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公众号   更新日志   视频教程   购买积分   购买会员   购买记录      
微信新闻
本站新闻
互联网新闻

第十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在沪召开

[ 发表时间:2019-03-25 21:53:58   ]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5日电 (汪青)日前,以“智慧·变革·融合·破局”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在上海市长宁区龙之梦大酒店举行。本次论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导,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卓钢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办,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环保技术升级改造常态化,都给钢铁物流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外部政经环境的变化,也让行业的发展充满变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钢铁产业能否坚守一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并找到新的发展动能,成为行业共同面对的话题。

对此,与会嘉宾围绕上述热点话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垂直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迸发出多种新兴业态。钢铁物流行业集钢材贸易、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为一体,客户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有序化解过剩产能,是对传统产业的成功升级。未来行业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开放合作,共同培育更加完整、更有活力的产业生态。

他寄语民营企业,主动融入、积极作为,把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当中去,为更多实体经济顺利实现动能转换,在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模式优势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受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偏弱的影响,我国物流运行呈稳中趋缓态势。受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需求来动,钢铁物流保持稳定增长。为提升竞争优势,加快产业升级,钢铁业与物流业深化联动融合趋势显现。合作范围从传统的仓储、运输向商品贸易、钢材加工、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转变,产业配套能力持续加强,成为钢铁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虞钢表示,当前我国钢铁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与钢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需求之间,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与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这是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形态向中高端发展后出现的新问题。新时代下,我国钢铁流通和物流行业要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行业发展主要矛盾,利用新时代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主线,满足国民经济对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增强有效供给,提升流通服务质量。钢铁流通和物流供应链企业要通过深化服务提升钢铁物流转型速度和质量。钢铁流通和物流是支撑产业转型的生产服务业。我们要大力发展钢铁物流个性化服务,打造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流通交易中心,加强电子商务服务高端制造型企业,大力发展钢铁物流与集成服务,更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供应链服务,有实力的大型钢铁流通企业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知名的品牌等综合优势,掌控现代钢铁物流全产业链条,满足一体化、集约化的综合服务需求。

二是创新流通模式,加快钢铁物流信息化。这两年,我国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数量在全国大宗商品电商企业中占比将近30%,钢铁电商平台线上钢材交易量占总交易量超过10%,钢铁电商已经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电商领域,传统钢材贸易流通模式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钢铁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也会带来钢铁产业采购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深刻变化,需要行业积极采取措施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三是重塑供应链关系,实现金融合作共赢。长期以来,我国钢铁业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存在明显脱节。钢铁生产和流通分割导致物流供应链金融创新难以有效融合,随着钢铁流通市场纷繁复杂,生产商直供比例加大,流通企业大批退出,导致供应链关系紧张,供应链物流金融创新难以实现。新时代到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因此要重塑钢铁供应链关系,打破钢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隔阂,实现共创共享,形成联动融合的新型钢铁流通交易生态圈。

南京钢铁集团总裁余长林表示,在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下,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蓝天保卫战”、环保督查、专项大检查等项目的持续开展,有效防范了“地条钢”的死灰复燃和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与此同时,严禁违规新增产能,供给侧改革成效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巩固;国内钢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钢铁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2019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叠加贸易摩擦,钢材出口难有大幅回升;去产能、环保边际效应递减;稳固供给侧改革成效、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等方面将有效推进,钢铁生产企业的利润将逐渐回归理性区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汪青

5