,微微摇头,没多久他迅速折返,按下计时器。台下欢呼响起,58秒!

“能先暂停一下吗?我选的这幅图片,我能说出它的大概方位,我想验证下我这个方位对不对,我也不管它对不对,我觉得它应该是巴黎歌剧院顶部翅膀的一个尖。”台下观众惊叹:“已经不是人类了……”

最终16岁少年成为当之无愧的“脑王”。“认知神经之父”迈克尔教授盛赞:“这是我二十年来最棒的一个下午,非常高兴在这里诞生了一位杰出的胜出者。”国际评审多拉则惊叹道:“人脑比神经科学家了解的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