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珲春市:奏响民族团结最强音

[ 发表时间:2019-04-29 09:26:55   ]

“雁鸣闻三国,虎啸惊三疆;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在吉林省的最东端,有一座叫“珲春”的边境小城,位于图们江下游,与俄罗斯、朝鲜山水相连,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在这里,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锡伯族、壮族、土家族等各族群众手足情深,多年来,用实际行动演奏着民族团结的最强音。

做美食学习俗 两族孩子一家亲

珲春市第五中学是一所朝鲜族中学,学校的英语教研组是由朝鲜族、汉族等多民族组成的特殊群体,汉族老师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与朝鲜族老师存在差异,在学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总有一种畏惧感,自从郑慧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后,这个“疙瘩”才得以解开。郑慧虽然是一名朝鲜族老师,但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去和汉族老师聊天,了解他们在教学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传达学校的意图,并将他们的难题反映给学校,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朝鲜族老师和汉族老师成为了工作中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朋友。

在朝鲜族中学里,每个班级只有一两个汉族孩子,在工作过程中,郑慧发现,汉族孩子会说朝语,但孩子的家长并不会,为了避免尴尬,开家长会时,郑慧都说汉语。“开完第一次汉语家长会后,有汉族学生的家长说,孩子上了这么多年学,这还是第一次完全听懂了家长会的内容。”郑慧回忆说,这位家长还告诉她,因为听不懂朝语,孩子学校搞活动要求穿校服,第二天,全校学生都穿了校服,只有他的孩子没有。通过这件事,郑慧更坚定了用汉语开家长会的决定。

为了让班里的朝鲜族孩子和汉族孩子融洽相处,郑慧开展了民族教育,让不同民族的孩子讲各自的民族习俗,还不定期开展包饺子、做紫菜卷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现在,在生活中,朝鲜族的孩子会告诉汉族的孩子食堂做的哪些食物更美味,在学习中,汉族的孩子会教朝鲜族的孩子学习古典诗词。用孩子们的话说,他们并没有觉得不同民族之间有什么差异。

说满语学剪纸 传承满族传统文化

在珲春市杨泡满族乡小学,每个孩子都有一套满族服装,老师和学生都会满族剪纸,三年级以上的孩子都会说满语。据校领导介绍,珲春市杨泡满族乡小学是东北师范大学满语研究中心满语教学基地,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唯一一所设立满语课堂的小学校。为传承满族文化,学校特派青年教师参加满语培训,并将满语和综合实践课相结合,在三至六年级开设满语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都用满语问好,用满语对话。

杨泡满族乡是州文化局授予的“满族剪纸”之乡,杨泡满族乡小学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学校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剪纸能力。在学校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下,学校的老师也都自发地投身于剪纸创作中,学校的文化走廊,都是师生们的剪纸作品。学校的校规、校训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都是用剪纸体现出来的。

除了满语和剪纸,杨泡满族乡小学校还利用课间时间开展了踩高跷、跳格子等满族特色的游戏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们表演的满族花棍舞,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唱民族团结赞歌 谱和谐社区篇章

珲春市靖和街道长安社区是全国双语和谐社区(乡村)示范点,也是吉林省唯一一个双语社区,在长安社区,无论是指示牌、宣传材料还是社区文化墙,都由汉语和朝语两种语言组成,为更加周到的服务社区居民,社区的汉族工作人员都在学习朝语。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社区有一位80多岁的独居朝鲜族老人,女儿在韩国,很多年没有回来过,平时都靠电话联系。2017年5月份,老人步履蹒跚来到社区,社区的朝鲜族工作人员接待了他。老人说,他女儿已经几个月没打来电话了,说好的5月份回国也没有回来,想让社区帮忙找找。工作人员几经周折,辗转找到了老人女儿在国外的电话,又通过国外的亲戚添加了微信,此后,老人和女儿每周进行视频通话,同年10月份,老人的女儿回国来看他了。

在长安社区有几间活动室,不同民族的居民每天到社区唱歌、跳舞、下棋,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交流,工作人员发现这一现象后,主动将不同民族的居民聚在一起,组织他们来社区参加活动,现在,朝鲜族乐团里有汉族演奏者,京剧团里也有朝鲜族演唱者。

此外,社区不同民族的居民还会聚在一起做美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汉族居民学会了做泡菜,朝鲜族居民也学会了包饺子。过春节前,社区还会将朝语春联送给朝鲜族家庭。

“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一家亲!”下一步,珲春市将传承好经验,立足新起点,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来源: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